诗咏古成纪
遥想古成纪,那些简约的线条,仿佛被赋予了神秘而原始的传媒功能,演绎出先民创造历史的轮廓。爻图分开天地阴阳,结绳凝为神话传说,罟网则织出一幅幅狩猎画面,而飘渺于云烟中的琴瑟逐渐化为龙马嘶鸣和飞天歌舞.....这些就发生在人文始祖伏羲降生的地方。
传说伏羲开拓了人类文明纪元,故把他的诞生地叫成纪。因为与伏羲密不可分,成纪位于何处,成了民间传说颇多的话题,但典籍中有明确记载。从《水经注》所言古成纪之瓦亭水(又名离水),到《中国历史地理图集》标注的流经静宁县的葫芦河,均属同一河流。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提出伏羲即葫芦。这样延伸下来,古成纪的葫芦河就是为纪念伏羲而得名的。古城纪非一邑一地,它是个比较宽泛的地域性概念,涵盖了曾辖于汉天水郡的葫芦河流域。所以,天水市秦州区有伏羲庙,麦积区有卦台山,秦安县有女娲庙,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有成纪文化城和伏羲大殿等,就不足为奇了。
说古成纪发祥于静宁,也是出于史料的。据郑天挺等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注:“成纪县,西汉置,治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二十世纪末,史学家考证发现,位于静宁县治平乡的刘河村为汉成纪县城遗址,籍此,甘肃省政府把该遗址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多少个风雨春秋延续至今,葫芦河流域的生态面貌,人民生产生活所出现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不过当地民生基础仍然以农业为主,农民在广袤的川原及陡坡梯田上继续着农耕文明,用勤劳的双手谱写美好华章。诗话成纪,优秀传统渊源深厚,是沉淀下来的诗意元素;现实风物多彩多姿,是酝酿新品牌的沃野。复兴传统诗词,任重道远,期待着羲皇故里能够成为孕育诗词新发展的摇篮,成纪能够成为诗家心仪的地方。
甘肃省诗词学会与《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约部分诗词名家及衷情于这片热土的朋友写成纪咏伏羲,是一件有意义的云端文化交流,此专辑为先期创作交流的一部分。
伏羲礼赞 李文朝 人文初祖颂羲皇,成纪千秋耀瑞光。 华夏凝心为一统,神龙福佑国恒昌。 (作者系解放军少将,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原常务副会长) 为静宁历史文化题赞 李树喜 信史三千载,中华累代新。 羲皇存故里,承继有来人! 满江红·古成纪回思 高昌 作者:曹辛华 演唱:李一鸣 视频:张景华 静宁 用《成都》谱填词为羲皇故里作 伏羲揉一揉眼晴,六盘山云正行。 当年女娲造人情,还在风中传颂。 齐家七宝一现形,故事就变新颖。 我想做你的药童,炼出一身本领。 想乘天马逛到明,想陪你逛古长城。 听听当年刀枪声,挖挖几口老井。 九水流淌嘎嘎飞鸿影,杏花如雪飘零。 静宁,呼喊轻轻,梦惊醒。 静宁的岭静宁的风让我心不宁,嘤嘤, 宁静的夜宁静的城宁静不了的是情。 伏羲吼信天游不停, 我扮成个放羊后生。 皮鞭子冲白云一蹭, 蹭得月中嫦娥又哼。 题静宁 曹辛华 伏羲故里静宁灵,天马行空梦未停。 九水流淌霞万里,六盘山绕古城行。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现当代诗词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 谒太昊伏羲陵 杨逸明 高坟岁岁草离离,一柱心香敬伏羲。 风拂新蓍占好梦,烟薰古柏剩枯枝。 争权举国人行健,养德当今世笑痴。 可叹五千年后客,跪求财富太无知。 谒伏羲画卦台 杨逸明 龙钟古柏颈犹歪,一划凌云降此台。 风毁小亭重建立,门迎远客久徘徊。 斯翁智慧谁能及?吾辈愚蒙尚待开。 多少人生横与竖,写成都化六爻来。 谒伏羲庙感赋 星汉 传说祖宗书契初,秦州一见事模糊。 劝君今日休趋古,古过羲皇一画无。 与李杜诗歌奖获奖诸君同祭伏羲 星汉 转输日月海生桑,推演开天聚八方。 已把风骚归李杜,更将雨露润胡羌。 一时人物千秋事,千首诗歌一炷香。 倘是魂灵苍宇在,手机微信报羲皇。 甘肃静宁成纪古城遐思 潘泓 历史能堆积,炎黄一脉传。 溯洄尊始祖,踵继仗高贤。 楼圮风常静,城春草自鲜。 文明看此处,拓地与开天。 静宁二题 张嵩 伏羲赞 创纪初成显盛名,神德华夏共宗承。 风俗教化知情礼,渔猎劳伐守蹈绳。 八卦阴阳天地转,千秋琴瑟古今鸣。 陇山渭水追先祖,血脉相依望静宁。 风入松·齐家七珍 天水伏羲大典 成文生 龙旗凤冕祭皇宸,古柏凌空覆紫氤。 根毓羲和光四海,枝繁陇右辅三秦。 行舟碧宇长天邈,扶耒苍山大野新。 击缶鸣钟宣盛世,且看墟落又逢春。 癸卯元宵既望题赠静宁县博物馆 成文生 离水源头思启蒙,岁延成纪面春风。 惊天一画天开泰,纵目千秋目未穷。 馆里纷呈齐汉玉,言中细说圣贤功。 承流底蕴华章萃,品位堪如岱岳崇。 古成纪 马翚 云山涵秀色,创世有羲皇。 地孕文明种,功推礼乐章。 遗踪铭岁月,陶彩带风霜。 谁遣葫芦水,川流万载长。 咏伏羲 马翚 太初开混沌,遍地撒人烟。 卦演阴阳妙,琴调日月圆。 江山归一统,文字越千年。 青帝今何处,葫芦河柳边。 题羲皇故里 章雪芳 通渭六盘处,八川纳九水。 河图传秘籍,劈地开天起。 咏静宁博物馆 何义忠 一 義皇造物遇春风,阅尽沧桑穿寂空。 耕牧千年夸七宝,陶渔一馆入双瞳。 荒城芦水结绳久,古道秋山植果丰。 秦月汉墟青眼顾,器登大雅聚楼宫。 二 沧桑陇坂砚梅香,数万惊奇馆里藏。 一画开天来客醉,六爻鸣凤赞声长。 细言还问夸多宝,去步轻移仰二皇。 秦汉荒城遗瓦砾,故园成纪尽琳琅。 赞静宁县博物馆 王传明 远史追成纪,文明一馆收。 先民事农牧,古物证春秋。 金石琳琅列,陶瓷璀璨留。 爱心凭教养,基地建边州。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甘肃省诗词学会副会长) (作者系甘肃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平凉市诗词学会会长) (作者系甘肃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甘肃诗词》执行主编) (作者系兰州城市学院原教研室主任、教授,著名诗人) (作者系甘肃省诗词学会理事) 注:静宁西南之治平李店川,有成纪故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汉置县,传为伏羲故里,汉飞将军李广出生地。诗仙李白、李唐皇室皆以此地为郡望。今以盛产苹果而驰名中外。 (作者系甘肃静宁人,自号巢云松。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本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编著有《静宁军事志》《静宁古今诗文集粹》等史志类、文学类书。有《云松集》,尚未付梓。)
编辑/章雪芳 审核/成文生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