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北”之旅——探访北极村
文/齐振铎
北极村早已是我心驰神往之地,二零一六年九月的黑、蒙、吉、辽一线游,正好了此心愿,所以第一站便行色匆匆来到了漠河。
出漠河县城,继续乘公交大巴沿高速公路向北行驶,只见两侧连绵不断的山峦起伏,坡底是亭亭玉立的株株白桦,坡上是挺拔苍翠的层层松林,间或夹杂着红黄相混的灌木和各种鲜丽娇媚的耐寒小野花,构成一幅环山青葱滴流、阳坡繁彩竟呈的绝美画廊。一个小时后,便来到了期盼已久的、漠河以北约八十公里的北极村。
来到以树干为主搭成的三房连体式北极村门,再购一张门票(全票六十元)和一张三十元的电瓶车票,便可以开始游览了。司机讲:此车票是通票,游客可任意乘坐到每个景点,并且大部景点都有说明牌,请您细致地品味、尽情地欣赏。
按导示,我们首先大步流星踏上了沿黑龙江畔修建的二点五公里长的北极沙洲木栈道依次流览。远远看见一座约有十几米高、由三个线条流畅的白色巨件合成的雕塑,这就是大家朝思暮想的中国陆地最北点标志性纪念碑。
纪念碑是一以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小篆体“北”字为样本、三面合围形状、具有全方位“北”字视觉效果的特殊造型,极具纪念与欣赏品位。
碑下还有一工精韵神的五龙拥抱地球仪,中国版图朝外,上书“中国北极点”和“北纬53度29’52.58”的文字,清晰标示了神州北极的最高纬度。 抚摸、亲吻着“北极碑”,人们那心潮澎湃、忘乎其形的情绪自是流露殆尽—千里迢迢的寻“北”之旅,终于如愿以偿。
广场及周边的数块巨石或木杉上,雕刻着历代名人的各体“北”字,每个字旁都有不少游客在临摹或拍照,纷繁热闹的程度不亚于庙会。
“金鸡之冠”则是一个以“玺”字为创作元素、类似青铜器的古朴巨塑。顶端为一边长六米的立龙图腾,四周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神兽纹饰和“金鸡之冠”的篆体阳刻,意寓“中华古国,文明之帮。万里疆域,雄鸡高昂。极冠之顶,蕴有熙光。黑水右岸,龙玺一方。冠上嘉冠,聚福纳祥。龙视天穹,玺镇边疆。华夏永固,神州辉煌。”同时显示此地为中华最北,是实至名归的“金鸡之冠”。
“玄武广场”的雕塑则是根据我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而塑造的一座龟蛇鸾形,即蛇上龟下、亲密缠合、四目爱视、灵善有加,意为北方之神、统摄万灵,玄武于此、神佑吉祥。 位于“北极广场”北端的巨碑洁白无暇,碑上“神州北极”四个朱红大字潇洒飘逸、醒目传神,旁边的北极大舞台和电子屏播放的音乐悠扬动听,整个广场饱含神圣、亲切、祥和之韵。
距沙洲广场最远的当属地处北极村东南角的“北陲哨所”,约有十多华里,乃至乘坐电瓶车都觉时间很长。这是一个以三层红楼为主体的哨所,诺大的院内水泥铺地、青松茁壮。最显眼的是矗立于营房中间那高举直拔、坚实稳固的聊望塔。其顶端为四面透览的大玻璃窗,塔身书写着“北极哨所”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金色大字,塔尖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游客们在争相拍照的同时,都情不自禁地投去敬仰、赞许、敬佩的目光。
尽管当时的气温只有十四、五度,感觉很冷,但游客的热度未减,直至把“中国最北气象台”、“最北邮局”、“最北一家”、“最北民族园”以及“北极游船码头”、“北极观光塔”等凡是沾“北极”或“最北”字样的景点都游了个遍,方才罢休,最后还花了两元钱借助江边的高倍望远镜,饶有兴致地聊望了俄罗斯境内的高山、丛林、村庄与哨所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极村人非常热情好客,不仅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而且家庭旅馆也十分便宜周到,三十五元即可入住双人间,如想再省的话,花十五元便可入住多人间,且花十几元就能吃上一个满满当当、热热乎乎、荤素搭配的坛子菜等等,确是宾至如归。
北极村的高档酒店、宾馆仍在拔地而起,但愿不要太高、太乱,以免影响生态、景观和游客的情绪。 作者简介:齐振铎 ,男 高中学历 ,北京昌平人,曾从军6年、务农4年、从事教育工作32年。热衷写作并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论文5篇、内部发布“感悟”一书(约2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