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盼望着下一场雪
作者:钟声
朗诵:阿红
一冬无雪,于是就为工作室学习的学员命了个《盼望着下一场雪》的题。说来也是心有灵犀,学员们刚刚完成了几篇作文,制作成美篇发到网上,就接着下了几场雪,一场接一场,一共下了四场雪。

既然是自己和大家“盼望”来的雪,心中自然充满了感慨和敬畏,于是在下第二场雪时,我便冒着瑞雪走出小区,沿着道路边上的甬道踏雪行进,感受这久违了的雪景。这次雪下得很温柔,甚至连微风都感觉不到,以致落下来的雪花大都是完整的花朵,它们落在手心里,稍降即逝,古人杜甫诗中的那种“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意境似乎不是那么强烈。落在地上的雪也是平坦如案,像一片巨型洁白的毛毯,覆盖着干竭的土地,使人不忍心踩踏。虽然十分小心,脚下还是发出了“咯吱咯吱”的踩雪声,似乎在提醒我,雪,是有生命力的。举目望去,天空扬扬洒洒,梨花飘飘荡荡,这自然会使人产生联想。按照宋朝诗人张元的创意,此时天上正在发生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的主体是天兵天将,对方是层出不穷的玉龙,以致形成了狂飚般的意境:五丁仗剑决云霓,直取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的这首《雪》语出惊人,想像力丰富,诗人借助于神话的浪漫色彩,奇思妙想,把这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被天兵天将杀败的三百万玉龙身上剥落的败鳞残甲,让人浮想联翩。有关张元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因由,笔者根据演绎,在长篇小说《西夏殇》里有过理性表述,那是他在宋朝屡试不第,望着窗外漫天大雪顿生灵感,借雪寓意,发出来怀才不遇的感慨,述发宏志抱负,通过这首即兴之作,可见诗人是那样的性情豪放、桀骜不驯。不过,今天的雪,没有风的助威,这般意境似乎减弱了许多,倒是有着“应是天仙狂醉,却把白云揉碎”的意境。

抬头远眺,白皑皑一片,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惟余莽莽;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伟人毛泽东由这特有的北国风光,联想古今,发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放之声,以雪言志,展现雄才大略。
走进一路之隔的古雁公园,雪已经淹没了脚面,好在我是有备而来,穿了高腰球鞋,踏雪的声音小了许多。在防疫形势放开的情况下,天冷路滑,少有行人,大雪中显得格外清静。身旁的树木,无论是高大的柳树、榆树,还是新植的松柏、低矮的花木,都在展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风采,真是应了唐韩愈的诗意“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由于松柏叶子未落的缘故,积雪由“梨花”变成了冰菱花,面对此情此景,我脱口而出,唱起了《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京腔“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望飞雪漫天舞,巍巍群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边唱边走,拐过那一段小花园,突然看到了一点红色,啊,那是几朵梅花,平时它们隐藏在繁茂的绿树之中,不仔细观看,是发现不了的。在这大雪纷飞的时候,它们却并没有“梅须逊雪三分白”,而是“雪却输梅一段香”,以其“三九严寒何所惧”、“千里冰霜脚下踩”的气派傲然绽放。是啊,于这银装素裹之中,突出几点红色,那怕它们再小,也醒目,也惊艳。宋代诗人王安石似乎早就预料到若干年后有人鉴赏他诗中的情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拿出手机,准备拍照时,发现在它们旁边,簇拥着几棵小松树,积雪压弯曲了它们的嫩枝,此情此景,使我马上想起了陈毅将军的《青松》诗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善于联想的写作者,将这些平时并不起眼的景象联结到了一起,就升华为特别意境。

雪,越下越大,帽子和肩膀上落了一层雪,不得不接连抖落。出了公园,马路上迎面过来了四位小青年,他们应该是中学生,两男两女,他们竟然骑着车子,吃力地蹬着,歪着头艰难地行进。我想起了前不久写的一篇小说《走雪山》中的情景,为这几位孩子不畏严寒的精神而感慨。突然有个女孩摔倒了,其他三位孩子则发出嘻嘻哈哈地笑声,边笑边下了车子,搀扶那个女孩,女孩子也发出了爽朗的笑声,扶起车子,他们四人又说又笑地推着车子踏雪上路了。这种开朗和谐情景将《走雪山》中的凄凉恐惧冲击得荡然无存。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叹息道:此雪非彼雪;此时非彼时。这不正是古人范云诗中的那种“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所表达的情景?

这场自己和大伙儿“盼”来的雪,竟然造就了这难得的景象。正如网友调侃的那样:明年若是干旱缺雨,就再命一个《盼望着下一场雨》作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