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桃的果农与买桃的教授
赵月明



今天,没事干,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一个果农在自家的桃园里摘下了10斤个头又大、又甜、又脆的桃子,提到街上,摆摊叫卖:10元一斤!
恰遇两个教授。
教授甲说:你的桃子我全买了,但不要桃核。
果农坚决不同意。
教授乙凑过来说:我的课题需要研究桃核,我买桃核。
两教授与果农商量好:10元一斤,桃肉6元一斤,桃核4元一斤。并把桃肉与桃核分别定为6斤、4斤。
果农说:你们先把钱付了,桃肉与桃核怎么处理,我不负责,你们自己办理。
三方同意后,教授甲付款:6x6=36元。教授乙付款:4x4=16元。
付款之后,两教授提着桃子扬长而去。拐了一个墙角之后,乙教授笑着说,我去你家分桃。
果农回到家之后,觉得今天蛮顺的,一下子将10斤桃子全都卖光了。可数着手里钱,心里总犯嘀咕:10斤桃子10元一斤,应该是100元啊,怎么只卖了52元呢?
果农想想买桃的两人也没少给啊,一斤桃,肉六两,核四两,6元加4元刚好10元,6斤桃肉36元,4斤桃核16元,没错啊!
果农蒙了,他怎么也想不出来,到底错在哪里。但是,10斤桃子的的确确少卖了48元啊!
一直等到孙子放了学之后,才帮助他解开了这个难题。
原来如此。然而,果农没向任何人表现岀自己被人家愚弄而又上当、受骗、吃亏的事。
又过了几天,果农背着一个大竹筐上街卖桃,在快到摆摊处的时候,正好路边有个拆迁地段。于是,果农把装在筐里的十斤桃子一个一个非常小心的拿出来,装进了大半筐砖石瓦片,然后把十斤桃子装在上面。
刚刚放下筐子不久,那两个教授又来买桃子了。价格还是上次那个格,买卖和付钱还是按照上次那种方式。所不同的是:因为这次买的多,两位教授要求果农把筐子送给他们,以便他们两个共同抬着回家。
商谈好之后,两个教授就抬到旁边的另外一个商家的磅上过秤,共计108斤。没等果农说话,两个教授就开了腔:筐子按8斤除,桃子算100斤行吗?
没等果农点头和摇头,教授甲就开始付款:60x6=360元。教授乙付款:40x4=160元。
付过钱之后,两个教授就立马把大竹筐抬走了。拐了一个墙角之后,乙教授笑着说,还是我去你家分桃吧。(完)
我的故事讲完了,你是否已经思考到下列问题:
一、是不是有文化的,就该欺负沒文化的?
二、是不是自己有了点小聪明,就该愚弄他人?
三、是不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四、是不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五、是不是商智越高,玩老百姓的套路就越多,挖的陷井就越深?
六、如果都在为个人利益而奋斗,还有孔融让梨、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这些国学经典和成语故事吗?
七、如果都在狭隘的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争斗,还有大同天下、世界和平、共产主义吗?
八、学习国学的目的是教人聪明智慧,忠厚老实?还是教人诡辩,啥说啥有理呢?
(欢迎分享转发,欢迎纠正错误。编写于2023年2月20日11时45分)

作者简介:赵月明。山东滕州人。曾任滕州市文艺创作室主任、出版诗集十五部。曾在80302当兵22年,副团中校军衔。曾参加过中国诗歌协会、中华诗词学会、国际诗词协会作家协会、集报协会、收藏家协会。曾在国家级和中央级报刊《中国纪检监察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政协报》《团结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诗刊》未名诗人版和《诗刊》青年诗人版等发表过近千首诗歌。(不含星星诗刊、台湾中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等,以及各省级级别以下的报刊等等刊登过的作品)。2005年10月荣获创作发表诗歌作品12500首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16年5月荣获搜集报刊刊头80217枚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通联一:上海市普陀区金沙江路2098弄80号搂302室赵月明
通联二:山东省滕州市金河湾A区12号楼2805赵月明
手机15589269827(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