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新爱
那天女儿下课后买了牛肉卷、羊肉卷等火锅料,晚上一家人围在桌旁,边吃着火锅边聊天。女儿时不时地把火锅里煮沸的食材夹到我的碗里来,叫我不要总低头看手机了,趁热吃味道才鲜美。嗯,好的,我回应着她,放下手机,拿起筷子,动起嘴来。说真的,现在的这些肉食真是没有我们小时候吃到的味道鲜美,那年头,什么肉吃到嘴里都特别香。我边吃边说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记得,我十几岁时,去婺源外婆家第一次吃到牛肉,还是牛粹肉呢,牛粹肉就是牛骨头上残存的牛肉,用小刀刮下来,包括牛骨头上的牛筋,价钱相对便宜点,那是我第一次吃到牛肉,味道很鲜美,很满足,很幸福。
那时我好像还是读五年级。放暑假了,我高兴地背上书包,带上暑假作业去婺源外婆家度暑假。
每天清晨院子里的公鸡开始鸣叫时,天才刚刚蒙蒙亮,外婆就轻手轻脚地起床,去厨房灶台生火做早餐。她先用茅草点燃灶火,再把从山上坎来的,已经晒干了的木柴塞进去,火势很快就旺起来。她从旁边的大水缸里,用葫芦大勺把水倒入小方锅里,呆会儿水烧开后装进热水瓶备用。在大锅里倒入小半锅水,再倒入一桶米(小木桶,相当于热水瓶盖那么大)煮稀饭。煮好稀饭后,天就越来越亮了。其实,我也醒了,每次刚来婺源,头几天我都很兴奋,很早听到鸡叫声,也会被吵醒,睡不着了,我就干脆起来坐在灶台炉口,帮外婆添材烧火。有一天,我也醒了,却没有马上起床,而是躺在床上漫不经心地听外面的动静。我睡的房间刚好离厨房最近,外婆来回忙活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我知道外婆一会儿要去菜园摘自家种的蔬菜了。
这时,我赶紧下床穿衣服起来,边出房门边叫住外婆等我一起去菜园。我很高兴叫外婆把手上菜蓝子给我提,像个小猴子似的,蹦蹦跳跳的跟在外婆身后,我们往上村口出去朝小学校园的方向走去,我知道那边有几块大菜地,是我们家的。不一会儿我们就摘好菜往回走,在村中间的小河里把蔬菜洗好后再提篮回家。
我回到家,把菜蓝放到厨房,然后绕过堂前,从走廊跑进房间叫醒还在睡觉的两个妹妹起来吃早饭。那时候婺源早饭一般都是喝稀饭,配点自家晒的辣椒果或者茄子干搭口。有时候外婆看我们天天喝稀饭,吃腻了,就做干饭,再炒上几个蔬菜。别说,早上吃干饭我们都特别高兴,因为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在家也是几乎天天早上喝稀饭,真是吃腻了。有时候早餐外婆煮面条犒劳我们,要知道,那年头是计划经济,面条一般都是留着给珍贵客人们吃的。外婆还会用自家种的早米和糯米做各种糕点,艾粑、碱水粑、汤圆、油炸果等非常香甜可口的婺源特色糕点。不瞒大家说,我们来外婆这里度假,一是对生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有深厚的感情,二是惦记外婆的好厨艺,来这里改善伙食的。
午饭经常有辣椒炒小干鱼虾,干笋、干豆角、蒸鸡蛋羹,再炒几碟可口新鲜蔬菜,当时来说真的很丰盛啦。每次我们都吃得摸肚子。有时候外婆还会宰个自家养的鸡给我们三姐妹补身体,外婆说我们正在长身体要多吃饭,菜吃好点,那样个子才会长得高。
这就是为什么一到放假,我们都归心似箭一样,飞跑去婺源外婆家度假的原因之一。在这里不但没有父母管,自由出入,伙食比家里吃得好。外婆特别疼爱我们。有时候,她手头上紧,工钱还没拿到手,没有钱也要天天去街上逛逛,看看能不能遇到杀猪的人家有多余的猪肉拿到菜市上卖。那年头,一般村里人家办大喜事才会把自己家养的猪宰掉,剩余的猪肉拿到菜市上来卖点钱用。外婆来街上碰到有猪肉卖,高兴及了,即使身上没钱,也不会空手回家,这时,她会向卖猪肉的乡亲赊账买个一到两斤肉回来,乡亲都是本村的,知道外婆很讲信用,手头有钱了会及时还钱,从来不赖账。外婆把买回来的猪肉用自己磨的米粉蒸起来给我们吃。真的很香,我们在家里有时候几个月都吃不到猪肉的。父母每个月就那点工资,要供我们吃穿和读书,真不容易的。记得,我们姐妹闻到锅里蒸肉香味,就守在灶台边不出去玩了,都想第一个吃到刚出锅的,热腾腾、香喷喷的米粉肉。
记得,有一天中午,我从外面玩回家,正是午饭时间,我看桌上早已摆上了好几个菜,碗筷也放好了,两个妹妹正围坐在桌旁,看样子是迫不及待地要动筷子了,外婆看我还没到家就叮嘱妹妹们要等姐姐到了再一起吃。外婆一抬头,听到我老远在门口外就喊她,看到我跑进大门,笑呵呵地对我说:新爱,你再不回来,我就要出去找你了,赶快上桌吃饭,今天有好菜噢,我赶紧跑到桌边,拿起筷子,眼睛快速地把每个菜盘扫射了一圈,看到有一盘菜是用红辣椒大蒜炒的,闻着就特别香,里面有粹肉,我先夹了几块在碗里,吃进嘴里,真好吃,有嚼劲,味道鲜美,里面还有小脆骨,但感觉不是猪肉,第一次吃到这么鲜美的肉食,我又夹了好几块,并大口往嘴里扒饭,外婆笑眯眯地问我,知道这是什么肉吗?我说,真的不知道,就知道味道特别鲜,第一次吃,外婆说这是牛肉,很难得碰到卖牛肉的,牛在农村是大宝,每户人家的庄稼地都得靠牛耕,是重要的劳动力,如果不是牛生病了或者特殊原因,庄稼人是不会宰牛的。外婆说我们有口福。是啊,那年头,别说牛肉很难吃到,就是猪肉也难吃到。今天,我们确实是有口福,主要还是外婆疼爱我们,只要看到有卖的,她再没钱都想办法买点给我们尝尝鲜。
外婆离开我们很多年了,可是,每当我回故乡,来到外婆居住的老宅,来到我童年生活的老宅,来到堂前那张四方桌旁,我情不自禁地坐在桌边,好像当年的温馨情景仿佛就在昨天,似乎看到外婆坐在对面,笑盈盈地看着我,满桌的饭菜香和欢声笑语弥漫整个厅堂……
那年那月那日,早成久远的往事,但却恍如昨天,清晰而浪漫,甜美而温馨……
2023 02 15


作者简介:
洪新爱、笔名、放飞, 文学爱好者。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认证作家,终身会员。作品曾获《黑土地史诗》全国诗歌诗词大赛二等奖,也曾获《中国教师》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2021年中国金榜电影人春晚名家名人大赛金笔文学奖。《九江文学社》创刊人,社长兼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当代新诗苑》文学顾问,《山西省金榜头条》总监审。作品散见于《科尔沁都市报》《中国教师》《青年文学家》《中国乡村》《北方文化》《文学家》《浣花》《文学讲堂》《文絮》《辽河之水》《九江文学社》《中国诗歌网》《当代新诗苑》《金榜头条》《中诗社》《作家家园》《精品名家文学》《华夏诗文苑》等诗刊报刊、杂志、微刊。

精英主播简介:
刘慧莲、网名:上善若水,河北省固安县人。喜欢读书、热爱朗诵,性格开朗善良,用声音传递美好。在书海中品味人生。《九江文学社》精英主播。
《九江文学社》微刊编委会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杨成贵 丘新梅 余斯文 傅塘根 沈志昂 许峰 丘国华 陈新良 李延录 倪金茂 张晓元 刘长江(通辽) 丘昭骏 李小燕 郭仁炳 徐和勇 张善廷 余际宏(法律)
顾问:刘长江(四平),易顺天 张升 马艳峰 吴生泉 王述成 王勤 王长顺 徐明 郭洪森 王楼 叶新华 王立田 萧海玉 杨成宝 尹连荣
微刊主编:洪新爱
微刊副主编: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微刊编委:洪新爱 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吴生泉 肖海玉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胡杨 徐明 尹连荣 张丽贤 朱德天 张安敏 石慧
组稿:放飞 石慧
编辑制作:杨柳风 一束暖阳
《九江文学社》平台主播(排名不分先后)
六妹 姜军良 刘俊韬 上善若水 云丽 星辰 凤凰之歌 紫薇 慧贤 叶子 传奇 杨成宝 鸿雁 溢彩轩 闻声飞扬 董琦 郭俞君 玉兰 曹钧 扬帆起航 虹霞 阳光 楚楚 虹 小丫 紫翠 紫叶 开心岁月 吾心如水
九江文学社
微刊编辑委员会
2022 年 3月执行
于2022 年9月6日更新
组稿:石慧
编辑制作:一束暖阳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告之即删!部分图片由作者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