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百姓之家《清平乐》
作者:朱海明
朗诵:阿红
《清平乐》,词牌名,双调小令,平仄韵错叶格,唐教坊曲,到了宋代备受欢迎,词家们争相填制,名篇甚多,是宋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说《清平乐》是取用汉乐府“清乐”和“平乐”两个乐调而命名的。特点是,词牌名就显示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开始多为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后来经柳永、苏轼等名流的手笔,逐渐扩大了创作题材,至南宋辛弃疾时达到艺术高峰,成为唐诗宋词中的重要文学体裁,以辛弃疾那首著名的《清平乐·村居》为例,词曰: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千古传诵,意趣无穷,是文学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经典之作,至今读来仍倍感亲切宁馨,那情那景如在眼前。特别是生动活泼的描绘了一个农村五口之家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画面,表现了醇厚的农家亲情和生活乐趣。把一家老小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我尤其喜欢最后一句“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对调皮可爱,不参与劳动,只知道躺卧在溪边剥莲蓬的小儿子,表述得淋漓酣畅,栩栩如生。
几千年来,人们最喜欢的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而“清平”二字,意思是政治清明、社会太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从事着和平劳动,享受着安宁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文学创作的最好题材吗,所以我也曾东施效颦的填了几首《清平乐》,不敢妄称佳作,却也反映了源于生活的真实内容,自荐一首以供诸君批评指点,词曰:
过年真好,喜庆春来早。煎炒烹炸加炖烤,美味佳肴不少。
爹娘满面亲情,阿哥只顾膻腥。再看时装小妹,低头瞪眼刷屏。

全词也是用的白描手法,写的清平世界百姓之家。上片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细致入微,一览无余。下片笔锋一转,把情态各异的一家五口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整个画面活灵活现如在眼前,几乎是呼之欲出了。
肯定是受了辛弃疾的启示,这首词的结句也很精彩:“再看时装小妹,低头瞪眼刷屏。”生动活泼、形象传神,一位现代青年时髦女性活生生的闪现在眼前。
哦。爹娘哥妹都有了,咋缺了一口人啊?此人啊就是我,既是亲历者又是认认真真的旁观者,是作品中真实存在的幕后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