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向大海的白帆
——致巩义康百万庄园(四)
文/杨西京
在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有一艘载重20万斤的“太平船”模型。这是当年康家庞大船队的“旗舰”。透过时空的阳光,今天,仍可看到她为这方土地留下的文化自信及其特有的“一画开天”的人文基因。
那一刻,
毛主席对社队企业的称赞,
彰显了这方人敢想敢干,
敢为天下之先;
那些年,
“半壁河山第一峰”的美誉,
昭示着这方人,
敢于“一画开天”。
近几年,
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青山、绿水”工程,
让“四美”巩义日新月变。
这一曲曲创造伟绩的凯歌,
高扬着这方人担当作为的风范。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哟,
这方山水
在何处
蕴含着创先摘冠的文化渊源?
于是,
我把探寻的目光,
投向
从伊洛河上驶出的那点点白帆……
那年惊蛰,
伴着第一声雷鸣,第一道电闪,
康家的造船厂,
下水了一艘艘货运大船
从家门口出发,
向着黄河、运河……
桅杆上,
高悬着饱含邙岭土味的白帆。
从东运回食盐,
从西运回粮棉;
由南贩来百货,
从北贩回特产……
啊!这方人,
从土地跃上河运,
千年农耕文明,
在此开启了“江河文明”新篇。
那年芒种,
船队头一次过“三门峡”天堑,
神门险、鬼门窄,
人门茫茫浪滔天。
此“三门”,
“辈辈艄公洒泪去”……
而此刻,
康家老板亲自把舵板。
头上乌云压,眼前雨如帘,
大船上,
号子声声遏狂澜。
眼盯中流有砥柱,
胆正气闲,
冲入人门过险关!
那年秋分,
江涛河浪,风狂雨漫,
浩浩船队,
屡遭天困水颠……
岂能被江挡,
岂能被河拦?
于是,
建航运基地,置自家码头港湾;
山东陕西……,兴建基地,
临沂、兰水……开栈设店。
条条航道,
天南海北尽拓展,
点点白帆,
云飘千里出中原。
那年立冬,
清清河水,片片白帆,
从伊洛到黄河,
一眼看不到边。
当头的“太平船”,
“康”字旌旗在寒风中翻卷。
多少年的“六河”运转,
才有了这艘远航旗舰。
三千多艘大小船只,
由此驶向江河,
驶向海的深蓝……
这方人,正由
“江河文明”向
“海洋文明”奋攀……
啊,这方人,
临险知险敢化险,
遇关攻关善闯关!
啊,这方山水,
洋溢着民族的文化自信自强,
这方山水,
蕴含着争先摘冠的文化渊源。
蕴含着
争先摘冠的文化渊源……
作者简介:杨西京,亦用名杨西景。从军十九载,地方工作十六年。一直热爱业余写作,先后在省以上媒体发表公文、新闻、文学作品上千篇。近年与友人合作,出版诗集《竹林之歌》,在《奔流》、《海外文摘》、新华网客户端发表、连载五部长、中篇小说。
文字|杨西京
图片|康百万
编辑|芳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