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正月初九采访陈光忠视频
光荣退役70年,保持军人传统本色;
光荣在党70年,为民服务以身作则!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英勇顽强,九死一生,不幸负伤,两次荣立二等战功。如今,国家的繁荣安定为这位年过百岁的老人提供了一个安享晚年的大环境。提到战争,老人痛恨至极;说起国家变化,老人双手“点赞”。这位老兵,名叫陈光忠。
陈光忠,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花朗乡人,1923年6月出生,1947年参军到云南省国民政府的保安团,后为国民党军队第60军从云南调防东北长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解放长春时,被围困的60军在曾泽生军长的率领下起义,长春和平解放。60军收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950年10月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
陈光忠随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加了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
在花朗乡花朗村陈光忠老人的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位100岁高龄的老英雄。陈老英雄身着一件深蓝色上衣,笑盈盈地站在门口迎接我们,胸前佩戴着闪亮的党徽。见我们走近,老人又忙着进屋搬凳子,招呼我们坐下。虽已年近百岁,但老人腰杆挺拔,满面红光,走起路来精神头儿十足,丝毫看不出他已是100岁高龄。
这位经历过战火纷飞的百岁老人,沧桑往事很多已淡忘,唯有心中的一份家国情怀挥之不去,无法撼动。
陈光忠于1947年进入滇军保安团六团一营机炮连。他所在部队60军在长春起义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45师135团一营机炮连,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他1951年正式加入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抗美援朝期间,他参加上甘岭战斗和平壤战役和金花战役。特别是1951年在朝鲜金花战役中,战斗非常激烈,100多人的机炮连最后只剩7人生还,陈光忠就是其中一名幸存者。
△上甘岭战役
说起这段经历,陈老记忆犹新。“我当时也抱了必死的心态誓与敌人拼到底。”陈老说,也就是在这场战役中,由于机炮连击落的敌人飞机坠落在他的身旁,致其听力受损,双耳近乎失聪,右手臂也被炸伤。

△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期间,陈光忠曾先后两次荣立二等功。带着这些荣誉和身上的病痛,1952年2月陈光忠不得不退伍返乡继续参与到家乡发展的浪潮中。之后,老人又荣获过四枚勋章,分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陈光忠老人荣获的纪念章
提及老人的这些勋章,陈老的儿子陈大友告诉记者,这些年老人一直把他所获勋章和各种证件当宝贝一样锁在柜子里面,不让任何人动。得知我们想看看他的勋章,老人把我们领进他自己的房间,从衣兜里掏出一把钥匙,打开柜锁,从房间内压得严严实实的柜子里取出一个纸箱子。打开纸箱,里面装着一个鼓鼓的袋子,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袋子,又揭开好几层布后,终于看见一摞勋章盒子露了出来。除了勋章,里面还装有几代领导人著作等书籍,以及老人的党费证、干部退休证等证件。对老人来说,那是他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唯有自己亲自保管才最放心。

退伍后的陈光忠回到家乡镇雄县,受党中央的直接安排,先后在镇雄县粮食局直属库、泼机粮管所、母享粮管所、大湾粮管所、塘房粮管所和县粮食局工作,直至1985年退休。

在职期间,他默默在一线辛勤耕耘,始终不忘初心,坚守老兵本色,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一名抗美援朝老兵的家国情怀熏陶和影响着身边的人。

“他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工作特别卖力。别人工作之余会休息娱乐,但他始终不忘学习,手里经常拿着一本书。”曾在花朗乡花朗村担任过支书的涂向才告诉记者,也正因为工作踏实、成绩突出,陈光忠多次受到财贸部、省粮食厅、昆明财校和县粮食局授予的表彰。
“我不好好工作,哪对得起党和国家对我的这份信任。”陈光忠深情地说。

退休回到老家后,陈光忠也时刻不忘自己党员的身份。“开会积极参加,工作上全力支持。”涂向才说,这些年,陈光忠一直模范带动身边群众积极支持村上的工作,村民们很敬重他,都愿意听他的。

不仅工作上认真负责,陈光忠对人也极其诚恳。涂向才说:“村里不管哪家遇到困难,陈光忠都会送钱送物,力所能及帮他们渡过难关。”
“感谢共产党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采访中,陈光忠嘴里一直念叨着这句话。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奋勇杀敌、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也见证了革命先辈为救国救亡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悲烈壮举。因此,陈光忠格外感恩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时常教导儿孙,感恩奋进,勤劳致富,不拖国家的后腿。

如今,虽已退伍70年,但依然保持着军人的自律性。陈大友告诉记者,别看老人家已年过百岁,饮食起居一直很有规律,每天早晨仍坚持早起,走走路,锻炼锻炼身体。

“我们国家了不起啊,已经顶呱呱了。”说起这些年国家的变化,陈光忠双手竖起了大拇指。

2023年春节期间,此文发出后,有熟悉他的读者说陈光忠的名字应为陈正科。于是我们专程探望陈老。在他一箱子中纪念章和证书中,都署名陈光宗,唯独身份证上的名字叫陈光忠。为了对抗美援朝老兵负责和对读者负责,记者补充了证书与身份证照片,以居民身份证的名字为准发文。至于“宗”与“忠”,是镇雄方言发音的差别出现的口音问题。
〇镇雄融媒记者:申登朝/视频图片摄影编辑:艾宗升 杨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