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97期 2023年第8期 “建设新榄核·喜迎二十大”获奖征文专辑 我是榄核的一滴水 钱春华 一条珠江穿城而过,上百条河涌汇入。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水城,“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是广州的山水格局。 南沙,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河涌水网纵横,拥有302条内河涌,而榄核镇独占鳌头,内河涌数量高达76条,是典型中的典型。 作为榄核镇一滴古老的水,我有过润泽的青葱时期,听过疍家的咸水歌,见过《黄河大合唱》的作者冼星海先祖。 不知哪一天起,河风吹破了我的少女心,生活磨灭了我的英雄梦。我所在的河涌水体,开始发黑、发臭,那种鱼翔浅底、蝶舞莺飞的美景,慢慢的被蚕食、被消失。我的水体家族,变成了人们不喜欢的“龙须沟”、“墨水河”、“烂鱼涌”,站在这样的河堤上,河风带着异味,被称作“浪里白条”的小鱼儿,也被污染得变异了,莫名地散发出一股煤油味儿,卖不出去了…… 那些喜欢在河涌边上健身、纳凉的人们,也选择了退避三舍;那些临河而长的瓜果蔬菜,很难长出甘甜的味道;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丢下一句:我再也不来了! 河道本来是带有自净能力的,如深山里人迹罕至的河流,往往清澈见底,绿如碧玉。我查了一下资料,得知河流污染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富营养化问题和水体潮湿。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地表径流以及其他形式进入河流当中,导致河流无法通过自身的自净功能实现再清洁,这就是河流污染。在工业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在河岸人口密集雨污没有分流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河流污染问题。 我着急,我汗颜,我急于搜寻一条既治标、又治本的出路,于是,我和伙伴们呐喊着、拥挤着,希望人类能听到河涌的求救声。我希望早点摆脱“黑历史”,让整个榄核恢复岭南水乡清亮碧绿的美丽,构建成一座生态大观园,成为南国水乡的一颗绿色明珠! 一个响亮的声音在说:“我们的河涌整治,不能只满足于截污清淤,要想方设法将自然、文化、旅游元素注入河涌中,充分挖掘河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将河涌打造成为具有榄核特色的生态旅游景点,助推全域旅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还有一个声音还说:“我们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混凝土固化河堤、护栏,这样的方式,不适合榄核。”河堤,与什么搭配为好?在我的印象里,河涌应与古朴的青石板或现代化的绿道相配最合适。 是啊,灰色的混凝土,生硬冷漠,如何与绿亮的河涌相映成趣?要打造凸显沙田水乡特色的宜居宜游城镇,就得在各个细节上下功夫。 我欣喜地看到,榄核镇人群策群力,急我之所急,想我之所想,一一实现了我和小伙伴们的心愿。 2021年1月12日,南沙区榄核镇召开河涌综合整治示范涌动工现场会,誓要将榄核镇墩塘大涌打造为示范河涌,开启2021年榄核河涌综合整治工作的新起点。 根据广州市第8号总河长令,榄核镇涉及720宗任务,整治面积约106520平方米,任务数排名全区第三,房屋主体占比大,720宗任务中房屋主体560宗,占比高达77.8%,拆违难度大。 榄核镇政府为了扎实推进河涌整治工作,抽调河长办、水务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征收办精干人员组建“实施广州市河长令工作指挥部”,全面牵头河涌整治工作,开展河涌疑似违建数据摸查,建立统一的台账,进行数据分类,明确处置意见。同时制定了“镇村联动,落实三个规定动作”的河涌拆违治水工作指引,建立镇政府与村居工作联动机制,将镇、村级河长列为拆违治水主要责任人,明确镇、村级河长与河长办、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的具体分工,确定拆违治水工作流程及具体工作内容,按照规定开展一次高质量的入户动员、一次集中政策宣讲、一次坚定的强拆行动,驻村逐涌推进拆违治水工。 河涌整治主要包括打通巡河通道、完善雨污分流制系统、打造河岸环境美化等工作。 一位老百姓高兴地说道:“以后污水不会直接排到河涌里了,都统一排到污水渠里。” 完成河涌整治和两岸环境美化后,村民们可以在河涌边上散步,这时,人们看到,河涌水质变得清澈,空气也变得清新。 你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不是的,我在后面,看到了另一条新闻,更加符合我的心愿。 据澎湃新闻2021年9月6日报道,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打通巡河通道,为河湖提供休养生息的空间,榄核镇对新涌村不符合暂缓拆除的建构筑物重拳整治。 9月1日,榄核镇组织开展河涌拆违行动,共出动了48名工作人员、2台钩机、6台运输车、2艘艇,对新涌村长尾涌支涌共18栋沿岸建(构)筑物进行全面拆除,拆除面积约2722㎡。榄核镇坚持“应拆尽拆”原则,累计完成河涌沿岸建筑物清拆93宗,面积共计8881平方米。 这则报道写到,郭阿伯的家就住在长涌尾南街,虽然家里的几栋出租屋都在拆违范围内,但他仍然对此次行动表示大力支持 。 我欣慰的不仅是人民群众对河涌整治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感欣慰的是这样一段话:在河涌整治初步完成后,榄核镇还将进一步出台配套举措:进行水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培育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强化群众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加强监管河涌的巡查工作,如遇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及时上报;加强雨污分流系统的管养工作,严控污水排至河涌等。多管齐下,从宣传、监管和维护等维度出发,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治理成果。 这不就是我盼望的治本吗?谁不想要一个安全感,能够长享整治成果呢? 榄核镇政府对河涌整治的总目标是: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他们的目标,就是水体家族的目标,也是人民安享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现在,榄核人的“生态美”梦想,已经通过不断地奋斗,踏铁有痕地照进了现实。 我在兴奋之余,决定外出旅游,我来到了南沙区榄核镇子沙村,我一来,就看见了一幅乡村振兴“实景图”。五公里绿道蜿蜒环堤、特色廊亭舒适雅致、香蕉和甘蔗林绿意盎然……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新农村画卷啊! “我们村是广州市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先后获评广东省文明示范村、广东省名村、广州市美丽乡村等多项称号。”该村相关负责人,正在给慕名而来的游客介绍。 作为一滴水,我也关注着榄核镇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在交通上,我查到的资料显示,它的交通规划配置了3条地铁+1条有轨+1个机场,这样的高大上配套,再加上广佛同城的推进,处于顺德、番禺两地之间的榄核绝对是南沙新区未来的新黑马;在产业规划上,榄核区域定位为南沙新区的西北门户,以星海文创艺、都市生态农业为主导,凸显沙田水乡特色的宜居宜游城镇。 “春边秋鲤夏三泥,三月黄鱼四月虾。”这是我们榄核镇的美食谚语,如今,它复活了,流传于街头巷尾农家乐。我的水体家族实现了重生,我的水族朋友们也多了起来。 河水,缓缓在流,沙田的七经八脉丰盈了,润泽了,一桨一歌,一叶一草,无不在诉说着榄核人的奋斗故事。 本文作者:钱春华,笔名七月水仙,女,70后,中共党员,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苏州平江人,1992年迁居广州,2012年加入广东省作协。作品散见于《民间文学》《小小说选刊》《上海故事》《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及国内外报纸,发表故事、散文、小说二百万余字,全国征文获奖30余次(含国家级奖项3次)。 《南沙文学》微刊投稿须知 1.本微刊为《南沙文学》杂志选稿基地,非盈利性质,不支付稿酬。编委会根据文章的阅读量、读者评论以及编辑的意见来综合评定,文章如果被《南沙文学》杂志选用发表,作者将会收到样刊和稿酬。 2.本微刊设栏目: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随笔等,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拒绝在其他公众号发表过的作品。投稿者需提供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1-2张供选用。 3.稿件请按照word文档排版并通过邮箱以附件形式发送(邮件主题、附件名请命名:作者+作品名)。 4.请在作品标题下注明所在省市、姓名(或笔名);文末注明详细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 5.投稿请发邮箱:71250597@qq.com,如无留用通知,请自行处理。 《南沙文学》微刊编辑部 顾问:何 霖 主编:陈志江 编委:黄小霞 梁远岳 盘学东 段湘林 责任编辑:郭 品 广州市南沙区作家协会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