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肯河畔黄豆飘香
文/徐继龙
倭肯河畔适宜种黄豆。黄豆,营养丰富,可以榨油,做大酱,做豆腐,也可以做成热乎乎的豆浆,香气四溢。喝着美味的豆浆,父亲又聊起了黄豆的故事。
(一)
黄豆菜团子,换个俊媳妇上世纪40年代,日寇战败,四处逃窜,疲于奔命。有的日本军官就连自己带着的家属都顾不上了,独自逃命。留下的家属只好自谋出路,也有一些年轻貌美的日本小媳妇改嫁给了中国人。还有的日本人无法处理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被挂在树杈上,有的孩子被丢在垃圾堆旁。中国的百姓家没孩子的就去捡回家抚养,这些孩子也就成为了日本遗孤。这一天,勃利县大四站大祥屯来了一位小媳妇儿,二十出头,可能是吃了不少苦,衣衫褴褛、头发凌乱,背着个3岁的男孩。小媳妇儿从大祥屯外径直走进了村西头陈老八家的院子。陈老八会做木工活,无师自通一门手艺,可以打车棚、打窗户,大家都叫他“大眼木匠”。陈老八为人憨厚,不善言辞,虽然已经30多岁,因为家里很穷,却没娶上媳妇儿。
一进屋,这位年轻俊俏的小媳妇儿就给陈老八母亲鞠躬行礼,嘴里叽里呱啦地说着日本话,并且指着孩子和自己的肚子,表示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陈老八母亲虽然听不懂日本话,但是心里明白,心中暗喜:正愁我儿没有媳妇儿,这就送上门来了。陈老八母亲去外屋拿出一个黄豆菜团子给这母子两个吃。黄豆菜团子就是把黄豆磨成面,再加上干菜叶子,混合做成的干粮。母子两个狼吞虎咽地把菜团子吃了。陈老八母亲递给小媳妇儿一碗水让娘俩喝,又让小媳妇洗漱了一番。这个小媳妇儿经过洗漱,越发好看,陈老八看直了眼,低下了头。陈老八母亲一看儿子这副模样,就连忙一边用手指着陈老八一边用手比划着说:“我儿子陈老八一直没娶媳妇,你如果不嫌弃,就做我的儿媳妇吧?”这位日本小媳妇儿眼含热泪,只是点头。从此,这个日本小媳妇儿就跟着陈老八过日子。陈老八心疼新媳妇儿,重活儿累活儿都不让她干。一转眼,40多年过去了,她和陈老八陆续生下了二男二女。全村人都说陈老八命好,一个黄豆菜团子换来一个俊媳妇。1972年日本和中国友好建交,双方可以探亲。陈老八的这个日本媳妇儿仍然思念那个回到日本的前夫。陈老八是个通情达理之人,媳妇想做的事,他都支持。经过一番申报批准,5个孩子回了日本三个,和侵华期间独自跑回日本的前任丈夫生活。其实,她的前任丈夫是日本侵华时的日本少将。这位少将多次从日本给陈老八送来不少钱财。不久,陈老八剩下的两个孩子也都和母亲回日本了。
(二)
父亲说:“黄豆,救过咱全家的命!”1960年的八月十五就下霜,将庄稼都打死了。七台河种地的社员们都处在饥寒之中。老百姓为了充饥,有的人家用苞米叶子磨成粉吃,最后没吃的,挖野菜吃、吃榆树皮。父亲那时饿得受不了,就跑回老家勃利县大四站大祥屯,在大地里捡一些粮食吃。冬天,大地里被雪埋上的菜叶子、带小萝卜的萝卜缨子,都被父亲用炉钩子勾出来装在口袋里,存多了带回七台河为家里充饥。转过年1961年开春。父亲和奶奶去七台河老三百货前面的七台河(也是倭肯河的支流)南岸开荒种黄豆。娘俩儿每天都烧上一壶开水带上,在河畔的荒草甸子,挖大洞子垄,种上黄豆。饿了,娘俩就用开水充饥。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黄豆长得又肥又壮。秋后打完黄豆,收获100余斤。把黄豆磨成面,再加上椴树叶子、干菜叶子,混合做成菜团子充饥,救了全家8口人的性命。挨饿那个年代太不容易了,节约粮食,拒绝浪费,居安思危!倭肯河畔,黄豆飘香。东北黄豆,救过一代人的命。黑土地孕育出的黄豆越发香气四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