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原姓名卢根柱,广东茂名人,作协会员,中国文化三杰,走进千所名校代表人物。1988年9月在广东建院创办叮咚文学社。历任《中华诗坛》总编、《世界诗人之眼》社长兼总编、《汉语环球文化》顾问、广东建院茂名校友会监事长、高凉冼太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茂名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等等。
白云艺术体系奠基人。
有一百多首诗歌选入《共和国诗人》等二十多种经典选集出版发行。
有优秀诗歌选为百年名校广东高州中学高中教材和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石龙中学校本教材。《麦浪观音》风靡全球,荣登中共中央党校实事求是论坛
诗人评论家:根源诗歌影响世界,《大海的沉默是痛苦的沉默》,把中国诗歌提升了一个层次。
荣获“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称号,荣获第二届左龙右虎杯国际诗歌大赛荣誉诗人金奖。
请你举起一盏圣洁的灵魂
文/根源
请你举起一盏圣洁的灵魂
走向波涛汹涌的大海
从夜色里开辟一条宽广的道路
身后那束神奇的光芒
一定会装点海平线上升起的月亮
请你举起一盏圣洁的灵魂
经过一口一口装满天籁的荷塘
收割一片一片荷塘月色
那高洁的粉嫩荷花
定然在凉风萤火的娇羞里悄悄盛开
请你举起一盏圣洁的灵魂
穿过曲曲折折的阵阵麦浪
麦芒礼貌地把麦穗的芳容揭开
田埂和身影渐渐没入水稻成熟的田野
稻叶和谷粒散发出金黄色的袅袅清香
请你举起一盏圣洁的灵魂
像一根木桩一样站在旷野
任由思想的旗帜迎风飘扬
一会儿是起舞弄清影信手独奏的飞天
一会儿是魂归故里的彩虹篇章
请你举起一盏圣洁的灵魂
2023年元月,茂名市
天地之势,变化莫测
今音(雍赓)评论:
《请你举起一盏圣洁的灵魂》由于二、四、六、八段所提供的方位不同,因此导致的天时也不同,所以变幻出了不同的方法。一、三、五、七、九都是独立段。统称为九段法。先从‘大海’换“荷塘”,再从“麦浪”连“旷野”。其中,显天地,示变化。诗歌段落的方位和地势都不同。首先,人物选择“走向波涛”,是先作一个定位,在这个位置上所显示出来的效果是,利用了“大海”和“夜色”,看重的锤炼自己的眼睛来达到眼明心净。
这是人物在定位之后产生定力的依据。然后才有可能谈“举起”与否的问题。从逻辑上也应是这样的铺排。同时,也折射出一个问题,眼睛也往往会骗人。看似瞄准的方向也会发生跑偏,这是评论题目“变化莫测”的一部分。“请”不动的现象也时常发生。一个“请”字,在现实中要看具体内容,比如请吃饭,很容易的一桩事,但是要谈到请你举起圣洁的灵魂,这个难度非常大。一个是比较抽象,另一个是比较唐突。
用诗歌形式在不平等的现实中适当浪漫一下是可以的,但作为要求,这其中就要涉及到具体的人群。一旦涉及到里面,问题和变数就来了。这时候诗歌的关键词就出现了,如“请你”“举起”“圣洁的灵魂”。对握有话语权的人可以经常讲,至于做不做到是另外一回事。但从平民角度去讲这句话,就会让人有些唐突。
如,现实肯定是不圣洁的,但要求圣洁。圣洁好比绝对,而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事情。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一天都充满着变数。更何况,每个人的气运都不一样。谈圣洁,有点神秘,也须有底蕴,但有了底蕴,就要讲规矩。有的人讲自己有底蕴又讲规矩,那么,某个人言而有信吗,欠钱还了吗,说过谎吹过牛吗,损人不利己的事干过没有等。所谓的圣洁与否,都离不开这些每天发生的生活内容。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人和事去谈圣洁,那就不好玩了。
作者:根源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