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黄河专家李殿魁谈《黄河传》
为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民族伟大复兴著书立传
李殿魁

张中海的《黄河传》问世,我期待二十七年的愿望实现了。历史的机缘、共同的追求、使我与张中海同志结为终生的朋友。我有治理黄河的梦,他有传书黄河的梦,两个梦把我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我出生在黄运交汇处的梁山县,黄河水、黄河的涛声、运河的号子,使我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1986年由烟台调东营工作的机遇,使我下定了根治黄河口的决心,“东营拓荒千宗亊,稳定河口第一桩”、“少年离家寻大梦,中年立志写水经”;中海则有志写大书《黄河传》。特殊的机缘更加深了我们之间感情的融合。1980年我出任烟台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教育是我主管的工作。那时农村学校大部分是民办教师,生活艰苦,工作困难,改革开放的形势,推动我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1984年我提出了民办教师转正的改革方案,形成烟台市委决议和民办教师转正的省级决策,第二年就被教育部采纳,成为国家决策。1985年元月,张中海同志成为民办教师转正的第一批受益者,由农民诗人的民办教师成为诗人的国家干部。我这里叉开主题说这小插曲,想说明的是:我和中海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我们都是时代变革的推动者和受益者。我们的命运和共和国紧密相连。
获得新的身份的张中海向往新成立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1988年调入东营市文化局任专职创作员。而在两年前的1986年,我已听省委调令去新兴东营市当“开荒队长”。省委书记梁步庭同志对我说:“你到东营有两项重点工作,一是落实胡耀邦总书记“建设第二个大庆,献给开国40周年”的指示,支持胜利油田发展;二是选址建市。东营建市国务院要求黄河口要稳定30年,为东营市创造建市条件。1984年水利部请专家论证,竟得出结论,黄河口稳定30年是不可能做到的。等于把东营建市的基础给否了。你要给省委拿个確定意见,东营到底能不能建市?就像我在烟台全力促成民办教师成为国家干部一样,在东营,我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周密分析,认识到水利部认为“黄河口稳定30年是不可能的”结论是基础理论错误,可以通过工程试验证明。得到水利部的理解和支持,付诸实践,一举成功。刚到东营还遇到了当时对胜利油田的错误批评,市首任书记、胜利油田总指挥主持上马的“十大工程”全部下马,和省委对给我的交待完全相反。如何应对当时的复杂局面,对我是一次严重的从政考验。我很快认识到那次批评明显错误,对黄河三角洲开发造成严重影响。于是我利用全国人大代表和东营市长的双重身份,在1986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向国家提出了开发黄河三角洲的建议,并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考通、国家政协副主席钱伟长汇报,得到两位前辈的明确支持。费孝通先生表示,今年全国民盟可以与山东省政府联合,在东营召开《黄河三角洲开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于当年6月如期召开。那年以海动力治理稳定黄河口的试验工程,在山东省和水利部的支持下正式实施,一举成功。这一切喚起了中海同志深藏在胸中写黄河大书的创作激情,1995年秋,他写出了黄河口治理、黄河三角洲开发的5万字的纪实文学《一条大河与一条大河的归宿》,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我以上所说内容。从河尾开篇,由此开始了他为母亲河立传的梦想,我当场就表态,全力支持他完成此一工程,并约定一块走黄河。
这几天,我反复读《大众日报》《大河的呼喚》这篇文章,真诚感谢文章的作者,写出了真正的张中海和真实的黄河!《黄河传》以独特视角和文艺形式,写出了黄河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自然和社会黄河的发展规律,艺术的展现了黄河当代的科技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可称为当代黄河的百科全书。正像文中讲的他“倾听黄河的呼唤”、“用生命去书写”、“填写黄河书写的空白”。在举国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今天,出版《黄河传》,恰逢其时。
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呼喚为黄河立传
中华民族何以兴起,何以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一支独秀永存,就是因为中国有黄河和华北平原,首先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稳定农业区,最早进行社会四大改革,字同文、車同轨、统一度量衡、实行郡县制,形成了强大而相对稳定的社会力量。这一地区既经过了春秋时期,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思想建设,又经过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变革;黄河流域、华北平原与遊牧民族临近,不断受其侵扰而得到锻练,最终形成了强大的中原力量。虽因内部腐败、引发内乱,造成改朝更替、甚至外族入侵,而最终总能再形成大一统的帝国。二十年前我考察埃及尼罗河,听说有人写《尼罗河传》,到德国、荷兰考察时听说有人写出《莱茵河传》,我就呼吁我中华民族应该有自己的《黄河传》。张中海先生表示他要写《黄河传》,更加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二,当代中华复兴伟业的紧迫需要,呼吁为黄河立传
黄河具有伟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部《黄河大合唱》唤醒了整个中华民族,一座产生并齐唱《黄河大合唱》的黄土高原的小城市——延安成了当年领导全中国抗日的“人民政府”。一位位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工商业者,包括远在异域他乡的华侨听到《黄河大合唱》的歌声,就毅然走向前线成为一位勇敢杀敌的战士,光未然歌词的每一字,洗星海旋律的每音符,都是飞向日寇的子弹和利剑!虽然新中国早已成立、中国人民早已站起来了,但在目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中华民族仍然处“最危险的时候”。当代中国要完成振兴中华的伟业,中华民族必需保持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民族精神和《黄河大合唱》的激情和勇气,新时代呼喚《黄河传》的诞生和出版。
二,中华民族永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梦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急需为黄河立传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古代中国呈现不同的发展规律。古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由北向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逐步展开。这一过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3000年。而近代中国的复兴过程从鸦片战争算起仅170余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算起仅101年,从新中国诞生算起73年。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祖国正处于百年巨变中。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武装起来、代表人民利益、引领世界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新型政党,必需使其永葆革命的激情、坚忍不抜的精神和无坚不摧的勇气。1992年我在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德国学习月余,为我们服务的一位老司机在从柏林送往法兰克夫国际机场的路上,突然向我们发表了激情满怀的告别词。他那诗人朗诵般的声音至今縈绕于耳:“尊敬的东方大国的市长们,有机会为你们服务月余,是我终生的永幸…..你们尊重我们德国的马克思,我们尊重你们中国的孔子。这两位伟人将统领未来的世界、带领我们走向未来世界大同”。当隨团的同声翻译冷炎先生,以朗诵家的节奏,翻译给我们听时,我震惊了!在国内我曾听说德国人人都是哲学家。这位50岁左右老司机的送别词,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直到2017年在家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党代会上做政治报告时,我随手写出一首诗:“鸿钟大呂时代音,琴瑟和谐醒世人。马列孔孟同携手,世界大同在当今”。在这风云激荡、万众一心、高歌猛进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龙兴之地黄河流域、华北平原加快发展越发显得特别重要。所以我说,《黄河传》的创作、出版、发行,正当其时。
(作者为东营市原市长、市委书记,省政协原副主席兼秘书长)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