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馍馍夹辣酱与锅盔的故事
庞进
跨入2023年的加拿大高校文学社,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作为第二期征文的题目,意在让各位社员们,“把生活中的点滴琐碎、苦辣酸甜、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娓娓道来,与众分享”……于是,我想到了几十年前与吃相关的几个小故事。
肉夹馍是中国陕西的名小吃。这肉夹馍,实际上是“馍夹肉”,即“把肉夹在馍里”。大概是因为在秦地方言里,“馍夹肉”与“没夹肉”音同,那么,为了突出“有肉”而非“没肉”,就故意叫成“肉夹馍”的吧。
现在的小孩,如果生长在陕西,吃肉夹馍是很寻常的事。而我,还是二十岁出头,在西安读大学时,才吃到了正宗的由白吉饼夹腊汁肉构成的肉夹馍。小的时候,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吧,吃的比较多的是菜夹馍,准确地说,是咸菜夹馍。因为那些年月,家里饭桌上最常见的菜,是母亲用萝卜及其缨子腌制的咸菜。

咸菜夹馍之外,母亲间或还让人从二十华里外的阎良捎买点辣子酱回来,于是,把馍馍在炉子上烤黄了,趁热掰开,夹上辣子酱吃,称作“辣子酱夹馍”。在当时,这样的夹馍,已属“美味”的范畴。
1964年,是“社教(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轰轰烈烈展开的年份。我的担任临潼县栎阳地段医院院长多年的父亲遭到了批斗、隔离。一天,母亲烤了一个四面焦黄的馍馍,匀匀地夹上了辣子酱,用一块布包了交给时年八岁的我,让我给父亲送去。
我将馍馍揣进怀里,装着玩耍的样子,走向住院部一角关押父亲的那间房子。有一个看管人员在那儿踱来踱去,趁其不注意,我飞身奔到门边,一推门就进去了。房子很小,一床,一桌,一椅而已。父亲当时正伏在桌上写“交代材料”,见我进屋,吃了一惊,站起身来,我赶忙将热乎乎的辣子酱夹馍从怀里掏出,双手捧上。父亲的脸上闪过一丝笑容,接过去就吃了起来,吃得很香……
这段送辣子酱夹馍的故事,给我和父亲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少年后,父子俩还常常忆起,感慨不已。
这之后不久,父亲被调到临潼县医院工作。再之后,从1969年到1971年,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做内科大夫的父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住进了“牛棚”。

在父亲挨整最厉害的时候,我和姐姐曾分别去县医院看望他。姐姐是大表哥用自行车带着去的。他们来到关押父亲的地方,看管人员不让见,求了老半天,才允许见一面。姐姐一见父亲,就哇一声哭了起来,父亲见状,大声对女儿说:“你甭哭,你爸不是反革命!”……我是带着母亲为父亲做的一小瓶咸菜去看望父亲的。一进县医院,就看到了贴满几面墙的批判父亲的大字报,题目如斗大,一张摞一张,凡出现父亲名字的地方,都打着红叉叉。有位叔叔认识我,把我带到关父亲的那间平房,门口站着“支左”的军人,三十多岁的样子,阴沉着脸。我手里捧着咸菜瓶,说我来看我爸,那军人犹豫了一下,把门推开了。屋子里有床无桌,父亲坐在一个小马扎上,以方凳为桌,正在写着“交代材料”。见我进来,父亲扬起了头,苦涩地想笑,却没有笑出来。那一瞬间,我看到父亲的眼睛布满了红丝,面容肿胀,心里一阵难过。我把咸菜瓶递给他,说这是我妈让我带来的,父亲接在手,想说什么,又见那军人跟着,就只点了点头。我说了句“爸你注意身体噢”,就出来了。
这期间,父亲的父亲,我的年届花甲的祖父,也曾从百里外的乡下,专程至骊山脚下,到临潼县医院看望他的大儿子。经再三求告,祖父才在医院后面的砖窑场见到正在“劳动改造”的满身灰土的父亲。祖父眼睛潮湿了,在专案组成员的监视下,祖父从粗布兜里取出一块锅盔交给父亲,说:“你妈操心你,这是专门给你烙的馍。”又大声说:“不要怕,心放宽,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咱家三代人为共产党做事,天都长眼哩!”当父亲送出他几步时,祖父长叹一声,伤感地道:“如此折腾,何时为止啊!”是啊,何时为止啊?这个问题,父亲回答不了,祖父自己也回答不了,当时可以说没有人能回答得了。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锅盔,是用麦面做成面坯,然后用铁锅烙成的一种圆形的大且厚的饼,有“锅盔像锅盖”之说,流行于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及甘、晋、豫等地。从陕西蓝田走出的共和国开国中将赵启民,是祖父的连襟、父亲的姨夫。20世纪30年代,“地下党”赵启民在家乡“闹红”,曾祖父、祖父曾提供资助并帮其藏、救受伤的同志;祖父有六个儿子,四个是中共党员,其中三个服兵役,故有“咱家三代人为共产党做事”之说。
那天,祖父离开后,父亲掰开了祖母烙的锅盔,发现其中有一个小纸条,父亲展开纸条,看到六个字,是祖父的笔迹:“天公道,人要活”。——父亲能够坚强地度过劫难,祖父写的这六个字是起了作用的。多少年后,我思考这六个字:与其说“天公道”,不如说是人希望“天公道”;而“天”,如果将其理解为自然力的话,就无所谓“公道”不“公道”。而“人要活”,才是人与生俱来、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使命,需要好好把握,尤其在艰难困苦的时候。
(2023年1月11日于加拿大枫华阁。图片采自网络)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