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宇,作家,上海出生,现定居日本。出版个人诗集《世界之外的雪》(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刻在墙上的春天》(上海文艺出版社)
【听雨笔记】
诗/ 戴宇
坚毅的眼神
弯着腰
捡起十面埋伏的困局
吹一下口哨
时间
就可以停滞在失忆的轨道
以天赋开局
左翼弃马
右翼弃相
用悲伤层层突围
我记得那场春天的雨
还有你的模样
向自己孤单的身影
致敬
海啸,即将到来
2022.1.18
雨会变成雪球。
今音(雍赓)评论:
这是戴宇诗歌《听雨笔记》的遐想,这完全来自于第一段第三行“十面埋伏的困局”。一段三行三变。变内在、变行动、变观念。“眼神”在于养,它和人心一样,也在于养。养好的目的在于用,用于“十面埋伏的困局”中。它和日久见人心也有相似之处。在这里,首先要给人物定性为怀有一个颗赤子之心,这颗心有底线、有原则、有选择和有方向。
把带有市井文化元素的“口哨”引入诗歌,标志的是普通人。在现实中普通人为绝大多数,这是诗歌的地气。一边在怨天忧人的同时,一边在埋头苦干。就像两个雪球,也在诗歌人物的遐想中逐渐生发。主要表现在第三段的四行,结果是以第四行的“悲伤”“突围”告终。犹如大雪封山、四周没有出路一样。八卦里面的困龙就是这般模样。
诗歌六段六个层次,每段一个层次,其特征是场景转换。这也是诗歌富有电影镜头感的一面,可以旁通。而诗歌人物一直是以“听”为主,这是诗歌人物间接的一面。也表现出诗歌的过去时一面。在这个世界里,有钱有势的人永远是站在上层主导着这个世界。诗歌从客观上也反映出人是分等级的。
设想一下“困局”里外的人。特征是身处不同的环境,就会做出不同的事情,也会变成不同的人。诗歌以“坚毅”一路开局,结构六段,在突围之后,又逢“海啸”。这首诗歌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比如,感受“坚毅”者那股气质,相比之下,有些不入流的和粗俗的,也就显而易见了。
作者:戴宇(日)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