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山,江山中的山
孟昭峰
壬寅夏初,我与单位的同事一道赶往徂徕山,细细寻觅那片翠色,那片初心使命的芬芳。
一
大巴车快速行进,我的思绪在不断涌动。
过往的碎片,留珍。徂徕山方圆近260平方公里,有99座峰,最高处太平顶1027米。它北依泰山,南连蒙山,东接莲花山,西近津浦铁路,群山环绕,相望济南,屏障天成,是泰山的姊妹山。1938年1月1日,在日寇大举进犯,国民党军临阵脱逃之际,为着拯救民族的危亡,为着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党以泰山般的坚韧,从容领导、发动徂徕山武装起义,打响了山东抗击日寇的第一枪。源水奔流,火种播洒,从此,齐鲁大地在不屈的奋斗中昂扬。徂徕山,泣血枕戈,悲壮苍穹,无愧江山中的山。
由此及彼,情不自禁的,对江山这两个大字,多了一层厚重的感念。江山是人民的,夺江山不易,巩固江山亦难!电视连续剧《江山》,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有这么几组镜头,真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一组镜头是,为了盘龙市经济的迅速恢复,军管会从香港请回工商界精英、民主人士史鸿儒。车站出口,国民党特务玩命追杀,我解放军战士组成人墙护卫,一个个年轻生命倒下了,一群年轻的生命跟上来,直至客人安全无虞。一组镜头是,由于特务破坏,运输救济粮中途受阻,几十万市民断粮挨饿。军人杜来峰带领战士长途跋涉,肩挑背扛运粮忙。饿了,他不肯吃一粒粮,以青草野菜充饥,终于凯旋,全市饥荒解除。女记者感慨万千,通栏大标题《为了人们不再挨饿,他在吃草》见诸报端,表达着内心的钦佩。还有一组镜头,军管会领导林然、文华忙到夜晚还未就餐,来到小摊前买碗馄饨填补饥肠,却被纠察,因为违反了与民争食的禁令,不管是谁都要受罚。
一切为了人民,这就是党的初心,无论是打江山、守江山,都一样。
二
山路弯弯,九曲延绵,一路盘旋。大巴车攒足激情与冲劲,风驰电掣般到达了目的地。
拾阶而上,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映入眼帘,鎏金镌刻的12个大字,庄严而神圣。碑的另面,由省委、省政府敬献,起义亲历者、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老人书写的碑文,格外醒目。碑文内容质朴而沧桑,记录、展现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它以穿越时空的感人魅力,昭示着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主义精神永放光芒。默读碑文,使我清晰地看到了听党召唤、敢于担当的气概,领略了不畏强敌、遇险而进的豪迈。那个彪炳青史的一天,共产党人、红军干部、民先队员、流亡学生、爱国志士数百人,高举绣有镰刀斧头的红旗,齐聚徂徕山四禅寺,亮响抗日救国的誓言,揭开了党领导山东人民英勇御敌的序幕。
伫立纪念碑下,我和同事向着鲜艳的党旗宣誓。正是革命先烈的奋不顾身,才有江山的红韵,才有今朝的物华。前辈那未竟的事业,成千上万的后者,正不负重托,砥砺前行。
三
步入起义展览馆,徜徉战斗史料室,突然,我的视线像似被磁铁吸引着,目不转睛地倾泄到几幅鲜活的图片中。
她是韩豁,一位年仅19岁的流亡青年,韩复榘的侄女。济南沦陷时,手握重兵的韩主席率部弃城逃跑,成为历史的罪人。柔弱单薄的她却勇敢地留在后方,参加了徂徕山起义,属起义12女杰之一,后锻炼成坚强的抗日战士。她能文善武,工作泼辣,有响当当巾帼英雄之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历史不禁让人惊奇: 腥风血雨时,同一家族的两代人,各自作出的人生抉择,竟如此冰火两重天。在韩豁的感召下,韩部溃散的几十名零星人员一同参加了起义,把满腔热忱投向抗日战场。
汪瑜,那年才18岁,刚从济南女中毕业。日军轰炸泰城,她家的房屋被毁,搬到乡下亲戚家避难,她被父母强行带走。汪瑜一心牵挂抗战,就借口忘了东西返回城里。年底,她跟战友来到某村,打理起义准备的事。谁知父亲找来,让她回家探望重病的母亲。到家一瞅母亲好好的,她又被严加看管起来,方知上当。对此,她假装顺从,暗地则动员表姐一同参加队伍。农历小年,她们机智离家,女扮男装,连夜赶到了徂徕山。
他叫单洪,自己筹资开办诊所,并以此为掩护作为党组织的联络点。接起义通知后,他和医生赶紧把药品、器具集中打包,装成满满的几担,雇挑夫夜行百里,担着"医院"见组织,为部队解除了救护伤员的后顾之忧。
武中奇,时任一团二营营长。一天早晨,一架日军轰炸机低空飞来。正在带队操练的他,命令战士们一阵猛射,敌机拖着浓烟一头栽下,5名机组人员中,4人给摔死,另1人被俘。战斗间隙,武中奇心系书法,以树枝作笔,以沙地为纸,不停地写呀写。久经战争洗礼,武老的墨宝苍劲有力,奔放自如,独创一体,享誉书界,深得广众赏心悦目。
还有,多个起义战士及乡亲变卖家产、田园,为部队提供给养,购买枪支,保家卫国。
还有,5名青年参军时集体易名,以振兴中华为志,沉甸甸的向往,丝丝弥合着山河破碎的悲怆。
告别展览馆,掠目四禅寺,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就在这里。它见证着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的成立、发展与壮大,也见证了爱国寺僧还俗投戍的壮举。由此,我对周恩来同志为佛界志士的题词"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之涵义,充满了刻骨铭心的理解。
四
"徂徕之山竹满溪,溪中流水清漪漪。昔人已往不可见,至今陈迹犹依稀。"迎着和煦的风,翘望锦绣映掩中的徂徕峰巅,追思中,有好多止不住的话儿,要向先烈诉说。
这盛世如您所愿,华夏早就摆脱积贫孱弱,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国泰而民安。党走过她一百年的辉煌历程,带领人民成就了全面小康,扶贫攻坚硕果累累,中国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盛世如您所愿,国人正大踏步迈入第二个百年的征程,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号角声,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嘹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渐渐朝人们走来。
这盛世如您所愿,此地的山,全国的山,皆是金山银山,山花烂漫正当时,青山绿水吐新颜。
这盛世如您所愿,您那初心使命的信念,更有后人接力,弥坚。
多娇,江山!多娇,徂徕山,江山中的山!
作者简介: 孟昭峰,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当代文学家》杂志副主编。其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当代文学家》《青年文学家》《华中文学》《老朋友》《都市头条》《齐鲁壹点》《齐鲁文坛》等纸刊、平台,计380余篇。先后获得全国及省散文大赛一等奖、银奖、三等奖及优秀奖,被当代文学家杂志社评为最具影响力作家/诗人奖,为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出版散文、诗歌多卷。文学观:文学见证美、激励美、蕴含美、传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