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田野的风,山东莒南人,作家,自由撰稿人。
觉悟者
文/田野的风
1
灵魂像个淘气的孩子
一次次跑出去
我又一次次把他拽回来
他已被故乡的夜色彻底打湿
我紧闭双眼
等待着阳光和鸟鸣把往事
一点点剥离
2
整个世界醒了过来
每一声鸟鸣都泛着光
是那么的清脆
落在了枝头、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有一声落在我的眉梢,我轻轻地弹去
和谐之光于灵动中闪闪
今音(雍赓)评论:
《觉悟者》把自我磨砺的一段心境展示出来,有抛砖引玉之想,想聚光、想聚神、想聚好的气运。人物的理想在于“觉悟”。闪闪于第三段的后半部分“我轻轻地弹去”。一个“弹”字也有弹拨千年之韵,其韵含在“灵魂”中,这是觉悟的灵性。现实中围绕“灵魂”有多种诠释和解读,而在诗歌中的“灵魂”,它的灵动在于反复,在于波动,在于淘气。
像这样的定义,从人物个性角度去看,也是审美态度的一种,这时候也就把“灵魂”的标准和定义赋予的个性化色彩,也由此把这首诗歌变得靓丽起来。这主要是从人物与诗境适合的角度去考虑并予以关注的。其目的只有一个,换心情。从换人间的角度去看,显得比较小众,但这个人间也可以作为诗歌人物的一个独特和标志去看待,这就不会感到奇怪,同时也不会被有些人落下话把。
这个话把是换人间。人逢喜事精神爽属于换人间,大病初愈也算换人间,主要换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前行至诗歌的第二段的第一行,发现“整个世界醒了过来”,一个人的世界也包含着整个世界。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这首诗歌的背景是在子夜时分,灵魂出窍也就在那个时候比较顺当。于是会发现文学的魅力与美丽的具体内容,就在于能够改变和作用一个人的心灵,让不好的心情变得好起来,如此的一点一滴积累,只才能谈到生命的质量,否则,也算离题或者离谱。
诗歌三段十二行,这一路将“灵魂”贯穿始终,从结果来看,人物跑赢了。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跑赢,因为不会写诗歌就没有表达出来,一旦有机会,也会吟诗作画,由此生动人生。诗歌的第二段就显得比第一段生动,这是区别,否则诗歌的重心就会突不出来。生动离不开好梦,而好梦却又离不开好的念想。看得出这首诗歌人物的梦不算糟糕,是比较理想的那种好梦。在现实中这也算一个定数,好人也有被难缠的时候。
在诗歌中是第一段的第五行“紧闭双眼”。这是诗歌人物的细节,它和小说细节一样,同样被读者看重。比如看重诗歌人物命运的走向与结果,在如何看待这首诗歌中,也有这样的倾向。
如果接触到这首诗歌的话能发现人物的悟性,还有人物的眼力。至少,人物没有慵懒的气质。但是,诗歌能够把社会上有些慵懒的气质能中和不少。这首诗的胜算在这个地方。诗歌还具有唤醒意识。同时也应该看到,有志向的人是不需要唤醒的。这是诗歌的两重性。
作者:田野的风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