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冬至时
张念理

冬至到了,民间便开始“数九”计算寒天了,数九寒天真正开始了,全国各地都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我们渠丘大地也不例外。
今年的冬至,天气异常的寒冷,晴朗蔚蓝的天空,空落落的,恰似一颗冰冷的心,悬在半空中,几片白云飘来飘去,没见到一片雪花,尽管阳光依旧照耀着大地,但人们的感觉,比每一年的冬至都要寒冷。冬至,人们盼望日久的飘飘洒洒的雪花,房顶上温馨的袅袅炊烟,饭桌上热气腾腾的水饺,全家人其乐融融的聚餐……,毕竟没法见到了。所有的美好,所有的期盼,这一切都在“嗖嗖嗖”的西北风肆虐下,被撕裂了,被粉碎了!可恨的奧密克戎,让一座座城市沦陷,让一个个村庄沦陷,让一个个家庭沦陷。每一个工厂,每一个店铺,每一个家庭,没有了欢歌笑语,有的只是战战兢兢的恐惧。
我用棉衣裹紧身体,带上帽子和N95口罩,走出家门,站在宽阔的青云大街旁, 空旷的大街上,难见行人,不时有几辆汽车,急急地从路上飞过,似乎稍微一慢,就会染上病菌,若不是有些非办不可的事务,他们是万不会开车出来的。有一个穿黄马甲老人哆嗦着双手,捧着扫帚,在扫着大街,无助担忧的眼神,不时地看看远处。大街两旁光秃秃的树干,摇晃着腰身,迎接着肆虐的西北风,西北风“嗖嗖嗖”的刮着,像是怒吼,像在哭泣。几只麻雀凌乱着羽毛,在光秃秃的树枝上瑟瑟发抖,寒冷的冬天,没有吃的食物,它们一定更感到悲哀和绝望。
北风“嗖嗖嗖”,毫不客气的,一阵强似一阵,继续肆虐着,我感到耳朵像刀割一样痛,赶紧溜回了家。蜷缩在床上,用棉被包裹着身体,刷起了手机,看看冬至的解说。
冬至,古有“日短”或“日短至”之称。陈志岁《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又谓,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冬至,就是到了白天最短的时候,自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
南朝梁人崔灵恩撰写的《三礼义宗》记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古人认为冬至为“阴阳”相争之日。也就是说,冬至,到了阴气最盛的时候,阳气也开始滋生,到了逐渐萌发的时候;冬至也是阳光直射点最南的时候,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冬至过后它将走“回头路”,一天天变暖。


冬至象征着新生,预示着万象更新,三年的新冠疫情,爆发,封控,核检,隔离,开封,如今也如冬至一般,走到了极致,一个防疫的时代即将过去,一个拼免疫力的时代开幕了。网上看到有的人阳了,身体不舒服,天天喊痛,骂娘;有的人没阳,忐忑不安,惊恐万分。 封控时怨政府封控,放开后又怨政府放开,怨买不到药,怨政府不管。看看这样的现状,这样的情绪,这样的心态,我想到了人性的弱点,没有平常心,不要抱怨生活的磨难,不要拒绝苦难艰辛的日子,人的一生,不光遇到坦途和鲜花,也会遇到泥泞和坎坷,也会遇到悲观和忧伤。相信狂风过后,必定是暖阳,暴雨过后,一定会看见彩虹。
在我国北方,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驱寒矫耳汤”的药物,赠送给百姓吃。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每逢冬至,便模仿着做,渐渐做成了水饺,水饺是羊肉馅的,后来,就形成了冬至包水饺吃的习俗。和妻子说,我们包水饺吃吧,吃水饺御寒,冻不了耳朵,也可御病毒!
朋友们,都包水饺吃吧,既能御寒,也可御病。冬至节,春之先声也,是个吉日,预示着否极泰来。耐心的等待,沉着的应对,不管如何,我们所能做到就是冷静,老实的待在家里,坦然接受和面对现实带给我们的一切!
相信英国大诗人雪莱那句最伟大的诗吧!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作者简介】张念理,网名东篱采菊,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齐鲁新文学》副主编,中外酒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潍坊市酒文化研究会安丘分会副会长。在《中国作家网》《当代散文》《齐鲁文学》《渠风》《齐鲁晚报》《都市头条》《作家》《齐鲁新文学》《河州文苑》《今日头条》等报刊网络平台发表近百篇散文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