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愿:生尊贵家愿
好,我们大家来看第四十三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生尊贵家愿。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这是本愿所被之机,指的是初发心到十信位的菩萨。因为在这个位次上的菩萨还有业力,很有可能转生会到卑贱之家,但是,初住以上的菩萨,像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些菩萨,依靠自己的福德之力,都能生到尊贵之家,除非是为了乘愿而来,度脱众生的需要,示现到卑贱之家的。那这些浅位的菩萨,只要能够对弥陀名号闻而生信,或者称念佛名,或者礼拜阿弥陀佛,赞叹阿弥陀佛,都能够和阿弥陀佛的这个大愿相应,寿终之后,就能生尊贵之家。
那可能大家听到这里了心里就会疑问:菩萨都是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的,为什么一定要生到尊贵家呢?阿弥陀佛的这一愿,是为了这些菩萨能够度众广大考虑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尊贵家。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解释尊贵之家有三种情况。第一个,就是我们常说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有权有势的,这是尊贵之家的第一种。第二个,是指士大夫、有学问的家庭,就是我们常说的书香门第。第三个,是生长在长者居士家,有财富的家庭。这三种,权势、学问、财富这三种都称作尊贵家,一个人有菩提心、有道德、有学问,生在尊贵之家就比生在卑贱之家,更能受到世间人的尊重,度化众生的因缘就会更加的广泛、有说服力。再有,这个充足的财力,能够帮助菩萨更顺利的弘扬佛法,饶益有困难的众生。像我们现在建道场、印经书、启建大型的法会、援助受灾的群众,都需要这个资金来做保障,所以生尊贵家,能有利于行菩萨道。
当然,这一愿,是对愿意在本土度化众生的菩萨来说的,对他方的菩萨来说的。我们这些凡夫,千万不要有生尊贵家的愿心来念佛,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纯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希求后一世的人天福报。不要说一般尊贵家的福报,就是转轮圣王、大梵天王的这种福报,我们也不能有希求心的。因为我们这个见思烦恼没断,如果生到极乐世界,那里没有让这些烦恼起现行的因缘,每天接触的,都是让我们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庄严的这种环境,不会退转,直至成佛的。如果来生大富大贵,贪嗔痴又非常的重,就会贪图五欲的享受。我们常说富贵学道难,富贵之人,每天都是在欲望上的享受,在名利场上的忙碌,很难反思,很难有这种感悟,更难静下心来修行,而且由于物质条件的过于舒适,又会贪恋这个人生。印光大师甚至说:“乃至于来生童真出家,一闻千悟,做大法师、大禅师去弘扬佛法度众生也不能希求”。因为就算是开悟的法师,可是没有到大菩萨的成就,没有到不退的位次,到时候也有可能迷失,一不小心就堕落了,那还谈什么利益众生呢?自己都保障不了的。因为单单是开悟,没有悟后起修,道业还不是很牢固,马上去行利他的事业,会荒废了自己的修行。像天台的智者大师,被称为东土小释迦,他修持的境界,是我们现在人根本没法相比的,但是他临终示位,是观行位而已,伏住了五住烦恼,但是他也是往生极乐世界。智者大师往生之后,天乡寺的慧延法师,想知道大师往生之处,他就书写《法华经》,求大师给他一个指示,结果夜里,梦见智者大师和观世音菩萨从西方净土而来,并且慈悲的对他说,这样子你的疑心就该去掉了吧?来给他一个印证。
我们看,智者大师这样的修持都求生净土,那我们今天末法凡夫,绝不能再有其他的想法了。印光大师说:“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及生生世世之愿,有此愿,便不能决定往生矣”。我们要想度化众生,可以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证不退转以后立刻回来,我们要想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先要了自己的生死不会堕落了。虽然在这个断惑的功夫上是凡夫,但是,已经获得的自在菩萨的这个身份,再来人间行菩萨道,这样是最为稳妥的。
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大家会发现,有的人念了几年佛以后,身体还有气质都发生了改变。原来俗里俗气的,现在一投足、一举手都充满了贵气,这就是信愿持名和阿弥陀佛相应。持名是福中之福,真的是这样的,你们好好的念上几年佛,你们感触一下,师父就深有体会的。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功德福德宝藏,通过念佛就转为我们自己的福德了,你不用去求佛,这万德洪名里包含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样的全体福德,我们全部的接纳了过来,我们就具足了。可以说,念这一声佛号胜过你布施百年。所以不管你现在的学问、道德、财富怎么样,你只要好好念佛求生净土,由于这个弥陀的愿力加持,你现在的花报就慢慢的出现,你的气质就会变得越来越尊贵。那如果念了很多年的佛,你的气质上没有一点点的改变,确实应该好好的反省一下我们自己的发心了,我们念佛一定要从真心里面念,从这个信愿里面念,不是做个样子给大家看。好多居士们一见人,合掌弯腰的,都是在表现自己,没有一点真诚心,这不是真念佛,真念佛的话自己知道,把我们的心就安住在这一句佛号上面,知道任何的众生皆是佛,任何的众生都是我们的榜样,好的,我们跟他学习;不好的,改正我们自己的缺点,我们的目的,就是尽此一报身,求生极乐国。我们只有用这种老实念佛的心,一念相应一念佛,而不是求什么人天福报,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那这样念佛,跟大家说,阿弥陀佛是加持不上的。
为什么有的人念佛,师父现在见到的很多,念的是执着,念的是家庭不和,四邻不和,亲戚之间也不和,不是用在求生净土的心上面,总是在表现自己。好多居士都是这样,我念佛了,我以后就是菩萨,你不念佛的人,你以后就是堕落地狱,而不是反观自己,看看这个心和阿弥陀佛相不相应?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老老实实的念佛,这个信愿求生净土的心一定是要坚定的,这样,阿弥陀佛的万德在你的因心中才能开显出来。彻悟大师说:“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由心转,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我们深信切愿的念佛,就是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相应,就是与佛合。今生卑贱,长相丑陋,这是前世造业所致,通过这个信愿持名,心就能与道合、与佛合,自然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报,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富贵,都是这种大气。也给自己、给周围的人,增加求生净土的信心,潜移默化。当然最尊贵的,还是往生到极乐世界成佛。因为莲池大师的道德隆盛,当时的李太后,派人供养大师紫袈裟、白金,并且请教大师佛法,莲池大师写了一个偈子劝勉她,偈子的最后几句话是:见佛悟无生,究竟成佛道,三界无伦匹,是名大尊贵。
第四十四愿:具足德本愿
好,我们看第四十四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具足德本愿。
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看到诸佛刹中,有的菩萨,虽然长时间广修六度,但是由于不能在一行中,具足无量功德,所以就不能快速的圆满菩萨行,成就佛果。阿弥陀佛悲悯这些菩萨虽修众行不具万德,所以发起大悲誓愿,只要这些菩萨众,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信心欢喜,决定没有疑惑,那么就能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具足德本。
这一愿,带给修行人的利益,是非常的不可思议的。从通途的教理来说,修六度是成就佛果的根本,菩萨通过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这个修行过程是非常的艰苦,也是非常的漫长。释迦牟尼佛在《优婆塞经》中说:“我于往昔宝顶佛所满足第一阿僧祇劫,燃灯佛所满足第二阿僧祇劫,迦叶佛所满足第三阿僧祇劫”,这就表明菩萨从发心到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漫长的积集菩提资粮。要想具足菩萨行,不仅时间长,还要舍身舍命,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比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身为摩诃萨埵太子的时候,有一次在树林中游玩,看到一只母虎刚刚生下两只虎崽,母虎由于饥饿万分,就要把这两只虎崽给吃掉,太子为了救这两只老虎一命,自己找到一块锋利的木头,先把自己身上给刺破,这个母虎舔了他的血以后,才有力气张开嘴,把太子身上的肉全部吃光,只剩下骨头。还有,世尊往昔在地狱时,看到同伴被狱卒折磨得死去活来,发慈悲心,代人受苦。那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三千大千世界无芥子许之地,不是世尊所舍身命之处,还有十方诸佛都是这样的。阿弥陀佛因地成就自己所发四十八愿,也是久经长劫,行菩萨行、舍金轮王位、国城妻子、头目脑髓,不知几千万亿,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圆修万行,直至成佛。现在,阿弥陀佛把他无量劫修行成就的无量功德,摄在这六字洪名当中,只要这些他方世界的菩萨,至心信乐,称念佛名,不需要多生多劫的苦行,就具足德本,圆满道业。所谓,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这一愿当中,没有提到寿终之后,所以现生念佛就能得到这么大的利益。经中说:欢喜一念,具足大力无上功德。就是指在这一行当中,具足万行。有些修其他法门的人,对念佛能够具足万行不全信,他们觉得称念佛名,怎么能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呢?对于这个问题,莲池大师是以一即一切的圆融理念,来诠释念佛法门的真理。他认为,念佛是大总持法门,含摄菩萨六度万行,他在《弥陀疏钞》中说:“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未能满足,而今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罗蜜”。那依此类推,万行也都含摄在内了,这个一心念佛万行具足。不但莲池大师,蕅益大师也在《净土十要》中说:“念佛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具足六度”。这是两位大师来给我们说明,念佛具足六度万行。所以我们要相信净土宗大德的话,相信念佛就能把阿弥陀佛果地的功德全摄为自功德,一即一切。念佛法门就是这么的至圆至顿,欢喜一念,具足大力无上。
我们有些念佛的居士,对念佛具足万行也是信心不足,总觉得只是持名念佛恐怕还不够,一定要在行为上多做一些事情。比如去修点禅定,持持咒,消消业,乃至于做种种的慈善,这样认为才是修行。曾经有的居士说,光靠念佛怎么能够往生呢?你没有福报,要修善根福德,没有福德,然后还要有定力,有福报加上禅定,念佛才能往生。也有的人提倡持咒消业障,等到业障消了才能往生。这都是对念佛法门的教理不明了,或者对念佛的这个信心不足所导致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深信佛的教语,深信祖师大德的话,这句佛号里面,具足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福德、智慧、神通、相好等这一切的功德,通过我们信愿持名,完全授予
第四十八愿:得三法忍愿
好,我们大家看最后一愿,四十八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这是得三法忍愿。
阿弥陀佛在因地看到诸佛刹中的菩萨,虽然得不退转,但是不能顿证第一忍、第二忍、第三法忍,要经过多劫才能证忍。阿弥陀佛发此悲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能即得第一忍、第二忍、第三法忍,对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我就不取正觉。这一愿,也是加持他方国土的菩萨,只要他方国土的菩萨,能够闻信弥陀佛号,就能即得三忍,同时也能对诸佛法即得不退转。这两个即得,给他方菩萨带来的利益太殊胜了,非常的不可思议。在宋译的经文中说:“闻我名者,应时即得,初忍、二忍、乃至无生法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我们以宋译的这段愿文对照一下,就说明第三忍就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他是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证得的境界,经上说:“当七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想,无所取着,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空性,即名得无生法忍,菩萨成就此忍,实时得入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八地菩萨是无功用道,不必起意运心,自然任运流入如来智海。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中,解释无生法忍的境界说:“旷若虚空,湛若渟海,心识妄惑,寂然不起,方曰无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广大如虚空,清湛似止水,起心动念的识、有妄的疑惑,自然不起,才叫无生,所以无生法忍是很殊胜的境界。那这些他方世界的菩萨,不需要经历多生多劫的苦修,只要闻信佛名,即得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就能同时获得三忍和于诸佛法不退转的大利,快速成佛。
我们也经常在回向的时候,念花开见佛悟无生,就是指往生净土后,得到佛力的加持,很快就能证悟无生法忍。当然,我们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一定也包括在内的,一点都没有断烦恼习气的凡夫,往生到净土之后,能够证到八地菩萨的境界,这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神话,不敢相信的。因为大家都普遍的认为,那是要经过像世尊一样的以身饲虎、割肉喂鹰等等这种苦行,难忍能忍的苦修才能证得。但是净土法门是圆顿法门,通途的法门靠的是自力,而净土法门是依靠他力,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具足信愿,持念佛名,这样来和阿弥陀佛的大愿相感应、相通,就能往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
到这里,我们这个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全部介绍完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帮助一切众生快速成佛。我们这些五浊恶世的众生,只要能够发起至诚恳切的心,十念乃至一念就能够道业有成,了脱生死,刹那之间超过无量劫的修行。可以说,佛的大慈大悲在净土法门中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今天何其幸运,遭逢此等无上的、殊胜广大的法门,得以听闻如来殊胜宏大的本愿功德,确实应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把求生极乐世界作为我们一生的修持,将来必定往生莲邦,不退成佛。
好,谢谢大家。
我们这些凡夫。只要你肯念,那么名以召德,就能善巧地把阿弥陀佛的功德,转化为念佛人的功德,所以持名念佛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那有的人就会问了,既然念佛具足六度万行,那我们除了念佛,还需要持戒、布施、做种种的慈善吗?其实,当我们这个信愿持名的时候,我们的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全都生出来了,我们本具的清净、平等、慈悲全都生起来了。我们以念佛为主,再有智慧了,你会随缘去做一些功德;慈悲心生出来了,你会随缘去做一些利益众生的善法。这样,有智慧,心又清净,还又平等,广结良缘,将来成为这个度化众生的因缘。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第四十五愿:普等三昧愿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请看第四十五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普等三昧愿。
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看到诸佛刹中的菩萨,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都渴望见到诸佛,但是,由于机缘浅薄,不能遇到佛。有的虽然见到了佛,但是佛很快就示现入灭,不能长久跟随佛陀修行。也有的能够常随跟随佛陀,但是又只能见到一佛,不是见到很多尊佛。还有的菩萨能够见到很多尊佛,却有先有后,而且还是有数量的,不能一时得见无量诸佛。所以阿弥陀佛悲悯这些菩萨福德浅薄,不能随自己的心愿常见诸佛,就发此大愿,加持他方世界的诸菩萨众,只要闻而受持阿弥陀佛名号,都能够马上得到普等三昧,住在普等三昧中,直到成就佛果的多生多劫中,都能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
愿文中说到,皆悉逮得,这个逮得就是当时就能得到,是顿证的意思。在宋译的这一愿当中说,“所有十方一切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应时证得寂静三摩地,住是定已,于一念中,得见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这里是说应时证得,就是顿证的意思。普等三昧,普就是普遍,等就是平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普遍平等,那一切的东西,都能普遍的平等了,这是什么境界?就是入不二法门,一即一切,一切都普等了。这些他方世界的菩萨众,靠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马上证得普等三昧,无量诸佛一时平等现前,无所不见。
这个普等三昧,也是念佛三昧的另一个名称,在《观经》中说:“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菩萨得念佛三昧,能常见无量诸佛,对于自身的修持来说就有了保障。因为有的菩萨还未得阿鞞跋致,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进进退退,如果远离诸佛,由于少功德,无方便力,虽然也能度化众生,但是也有堕落的危险。这就像,把少量的热水倒入大冰池当中,虽然能够融化少许的冰,但是这个热水,最后还是要反而结成了冰。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菩萨若入非道中,唯佛能救”。就像世尊在世的时候,有一次带领弟子们去应供,去接受波斯匿王的供养,阿难因为有事外出没有跟上,于是他自己单独到舍卫城去乞食,结果遭受摩登伽女之难。在他这个清净戒体将要被毁的时候,世尊观察到了,让文殊师利菩萨持楞严咒,前往救护阿难尊者。由这个公案,可以看到常随佛的好处。不仅如此,菩萨如果常能见佛,就可以心地清净,亲自听闻佛的法音,心里就会生起爱好喜乐,得大智慧,只要依照佛陀的教法来修行,就能得到究竟解脱。亲近如来能得这样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菩萨怎么能不想亲见诸佛呢?
如来能够广大的利益一切菩萨,使菩萨远离种种的烦恼,安住于诸佛如来的究竟圆满之地,这个是从自利的方面来说。从利他的方面来看,念佛三昧具大福德,能度众生,帮助众生速灭诸罪。在经中有个比喻,就像众生身上本来没有光明,没有光亮的颜色,如果他站在须弥山的旁边,须弥山是黄金色的,放大光明,那这个众生的身体,也和须弥山一样,同样的颜色,这是由于须弥山巨大的势力,能转他旁边众生的业力。还有,比如江河湖泊的水,各有各的味道,但是流入了大海,都变成海的味道了,都如同海一样,这就是大海的能量,能转江水、河水、湖水的味道。同样,菩萨如果证得念佛三昧,也能度化众生。佛在《菩萨念佛三昧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少闻三昧威光之力,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看,阿弥陀佛处处为众生成佛考虑,他的名号功德太不可思议了,至心称念佛名,就给这些他方世界的菩萨们,带来如此殊胜的利益。
我们虽然不能和这些菩萨一样,应时证得普等三昧,常见十方无量诸佛,但是只要我们发愿往生,信愿持名念佛,阿弥陀佛就会派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普贤菩萨、法自在菩萨,经中说嘛,二十五位菩萨护持念佛人,就这么大的功德利益。无论行住坐卧,白天还是晚上,一切时、一切处,这些菩萨们都如影随形护持这个念佛人,不让恶鬼恶神得其便。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有这么多菩萨护持,那我们怎么感觉不到呢?这是因为我们还有凡夫的妄想和执着,我们这个清净不够,才感觉不到的。如果我们细细地静下心来,真的可以感觉到的,这些菩萨的护持是那么的柔软,随圆就方,不是那么的牵强,一切都是这么的恰到好处,师父就能感觉得到,一切都是这么的恰到好处。该有的磨难,帮助我们增长能量,打好基础;该发心的,需要我们精进,需要我们清净的时候,都是这么自自然然的。我们只要好好的念佛,你静下心来,都能感觉到这个佛光,感觉到菩萨的慈悲的。即使没有感觉,你只要发心信愿持名,也是在护持我们,大家只管专心念佛,必得二十五位的菩萨护持,帮助我们往生净土。
第四十六愿:随愿闻法愿
好,我们看第四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随愿闻法愿。
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观察到诸佛刹中,有些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虽然能常见诸佛,但是闻法不自在。比如说,你到他方世界参加诸佛的法会,去听经、去闻法,这都是刻意去的,不是自然得闻。所以阿弥陀佛发此大愿,在极乐世界中,往生的菩萨都能随顺各自的志愿,想听什么法都能自然的听闻到,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
我们在《无量寿经》中看到,佛对阿难说:“无量寿佛,为诸声闻,菩萨天人,颁宣法时,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广宣道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这是说阿弥陀佛在七宝讲堂演说妙法。《阿弥陀经》中说:“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这是讲极乐世界的众鸟也能演说妙法。极乐世界的正报,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莲池海会的这些诸大菩萨们都能演说妙法,还有依报环境中的水声、风吹动的树叶宝铃的声音,都能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让这些极乐世界的菩萨们,都能够随自己的需要,随自己的好乐,随时都能听到自己所需要的法。而且这些法门,它都不是说我们刻意去求的,它是自然的显现。这个自然非常的重要,就像我们前面讲到的七宝钵器自然现前。师父就有这种感触,有时候心静了,那个鸟叫,师父听了都是在念佛,那个水滴答滴答的声音,都像是在念佛。而极乐世界,它是随时你都可以听到这个自然流露的法音,就是这么的殊胜。而且这些法音,都是随我们自己的需要流露出来的,你想听它就自然现前,你不想听的时候,它又不会出现,自然的宁静,就是这样。那讲到这里,那些非常渴望听佛法的人,可能会对极乐世界修学的环境,生起强烈的向往之心,因为在我们娑婆世界听闻佛法,尤其是现在,太难太难了。《开经偈》当中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们今天闻到佛法,真的要感恩三宝的加持,要感念三宝的恩德。那三宝的恩德是什么?
首先,要感念佛陀的说法之恩。三千多年前,释迦如来在菩提树下圆满无上佛果,在他老人家刚成道的时候,世尊思惟五浊恶世的众生,迷惑颠倒、刚强难化,难以教化,久住世间没有什么益处,就要入无余涅槃。当时大梵天王知道佛陀的想法,就前去礼见佛陀,恭敬礼拜,长跪合掌,劝请佛陀慈悲住世。世尊欢喜接受了大梵天王的祈请,前往鹿野苑说四谛法,化导众生,从此佛法僧三宝出现于世。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这是在法会上宣讲的,至于对个人的教化,说过无数次法,感化无数人。比如,对愚钝的周利槃陀伽,说扫帚扫尘垢,扫心地尘垢的法,令他觉悟;为鬼子母说爱子之法,让他转变成天下孩子们的保护者;对须达长者的儿媳讲夫妇之道,帮助她成为佛化家庭的优婆夷。总之,世尊讲的法,就是生死苦海中的法船,接引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所以我们要感念佛的说法之恩。
第二,要感念法的开慧之恩。佛法能打开我们心中的光明智慧,我们在打三皈依的时候,我们念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法揭示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真正的大智慧。听闻佛法,能够让我们明白,世间人沉迷的这种快乐其实都是苦的根源,世人所贪取的五欲六尘,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都是梦幻泡影,不是真实存在的。宇宙万有的造物主是我们自己,都是我们的佛性,都是我们自性的作用,都是自性的显现,只要你把一切放下,即可恢复我们本来清净无染的自性光明。所以成佛不是去外得,也不是从外求,而是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本来的自性清净人人具足的,你只要放下,他就会恢复的。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国中菩萨,随自己的志愿自然得闻佛法,就是帮助这些菩萨灭除无明烦恼,恢复本有的自性,快速成佛。
所以对我们佛弟子来说,听经闻法非常的重要,经典无人说,虽慧不能解。佛法必须解行并进,以理论指导实践,解行并进,以实践来印证理论。闻法是入道的根本,我们有志修学,应当把听经闻法,列为我们一生一世的重要的功课,甚至要比我们自身的生命还要重要。我们现在,这个烦恼习气很重,有时候遇到一些违缘,不如意,心里矛盾挣扎,念佛也念不下去,烦恼纠缠不清。而以恭敬心听经闻法,往往可以让人于一念间心开意解,转念之间你就能放得下,心得自在,就能够静下心来念佛。再有,通过听经闻法,了解这句佛号的功德所在,了解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更能发起求生净土的信心,念起佛来更能精进。况且,我们现在听经的条件很方便,不像古人那样,在过去,路途遥远,费尽辛苦,听经闻法很不容易的,现在光碟、电视、网络,打开你就能听闻经法,就能受到佛法的教育。也许有的人觉得,经的内容太深奥,太难懂,听不下去,其实,你只要下定了决心,坚持不懈多听几遍,时间长了都能够通达,书读千遍其意自知。我们用诚敬心用恭敬心来听经,我们自己的心也静了,而且,在听经的过程当中得三宝加持,自然我们自己的心性的东西就流露出来了,自己的这种智慧流露出来了,你就能听得明白。即使你上来听不明白,他也是有功德的。一是,你听经的过程当中,你心清净下来了,烦恼没有了;二是,你听经的时候不会去造业,都是安住在听经上面了,心意识安住在听经上面了,你就不会再去造业了。
第三,感念僧的住持之恩,传承佛法。普度众生离不开僧宝,无论是在多艰难的条件下,都有许多出家人辞亲割爱投身佛门,学习弘扬佛陀的教法,刻苦修行,把佛法撑持了起来,传承了下来。像玄奘大师不畏生死,经历千辛万苦,从印度取回了六百多部佛经,并且进行了翻译和讲解。还有净土宗的祖师大德,为净土宗的经典注疏立说。比如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等等,正因为有这些祖师大德们的注解,我们今天,才能对净土宗的教理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懂得怎样做能够往生净土。正因为有佛住世讲法,有僧宝传承法脉,再加上我们宿世的善根福德,今天才有幸遇到净土法门,大家一定要生难遭之想,珍惜这个脱离苦海的因缘机会,决定不能空过。
第四十七愿:即得不退转愿
好,我们大家再看第四十七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这是即得不退转愿。
菩萨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退缘,就会丧失菩提心。比如十信位的菩萨称为轻毛菩萨,就像风中的一片羽毛,随风上下不定,自己的信心不能完全由自己把握。舍利弗在初信位和六信位之间,进进退退了六十小劫。阿弥陀佛为了能让他方世界的菩萨众,所修的功德善根越来越增长,只有进没有退,更快的成就佛果,所以发愿加被这些菩萨,闻信弥陀名号即得不退转。即得,是指不必很久,现在就能够得不退转,不退转,也就是阿鞞跋致。
通途的教理讲,不退转有三不退。第一是位不退,一般是指断见思惑不会退到凡夫地,这大概就是圆教七信位的菩萨,相当于阿罗汉。第二是行不退,这是进一步断尘沙惑,能修大乘行,恒常度众生,不会再堕到二乘地。这是圆教八到十信位,八信到十信位,八信以前这个行还会退的。第三是念不退,全归中道,心心流入如来果海,念念都与一切种智相应。这是圆教初住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证到念不退。这些他方世界的菩萨,如果是靠自己的修行,证得阿鞞跋致是非常难的。在《宝积经》中说:“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就是说,我们看那个鱼,生了很多的鱼子,但是,很多都被人或者其他的动物吃掉了,能长成鱼的很少;这个庵摩罗树开的花很多,但是结的果很少,这是比喻菩萨发心的多,而能不退成佛的很少。而现在这些菩萨们,只要听闻弥陀名号,对阿弥陀佛生起坚固的信心,即使不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也蒙阿弥陀佛加被很快得不退转。从这里可以看出,阿弥陀佛真的是平等普度九法界一切众生,他对他方世界发心度众生的菩萨们也非常的关心,以他苦修无量劫成就的这个万德洪名,来作为快速不退转的方便,保证了这些闻信佛名的菩萨,都能够不退成佛,平等普度,心量多么的广大。
大家都知道,往生之后,我们都能得阿鞞跋致圆证三不退,大家也要知道,我们深信切愿,持佛名号,现在就已经得不退转了。《阿弥陀经》中说:“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段经文大家天天都在念,可能都没有注意到,只是滑口而过,这里说的很清楚,已经发愿的,已经往生了,到了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了。今发愿,就是指我们现在发愿的人,只要我们真实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虽然我们身还在娑婆世界,但是已蒙阿弥陀佛加持不再退转了。当我们信愿具足的时候,念这一句佛号,我们极乐世界的胎胞莲花已经生出来了,得不退转了,就像经中说的,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我们信愿具足,念这一句佛号的时候,你已经是极乐世界的人了,就是这么的光荣。只要是发了真实愿的,全都包括在内了,哪怕有的人现在正在听经,正在这个时候,你发起了求生净土的愿,你都已经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极乐世界已经有你的莲花了,你的莲花已经成立了,阿弥陀佛就是这么的慈悲摄受一切的众生。
我们生在这个末法时期,法弱魔强,要想靠自己的力量去修行,不仅仅是退步的问题,严重的有可能难逃魔掌,走到错路上去。智者大师在临终时说了一个赞:“四十八愿,庄严净土,花池宝树,易往无人”。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庄严的极乐世界这么美好,这么容易去,只要你信心具足,十念乃至一念皆可往生,但是,易往无人。容易去,可是没人去,什么原因?因为很多人留恋尘劳的世间,放不下、舍不掉这个五欲六尘。其实这种情形,就像飞蛾扑火,飞蛾看到那个灯火是光明的,就奋不顾身扑上去,结果自己烧死了。现在很多的众生,都是奔着所谓的光明,追求的是名利、感情、五欲的享受,把尘劳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时时刻刻把了脱生死当大事,这样做的结果,只是会受更大的苦果,而不把不退成佛这么大的利益当做大事,就失去了。为了世间一点点的享受,而失去了了脱生死的大利,真的是太不值了、太可惜了。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醒悟,不要再去追求其他的事情。莲池大师说:“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这是让我们趁着未老未衰之前,抖擞精神,深信切愿,持名念佛,不仅现生即得不退转,临欲命终还能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快速的成就佛果。′
第四十八愿:得三法忍愿
好,我们大家看最后一愿,四十八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这是得三法忍愿。
阿弥陀佛在因地看到诸佛刹中的菩萨,虽然得不退转,但是不能顿证第一忍、第二忍、第三法忍,要经过多劫才能证忍。阿弥陀佛发此悲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能即得第一忍、第二忍、第三法忍,对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我就不取正觉。这一愿,也是加持他方国土的菩萨,只要他方国土的菩萨,能够闻信弥陀佛号,就能即得三忍,同时也能对诸佛法即得不退转。这两个即得,给他方菩萨带来的利益太殊胜了,非常的不可思议。在宋译的经文中说:“闻我名者,应时即得,初忍、二忍、乃至无生法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我们以宋译的这段愿文对照一下,就说明第三忍就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他是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证得的境界,经上说:“当七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想,无所取着,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空性,即名得无生法忍,菩萨成就此忍,实时得入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八地菩萨是无功用道,不必起意运心,自然任运流入如来智海。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中,解释无生法忍的境界说:“旷若虚空,湛若渟海,心识妄惑,寂然不起,方曰无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广大如虚空,清湛似止水,起心动念的识、有妄的疑惑,自然不起,才叫无生,所以无生法忍是很殊胜的境界。那这些他方世界的菩萨,不需要经历多生多劫的苦修,只要闻信佛名,即得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就能同时获得三忍和于诸佛法不退转的大利,快速成佛。
我们也经常在回向的时候,念花开见佛悟无生,就是指往生净土后,得到佛力的加持,很快就能证悟无生法忍。当然,我们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一定也包括在内的,一点都没有断烦恼习气的凡夫,往生到净土之后,能够证到八地菩萨的境界,这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神话,不敢相信的。因为大家都普遍的认为,那是要经过像世尊一样的以身饲虎、割肉喂鹰等等这种苦行,难忍能忍的苦修才能证得。但是净土法门是圆顿法门,通途的法门靠的是自力,而净土法门是依靠他力,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具足信愿,持念佛名,这样来和阿弥陀佛的大愿相感应、相通,就能往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
到这里,我们这个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全部介绍完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帮助一切众生快速成佛。我们这些五浊恶世的众生,只要能够发起至诚恳切的心,十念乃至一念就能够道业有成,了脱生死,刹那之间超过无量劫的修行。可以说,佛的大慈大悲在净土法门中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今天何其幸运,遭逢此等无上的、殊胜广大的法门,得以听闻如来殊胜宏大的本愿功德,确实应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把求生极乐世界作为我们一生的修持,将来必定往生莲邦,不退成佛。
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