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西安事变”故事
庞进
我知道“西安事变”故事,是在十岁左右。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我在父亲工作的临潼县医院居住时,就去了华清池、爬了骊山。去华清池,五间厅是必看的。这五间厅是1936年12月,蒋介石来陕后的下榻之处,“西安事变”的枪声就是在这里打响的。我透过五间厅的门窗玻璃,看到了桌椅、电话机、铺着白布单的床,和挂在墙上、镶在镜框里的蒋介石穿军装的大照片。尤其吸引我目光的,是留在窗玻璃上的弹孔裂纹,使我联想起在电影和小人书里看到过的枪战场面。而爬骊山,位于半山腰的捉蒋亭——后来改称“兵谏亭”了,是必到的。记得我当时还到亭侧的石缝,抓着嵌在山石中的铁链,一直攀到蒋介石仓皇藏身的那块大石之下,并从石旁的窟隙里钻了上去。

之后的80年代到90年代,我大学毕业前后,在骊山脚下的临潼城区工作、居住过若干年,五间厅和兵谏亭就又临、观过多次。由“西安事变”上溯,华清池及骊山,还发生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荒疏朝政,招来“安史之乱”,和周幽王取悦褒姒,失信诸侯,导致兵患的故事。这使我思考: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竟有三次导致改朝换代的大转折与此地的山水相关。于是,我在撰著《大悟骊山》一书时,就郑重地写道:读懂了骊山,就一定程度上读懂了中国的历史。
1978年吧,西安话剧院排演了话剧《西安事变》,观看的人多,票比较紧张。当时我在陕西师范大学读书。一天,我所在系的年级辅导员听说我在西安的剧院里有亲戚(我的一位叔父在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工作),就说系上想组织七七级同学和相关老师观看一场《西安事变》,问我能不能去买一下票,我说我去买一下看。于是,从城南校区到市内的新城剧场,蹬自行车二十多华里。排队到售票窗口,说买二百张票。售票员说没有那么多,只剩五十来张了,还是三天以后的。我说我们的同学和老师有二百多人,五十来张肯定不够。还说我们是政治教育系,观看《西安事变》是在上政治课啊……总之是售票员被我的话语打动,说:“好吧好吧,我把其他单位预订的票先卖给你吧……”这样,三天后的那个晚上,我的同级同学和相关老师们,大都坐到了新城剧场的观众席上。演出之精彩、成功就不用说了。记得是张克瑶演的毛泽东、刘法鲁演的周恩来。剧中拘蒋成功后,张学良与杨虎城会面时说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虎城兄啊,我们把天捅了个大窟窿!”

张学良公馆暨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西安建国路中段。该馆是西安事变的酝酿地和和平解决地之一,里面有西安事变史实陈列,有与事变相关的图片、物品和张学良将军生活用具等的展示。一墙之隔,建国路83号,是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住了十一天的高桂滋公馆。该馆的主建筑,是一座看上去颇有些气派的由混凝土立柱和砖、木混合而成的二层楼房。该馆后来成为陕西省作家协会的办公地。我到西安日报社工作后,这里便成为常去的地方。在公馆主楼的大厅里参加过多次会议,见到过陕西省文坛老中青诸多名家,也多次在楼前的台阶下参与合影留念。陈忠实先生在成为陕西省作协主席后,曾将此楼的东耳房作为办公室。他还在一篇题为《办公室的故事》的文章中,说西安事变发生后的某天晚上,参与调解此事的中共代表周恩来,和宋氏兄妹一起走进了蒋委员长下榻的高桂滋公馆东耳房,举行正式会晤,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六项协议,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基础……1995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我曾到这间办公室见陈忠实,说完要说的事后,受我所央,陈忠实还挥笔为我的父亲写了一幅字:“注目南原觅白鹿”。
西安市内属于西安事变旧址者,还有位于青年路的“止园”杨虎城别墅。其别墅主楼坐北朝南,为三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雕栏飞檐,颇为壮观。楼内陈设有杨虎城将军的遗物和西安事变的部分文件。2015年的一个冬日,我专程到该别墅参观。其展示品中署“杨虎城敬颂”的《渭惠渠放水典礼志盛》条幅令我眼睛一亮,不禁驻足欣赏起来。该作品为楷体正书,柳骨颜筋,棱角分明,笔力遒劲,想不到一位叱咤风云,与张学良将军联手,做出惊世壮举的将军,还能写出这么一手功力非凡、大气沛然、令人感慨的好字!
2004年11月,国内唯一反映西安事变史实的纪念性主题浮雕《西安事变》,在骊山兵谏亭脚下落成。该浮雕总长60米,高3.6米,由12组画面、24部分内容构成,塑造了张学良、杨虎城等典型人物形象120多个。该浮雕工程从创意策划到制作完成,历时两年多时间,其承制单位为陕西骊山书画艺术研究院。该研究院院长、我的弟弟庞任隆打电话给我,想请省作协陈忠实主席参观浮雕并题字。我放下电话即与陈联系,陈欣然应允。于是约了时间,我们同车前往。在将浮雕从头到尾仔细地看过后,陈忠实赞赏地说:“好,很好,很不容易。”回到西安后的第二天一大早,陈忠实的秘书就送来了一个装有陈主席墨宝的大信封,我打开一看,是八字条幅:“骊山一笔,铸就永恒”。


(2022年12月12日于加拿大枫华阁)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