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县长家的丧事
文/窦启英
李常发是长生县县长。他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的农民,中年丧妻,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李常发大学毕业后,他千方百计托官场上一位亲戚,花钱把他安排在长生县政府工作。
高人一头,大人一膀的李常发不但一表人才,而且很会做人。他步入政界后,凡是领导安排的事,不管份内份外,都竭尽全力,出色地完成每一项任务。故很受领导们赏识。三年后,就被提升为人事局副局长,五年后任正局长。真可谓青云直上,飞黄腾达。
因为李常发深知官场升迁的潜规则,又很会树政绩。数年后,又很快从局长的位子上,爬到副县长的宝座上。一年后,又荣升为常务副县长。这让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大半辈子的老同事都刮目相看,人人既羡慕又妒忌。
1987年冬季的一天,李副县长的父亲因心脏病复发了,卧床不起。他立即用专车把父亲接到长生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李副县长让妻子张翠花给单位领导请了假,专门伺候他的老父亲。
李副县长父亲住院的消息,好像长上了翅膀,一阵风似的传遍了长生县。先是他分管行业的局长书记们,接二连三地提着高档礼品前来探望,后是其它各局和各乡镇的大小领导们,陆续前来提着大礼包探望,以此表示和李副县长的友好和亲近。
一日,李副县长来到父亲的高档单间病房里,首先映入眼帘的 是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大礼包堆满了房间。简直能开个礼品店。他惊讶地说:“前几天,我让司机把礼包专门送回家了,今天怎么又这么多?”“你人缘好,探望父亲的人多吗。”张翠花眉开眼笑地说。
李常发探身父亲病床前,温和地问道:“爸,这几天好些了吗?”
“好多了,住了10天院,现在能吃能睡,咱明天就出院吧。”“不急,再多住几天,给您再多用些营养药。”他边说边打开一个大礼包,取出一大瓶人参蜂王浆,倒了半水杯又加了些开水,双手递给父亲喝。
这时,李副县长取出大礼包中的红包,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民政局局长、书记的姓名。他心知肚明。但他假装生气的样子明知故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张翠花说:“开始我也不知道,后来我才发现每个礼包内都有红包。”这一幕被老父亲看得一清二楚,他沉思了一会儿语重心长地说:“常发,你现在是县长,手下人都讨你的好。想让你日后为他们办事。你干脆把人家红包里的钱,一分不少地退回去,免得日后麻烦。人常说吃了人嘴软,拿了人手短。况且咱又不缺钱,我看病农合疗还报销一大半呢。你何必收别人的钱呢?”李副县长笑微微地说 :“爸,请你放心,我保证听您的话,这事我自有安排。”
李副县长的父亲出院时,他们夫妻陪同回家。安排好老人入睡后,他们把收集在手提包的红包打开,一 一清点后,一共160多万元。这时,李常发想到,这是人之常情,既合理也和法。我也没给任何人说老父亲住院的事,他们送钱没一人见我的面,一个个肯定守口如瓶。
这事天衣无缝。想到这里他对妻子说:“把这钱拿到你娘家,让你父母分别存到两个银行里,以备后用。”张翠花喜笑颜开地点头答应了。
1989年秋,换届选举前,李副县长在一个双休日独自驾车,来到市委分管组织的一位主要领导的家里。他在装有槐花蜂蜜、土梁菜籽油的大礼包里,放了100万元的红包,双手送给了这位管官的官。
当年10月,换届选举后,李副县长取掉了“副”字,名正言顺地登上了朝思暮想的正县长的宝座。
1990年春季的一天,李县长的父亲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驾鹤西游了。前来吊唁的,送礼的大小官员,亲戚朋友,乡党邻里络绎不绝,他家门庭若市。李家村各条街道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大小车辆,花圈摆放成花的海洋。李县长家大门东边搭着大戏台,西边是省城西安歌舞团的大舞台。大音箱播放的秦腔、歌曲不绝于耳,百人鼓号乐队震耳欲聋。真乃人山人海,比长生县城一年一度的九月古会还热闹。相传礼单上登记来客有3000多人,共收奠洋三百余万元,年俞八旬的老人说:“这是咱李家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丧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官场上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贪污,不受贿,吃了喝了不犯罪。”全国上下公款吃喝,人民群众有目共睹,妇孺皆知。真可谓我国标本式的一大特色!
李县长本来喜欢喝酒,再加上天天的官场应酬,使他练就了一斤
不醉,二斤不到的海量。当年12月,省市年终检查验收团分别来到长生县考核验收,综合考评全年的工作。李县长每天有接二连三的酒场应酬。这几天酒足饭饱后,他有时隐约觉得头晕目眩,但他总认为自己酒喝得多了,也没在意。
12月21日午饭时,李县长在长生县大酒楼赴宴时,酒过七巡,他突然眼前发黑,一头栽倒在地。众人赶紧把他扶起来,只见他口、鼻、耳同时出血。120救护车立即赶到现场,但因酒精中毒,引起脑溢血抢救无效,一命归西了。
李县长的丧事,比埋葬他父亲时,门庭冷落了许多。据说只收了10000多元的奠仪钱。
人们纷纷议论道:“这年头,人在人情在,人走连情带。世态炎凉,人情薄如纸啊!”
作者简介:
窦启英,笔名,书文,男,大专文化,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市人。曾任高级语文教师,《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社特约记者、编辑。现为中华辞赋学社,陕西省作家协会,诗词学会,浙江省赋学会,咸阳市作家协会,职工作家协会会员,永寿县作家协会,诗词楹联家协会、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先后在《中华辞赋》《中国诗赋》《神州辞赋》《赋都新苑》《中国教育报》《中华楹联报》《中华散曲》《中华散文》《中华诗词》《北方作家》《黄河文学》《检察文学》《望月文学》《短篇小说》《陕西日报》《陕西诗词》《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小说界》《小小说》《榆林诗刊》《咸阳诗词》《秦风》《乡土》《延河》等数十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580余篇(首)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征文大赛奖26篇(首)。10多次入编获奖征文选和有关选集。著有诗文集《世象百态》,收藏于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三级图书馆。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