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求茂材异等诏》说汉武帝
文/欧阳梅先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无前87年),无论史学家们如何褒贬,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尽管其晩年发生过“巫蛊之祸”的悲剧,笔者总认为他不愧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长(54年)、雄才大略、多有建树的封建帝王之一。近读他的《求茂材异等诏》及有关史料,对其“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求材不拘资格、务期适用的思想和举措颇受启示,觉得令人感悟,似可借鉴。
诏者,即诏书,封建王朝皇帝的命令。此诏简短,文字精炼。原文是:“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见《汉书. 武帝纪》;或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古文观止》上册卷之六)标题及文中的“茂材”,即秀才,后为避光武刘秀讳而改称;“异等”,即超越常人、不同凡响之意。将全文译释为白话就是:“要建立异乎寻常的功业,就必须依靠不同一般的特殊人才。所以有的马虽然一骑就狂奔乱跑,或站着飞蹄踢人,却能日行千里;有些有本事的人虽有世俗讥评的牵累,却能建功立业。这些不循轨辙的马、放纵不羁的人才,只不过在于如何驾驭、如何使用罢了。现在我命令各州、郡都要从官吏和民众中选拔有才能、出类拔萃、可担任将相和出使远国的人。”诏文充分展示了汉武帝招揽贤良的急切心情和人才战略胸怀。
颁诏是为了广纳贤材,为其所用。从诸多史料获悉,汉武帝的确实行了一系列法令、措施,广开仕途,培养、发现、选用人才。比如公元前124年,便在长安首设太学,“养天下之士”, 并号令州郡兴办地方学校培养人才。同时,采取察举、征召、上书、考试、军功、任子以及纳訾等多途径、多渠道、多举措挑选任用人才。其难能可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拘一格”。比如,他那位贤內助、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原来只是他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的一个歌女、奴婢而已。他打破列侯拜相的旧制,任命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严助、朱买臣等人为御史大夫;从小吏中提拔张汤、杜周等人为御史大夫,提拔赵禹等人为廷尉。大司马大将军卫靑,出身只是一个为武帝姐姐驾车的骑奴,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也出身于奴仆阶层,都不受祖制所制,破格启用。还有位托孤重臣之一的金日磾,竟是从匈奴俘虏过来做养马奴隷提拔起来的,察其有才能且忠诚而委以重任。因而,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汉书》中惊叹:“汉之待人,于此为盛。”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就是未来”、“创新要靠人才”、“没有非常之人,则难有非常之功”、“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一切!”汉武帝不就是依靠和使用其麾下济济英才,削诸侯、强军队、攘外侮、通丝路、拓疆土,成就了一代帝王的丰功伟业、使西汉盛世与大唐盛世、康乾盛世并列为我国史上三大盛世。
作者简介:
欧阳梅先,男,曾用木牛丶洪菁等笔名,湖南隆回人。1935年10月出生,1951年供职,1956年加入中共,至1998年退休,从事写作60余年,著有诗文集7部。参加过多家诗文作协组织,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世界汉诗协会会员。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