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经寰,从抚顺走向世界的艺术家》
文/悟石·王庭国

赵经寰(1934.11~2022.11)生于辽宁抚顺,祖籍河北束鹿,银匠世家。生前为中国当代杰出的版画艺术家、著名美学理论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版画学会副会长,抚顺市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大连艺术学院教授。
受父影响少时热爱书画, 195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版画入选多届全国画展,获奖7次。入选国际画展40余次,获国际金奖两次,并获鲁迅版画奖等。

作品有《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壁画风格系列》、《平顶山的中秋》组画,已成为中国版画史上的经典。出版有《形式美学入门》与《赵经寰全集》。他不仅是我国版画创新的代表性画家,而且多年致力于视觉形式美学和美学元问题的探索,出版形式美学专著4部,在《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近70篇,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赵经寰》等。1981年赵经寰开始接触日本《版画艺术》,在几年间先后创造的蜡纸丝网版画、对印版画、塑料腐蚀版画等新技法,不仅丰富了版画的媒材、技法和表现语言,而且创作的大量具有现代意味的作品,成为新时期中国版画现代转型的先导。对其的评介载入《中国新兴版画发展史》等数种版画史及其数十种文献,被版画史誉为“我国丝网版画的开拓者之一"。
赵经寰先生的独创精神,突出地体现在他的艺术实践中。其旺盛的创造活力、全新的艺术理念与对新材料新技法不断探索的精神,在我国丝网版画与木版画领域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无论就学识的广博、见地的独到,还是研究的系统性而言,赵经寰先生都称得上是画家中的思想者,当属学者型。

赵经寰先生多年致力于视觉形式美学和美学元问题的探索,是 “DNA元美学” 的首创者,对科学主义美学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其独具个性的艺术创造与在形式美学,及美学元问题研究中的独到学术见解,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既不依傍前人,亦不重复自己。赵经寰先生自言 “在中西艺术的两途中,不断地进退交集、取舍求同,求美学公理,中体西用,化入自我,独步艺林,虽然难以尽美,其方向却是民族复兴的创新精神和个人艺术使命之所归。一生多问,唯此念不疑”。
赵经寰先生是从抚顺走出,并走向世界的艺术家!

七绝·写给艺术家赵经寰
标新逸艺贵求精,
形式美学至大成。
不傍前人休复己,
画通今古概平生。
—— 悟石·王庭国 写于上海
2022.12.4


简历:王庭国,笔名悟石,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 抚顺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现客居上海, 业余从事诗歌创作,作品在网络平台和纸媒发表。
赵经寰先生作品欣赏

赵经寰先生在印版画
《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年画1975年


《自画像》





《平顶山的中秋》丝画•木刻 1992一1993年


《白杨》版画1965年

《市场漫话》水印套色木刻1980

《两个小女孩》丝网版混合技法1981年

《粉黛》丝网版混合法1988年

赵经寰国画

赵经寰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