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的延绵
文/吴静
人在幼年即被赋予了阅读的能力,但是当今,多数读者只将其用于商业周刊或各色报纸上。文字变成了一次性的消费品,已不再是所谓的“书卷”。究其原因,是其中缺少了“情”,丧失了记忆的重量。
个体之于历史,实为“沧海之一粟”,一切繁华锦绣都不敌时间的磨损,更不用说那些如火光般一闪而过的私人情感。书卷即是 对这种命运的挽救:今人品读唐诗宋词,柳永之多情似水、杜甫之忧国忧民,仍时常弥漫卷纸;时隔多个世纪,《浮士德》的诗行中依然封存着歌德对人类未来和真理的希望;《草叶集》迸发着无穷的活力;《城堡》《审判》里充满着令人室息的孤独……
文字以巨大的耐力,将人的思想不受时空限制地完整保留下来——它是作家生命的寄托,使精神得以在尘土翻滚中保持原有的张力。它们展现出的是一个由细节拼凑出来的历史,超越一切“重大”的平凡者的世界。这些书卷承载着时代的记忆,不断相聚、融合,汇集成一个“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这条精神的银河才是真正记录文明的史册!
然而此刻,银河却沉睡于高楼之间、受难于车轮之下……
梁晓声说,“最强大的寂寞,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于当代人而言,仅仅意识到书卷的存在抑或单纯为欲望体验故人之情,是不够的,这样最终会为过去所俘虏,成为一味接受的机器。原因很简单,除却丧失了思考的时间,人们不愿相信自己最后会被历史吞没而成为“故人”——既然可以永恒, 何必保留那些琐碎的思想?何必要有思想?这正是现代文明的弊病——世人怠于思考,文字无法得到负载的客体,不再有新鲜血液灌入那条银河,直至最后,书卷发黄,故人已逝,历史失去内涵、失去人性,一个个时代成为半真的存在,“我已飞过,但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因此,使精神延绵下去的是读者“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即人必须要在接收思想后联系自身与时代加以主观思考,通过自我的转化将其变成一段独特的思维,再运用书写的艺术保留下来。在此过程中,故人的情感引起后人共鸣,化作背后的记忆,加之个性和现实,从而激发新的感触,回忆在其中高度融合,纷繁的情绪、思想因此跳脱出时间的桎梏,由瞬间变为永恒!对于真正的读者,他们会有对前人的沿袭,但更多的是对自身思考潜力的挖掘所带来的超越。于是,怀揣着使整个人类社会趋于完美的愿望,他们创造出一个时代的书卷,人们的认知也将由此变得更为成熟、丰盈,最终诞生一个至高境界的大写的人……
我们眼前的这条“银河”,正是过去、现在、未来的集合,我们应向文明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从“多情”的河流中充分汲取灵感,并以更高的智慧反哺历史,使人类探求真理的脚步因记忆而越发沉稳。毕竟一切终将逝去,唯有精神永存。
作者简介:
吴静,女,2018级本科生在读,热爱文学创作,发表论文于国外学术期刊1篇,作品发表于省级刊物2次,校级刊物7次;创作计划:创作出有深度、有厚度、有高度的隽永的文学作品。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十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