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九州
李四光(1889~1971)我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于本世纪20年代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开辟了石油勘探新纪元。

他创立的地质力学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的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以及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根据地质力学理论,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感召他的杰出贡献,特赋“李四光”姓名藏头诗以歌颂他的伟大奉献精神:
李公求索万象涵,
四方勘探开新篇。
光风霁月为国谋,
伟业丰功誉满天!

李四光以科学家、地质学家等享誉全球,作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创始会员之一,他也是现代中国进步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15岁的时候官费赴日本留学,成为东京弘文学院的一名学生,并在那里结识了不少在日本留学的进步青年,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将自己的长辫子剪掉,开始慢慢走上革命道路上来。开始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中,加入同盟会。1913年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学,1918年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地质人才。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31年获伯明翰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34年赴英国讲学,在伦敦、剑桥等八所大学举办“中国地质学”讲座。194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李四光自英国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部部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和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原子能委员会副主任、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地震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震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还任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李四光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同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69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李四光毕生致力于地球科学事业。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注重实践,悉心钻研,勇于创新,写下了数百万言140余篇(部)科学论著,为发展地球科学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创建的地质力学,提出构造体系新概念,为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地质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他关于古生物蜓科化石分类标准与鉴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微体古生物研究开拓了新道路;他建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为第四纪地质研究,特别是地层划分、气候演变、环境治理和资源勘查等开拓了新思路。为大庆、胜利、大港等我国东部一系列大油田的勘探与发现,为摘掉我国“贫油”的帽子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四光指导铀等放射性矿产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发展我国核工业和“两弹一星”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在北京逝世。直到临终,他还念念不忘发展地球科学、国家建设和人民的安危,被誉为新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爱国奉献、勇于担当是李四光一生的写照,为国家建设做出来巨大贡献。向伟大的李四光院士致敬 !
作者:梁九州,1963年出生,河南临颍人。姓名学专家,诗人,国际一级美术师。现任河南省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斗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河南大智慧》、《九洲演易》主编。荣获河南省易界建国七十周年功勋人物奖崇高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