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强调说: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好人,换句话说,把人做好了就是养生。书法具有人的生命形式结构:筋、骨、血、肉、皮、气息、神韵;一个血肉之躯,显示了各部分匀称之美;有各种姿态变幻,显示了运动之美;有精神有心智的美质,显示了深层之美。清代刘熙载《书概》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即书家在书法中寄寓、流露、表现出自己的学识、才气、志趣、性情、心志,是文化的人,人心隐于书中,书中呈现人心。张怀瓘《字文论》中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一个字,便是人心之反映。因此,人必心志高洁,否则书也混浊;人必气质淳厚,否则书也气薄;人必学识精湛,否则书也浅陋;人必功力浑厚,否则书也疏荒;人必才气横溢,否则书也拘束。不仅汉字,就连汉字的笔画书写也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字好比人,笔画就是人身上的各种器官。要使字端正、清楚、美观,各笔画必须团结一致,要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摆正自己在字中的位置;对字而言,每一笔画都十分重要,缺了谁,都不能成其为字。
徐邦家先生强调说:突出了任何一笔,字就会走形,所以哪个笔画也不能凌驾于全字之上,离开了字,什么都不是。不同的笔画有不同的养生动能,每一个笔画都含有做人的深意:写点——点到群星顾盼。不论点到哪里,都不能离开字这个中心,正象毛主席所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百川归海,这个海就是字;不忘初心,这个初心就是组成字。写横——横平胸怀广阔。横要写的开放,即敞开心胸和怀抱,容纳万物。作短横不能写长,作长横不能写短,要恪守中庸之道,公正做横,公正做人。
徐先生举例道:比如写竖——竖直立地擎天。要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有话直说,堂堂正正做人;但是绝不能鹤立鸡群,目中无人。写撇——撇走经脉相连。要懂得收敛,不论走出多远,别忘了“字”这个家,别忘亲情,别忘兄弟姐妹,做人要懂得百善孝为先。写捺——捺行筋骨舒展。写捺要思想解放,大胆闯,敢于迈出第一步,该出手时就出手;但做人要保住底线,不可走的太离谱。写挑——挑提直刺苍穹。要立志向上,志存高远;但要注意做人不可太要尖,舍我其谁的后果往往是被自己挑落下马。写折——折回硬骨刚健。做人要有骨气,宁折不弯;但有时为了整体的利益,个人弯曲也值得,没有你的弯曲就没有字的方正。写钩——钩出神龙甩尾。面对宣纸尤如万里长空,笔起龙蛇任驰骋,心量要大,眼界要宽。但要永远记住不能远离“字”这个家,得意之时不能翘尾巴。有几副对联说得好:“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眼前之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狂来纸短势不尽;划然放纵惊云涛”。“片纸能写天下意;一笔可观古今情”。回到养生这个主题,借用刘少墉先生的诗句改写了一首书法养生诗:横平正出胸怀宽,竖直上收力顶天;撇斜回望脉相连,捺行起伏筋舒展;点到顾盼有定力,钩笔上挑在意念;圆转提腕血流畅,方折劲足骨刚健;露锋起笔神研美,回锋收笔气不散;引带快行经络通,重按慢走肉丰满;谋篇布局精气神,心与点画灵犀见;字悟人生得真趣,生命长青福寿添。
谈到书法的确可以修身养性这一话题,徐邦家先生进行了如下详细阐述:
一是书法养正。书法可以培养人心正,也就是心正则人正,人正则笔正,笔正则书正。人格品行是学书法的基本要求,没有正直的人品、博大的胸怀、与人为善的心性,做学问必然不会全身心投入。而书法需要将诗、书、画、印融于一体,需要整个人的综合人格的全部投入,写好字,做好人,是对中国人的基本要求,“其人不正,其行不远”,应该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书理、情理,理理相连,书道、人道,道道相通。
二是书法养敬。《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写字一定要有虔诚之心、敬重之心、感恩之心,即是敬悟汉字,敬悟书法。唯有敬重之心,才能领悟其妙。
三是书法养学。学习书法不仅仅是学写字,更重要的是领悟汉字中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为人处世的哲理,这就需要对所写的字有所思、有所学,领悟的深,字才能写好。
四是书法养心。学习书法可以清心,是修心养心的最佳方式。人们在各式各样的矛盾中工作、生活,需要精神调节,身心休息。抽出时间凝神挥洒,使之暂时脱离了喧嚣的氛围,进入恬静、超脱的心境,既可以静心,又可以乐心。学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耐心、细心、精心的素质。耐心恒也,细心,微也。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杜甫诗曰:“始知豪放在精微。”有联说:“事事精细成就万事;时时精细成就一生。”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感恩心和快乐心,感恩历代圣贤为我们留下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书法作品,使我们获取智慧和欢乐。
五是书法养气。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心术篇》云: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气,散心中之郁也。唐太宗李世民在《笔法诀》中说:“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衰则气郁而字敛。”墨实处为万物所生息,空白处任灵气之往来。才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之实。
六是书法养神。《皇帝内经》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书法可以让人的心静下来,静才能凝神,静才能思悟。书法之功是专一不杂的养神之功,字以神为精魂,神若不象,则字也无神;作字应以精气神为要。
七是书法养目。书法要心悟手出,心悟要靠眼睛观察,因此读帖十分重要。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常看才知优劣,常看才能领悟。眼里有,心里才有;心里有,手上才有;手上有,纸上才有。
八是书法养美。学习书法是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美可以带来快乐。把创作的书法作品送给他人,就是送给别人美的欣赏与享受,在给他人送去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快乐。
九是书法养勤。学习书法有助于培养人勤奋精神,研墨会懂得“铁杵磨成针”“滴水穿石”的道理,学习书法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必须懂得“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十是书法养礼。不知礼无以立,通过一笔一画的学习,我们能注重礼的培养,不违规,不越矩,继承传统,才能发扬创新。礼到心必敬,无礼难成书。中医学认为,手握笔管,可摩动“足三里”这个强壮穴。常用的五指执笔法,不仅会把字写得刚劲有力,而且通过手指活动能调和气血,活络关节,平衡阴阳,有益身体,促进生命活动。狂喜时,习书能凝神静气,情绪收敛;暴怒时,习书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时,习书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时,习书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时,习书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可见,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