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笔从戎宝塔山下忆江东
舍生取义延水河畔立史记
(这是我在上世纪90年代在革命圣地延安过春节时自己撰写的一副春联)
【投笔从戎】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投笔从戎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舍生取义】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意是说,生命,也是我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要的,二者不能同时都得到,就选择正义而舍去生命。
【司马迁·史记】(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项羽·江东父老】如果要说出一个本人最喜欢的历史角色,那一定是公元前202年的“西楚霸王”项羽,这个名字已是我们现代人耳熟能详的一个人名,无论在孩子们的课本当中,文人墨客的诗句中,甚至很多的游戏中,我们的西楚霸王也是频频现身其中,特别是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深入人心。
距今2223年前,西楚霸王项羽在与日后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垓下(如今的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进行生死决战,不料却以失败告终,最后只能退守至乌江亭,企图负隅顽抗。正当此时,乌江亭长劝道,项羽可以秘密渡过江面保留残余势力,不日后养精蓄锐便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没成想项羽却仰天大笑,以一句“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回答道。而由这句豪言壮语引申出的“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就成了现在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