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站就是店张驿,地处咸阳兴平礼泉交界地带,自古经贸发达,商贾云集。
改革开放的初期,这里焕发了勃勃生机,吸引着百八十里远近的客商来这里赶集。
街道东西一字儿排开,逢3、7、10集的时候,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叫卖声,嘈杂声,混在一起,热闹非凡。
街道上,最火的当属各种小吃,肉夹馍、凉粉、羊血、面皮、臊子面、烙面……从大街上经过,看着一个个津津有味的馋相,都禁不住流口水。
“麻花,油炸麻花”!十字的李老头,刚放下架子车辕,还没来得及用毛巾擦汗,一开腔,就被围得水泄不通,你一捆,他三捆,李老头笑脸相迎,“不急,不急”,一会工夫几大框麻花就被抢购一空。
话分两头,李老汉有一个弟弟,眼看着哥哥发点小财,日子过得滋润,心里痒痒的,拜师学义,哥哥一点也不吝啬,手把手教学,起面呀和面呀,辫花瓣呀火候呀,关键是配方,毫无保留,弟弟很快就出师了。
开始的时候 ,弟弟提了一担笼麻花,蹲在哥哥的街道对面,吧嗒吧嗒地一口一口吸着旱烟袋,眼睛可怜巴巴地盯着来来往往的人,就是没有人买。
何也,有道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两个老汉虽一奶同胞,哥哥个矮,活到,话多;弟弟个高,木讷,嘴笨。
哥哥在店张驿立足的时候,嘴上吆喝着“麻花,油炸麻花”!喜眯带笑的,手折碎着麻花,“可酥了,不酥不要钱,你尝尝”边说着,就递到周围大人碎娃嘴跟前,谁能经得起这吆喝,这盛情,一嚼,满口是香,罢了都要“来一捆”!李老汉一声“好唻”,皆大欢喜。
正所谓,买卖不成,说是不到。弟弟也明白了这一点,不会,学了几次,邯郸学步,就跟一个讨债的差不多,他的麻花还是没人买。
哥哥麻花生意红红火火喜上眉梢,弟弟麻花生意冷冷清清闷闷不乐。
后来遇见一位高人,如此这般的一分析策划,老弟兄俩心悦诚服。于是十字的东南角,他们盘下了一家门店,还雇了几个小工,弟弟在后面指挥着生产,哥哥在门店口大声吆喝。
“油炸麻花”!
周围人争先恐后,趋之若鹜。
甚至有好事者编了一广告词“心里想的五花六花,全凭吃咱李氏麻花”!
多年过去了,含英含龙哥早不在人世了,店张驿的“李氏麻花”早已成为一家有规模的企业,他的“李氏麻花”已经成为三秦响当当的品牌。 特别是经过媒体,网红大咖抖音一亮相,吸引五洲四海的客商,现在的店张驿,都要改为“麻花驿”了,风头盖住了全国驰名的袁家村,再次成为新丝绸之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群众自发的集资,在店张驿东头丝绸雕塑的后面,立了一个石像,李老汉头撸个羊肚手巾,猫着腰叫卖麻花,跟前是一大框麻花。
202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