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深秋里的残荷
作者 摄影:李春仁
朗诵:孔祥会

离我家不远处,有一片荷塘,是我早晚遛弯常去的打卡地。但是霜降后受疫情的影响,已有一段时间没到那里转转了。不知,现在荷塘里的荷花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出于挂念,前些日子的一天早上,我便来到这里。这时候的荷塘,比夏日冷清了许多,几乎没有见到遛弯的人,到是有几个垂钓的人,坐在岸边饶有兴趣地在钓鱼。
我走上荷塘那处栈桥,扶栏观望。多日不见的荷塘,看上去,满池的荷花已是红衰翠减,满池憔悴的荷叶,也变成了一幅苍老的模样。荷塘里的荷叶大部分已经腐烂了,有的叶片掉落于池塘中,无奈地漂浮在水面上。偶有几条小鱼在残叶上游来游去,全然不顾叶子的此时此刻的心情,只顾自己尽情的游玩。我望着皱纹如雕,像似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的残荷,心情略有些许的压抑。那曾经绿过,曾经艳过的荷花,随着深秋的到来凋谢了,曾经的风姿绰约不见了。那“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夏日荷塘景象更是看不到喽!

几个月前,这里可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时的荷花开满了荷塘,红的粉的花朵,翠绿翠绿的荷叶,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我经常和其他来这里遛弯的人一样,在晨光下赏荷,在夕阳下寻香。
难怪人们都喜欢来这里遛弯呢,这时节的荷塘,确实是美的诱人啊!每年进入夏季以后,荷塘里的荷花便陆陆续续地绽放开来。走近荷塘,可以看到每一片荷叶,每一朵荷花,无不在张扬着自己最佳的姿态。密密麻麻的荷叶,层层叠叠,如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已,将夏天的高潮,推到了天边,形成了天地间共赏的一幅快要溢出画框的水墨画。好像,这里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荷塘风韵画展。来观赏的人们,络绎不绝,走了一拨又来一拨,这时候的荷塘是非常讨人欢喜的。我发现,不管是专门前来的人们,还是偶尔路过的行人。那随风摇曳的荷花,总会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并把荷塘里的荷花当成背景,站在岸边留下了一张张“她在荷花丛中笑”的靓照。

然而,夏去秋来,随着季节的更替,夏也带走了艳丽的夏荷。
其实,细细想来,任何花种既有它旺盛的时候,也有它衰老的时候。只是它们有着同样的坚定信念,所以才能够正视衰老,笑对衰老。

眼下这千姿百态的残荷就是这个样子,不管是艳丽还是枯萎,荷花总会在不同的季节里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当下的残荷正是如此,它们在静静的池水中,一个个挺直了身板,倔强而又顽强的植根于冰冷的水中,宛如一座座雕像,在寒风瑟瑟中矗立着,在明媚的阳光下摇曳着。它们气质不落俗套,不附庸风雅,柔顺中不失傲骨,从不为自己的残缺而颓丧。它们残亦悲壮,以其残缺的躯体展示着顽强,陪衬铺垫着娇美;它们残亦风流,用其残缺之美守望着深秋,守望着严冬,守望着来年的春天。这种守望,就是残荷至高无上的境界。

由此,我深深地感觉到,这时候的残荷是最美的。它的美不亚于夏日里怒放的荷花。也正是有了这残荷的美,才会显示出夏荷的娇美和靓丽。可以说,残荷之美,美在情,美在心,美在永恒,美在傲骨之中!
如果说,夏天的荷塘太热闹了,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张扬地开花绽放,引来了八方游客的围观,这应该是夏荷所享受的一种幸福。那么,深秋的残荷,它不再属于游客,不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自己。这样的风景,不过是自然的规律。当不再有光鲜,生命却更淡然,也更接近本真,这应该也是残荷独享的一种平淡。残荷如此,人也如此。

现在,荷塘终于清静了,它完成了一夏所赋予自己的使命,更没有辜负夏天时娇艳的荷花。时下,静悄悄的荷塘,尽管在水中只剩下纤瘦的枯叶残荷,但它们仍旧在水面上坚持地守望着,以坚强的韧性,搏击着瑟瑟的秋风和将要到来的严冬。
这就是深秋里的残荷,这就是风骨铮铮的残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