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我的 “哑叔”
作者:沈国林
朗诵:黎明

“哑叔”,是位极为普通的哑巴,与我并没有血缘关系,之所以称之为“叔”,完全是出于内心对他人品的敬重 。
42年前的暑假,18岁的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红色乡镇临近草荡的向阳中学教书,学校不仅偏远,更近荒无人烟。据说是大队动员和组织社员们捐款捐物在一片乱坟茔旷地上砌的几间教室、宿舍和食堂,没有围墙。为的是方便当地贫下中农子女就近入学 。

学校三面环水,举目皆坟,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总是让人毛骨悚然 。初到这里,“红光”虽高,但晚上也着实不敢出门。于是周六周日就常常找一个十分秀气又很灵气的杨同学与我作伴,杨同学家靠学校,小我4岁,既是师生,也算兄弟。一方面可以辅导他的各门功课,一方面可以进行一些游戏玩耍 。久而久之,对杨同学的家庭也有了初步了解:杨同学兄弟 7人,父亲是个哑巴,个头较高,比较精瘦,腰背微驮,嘴角常常挂着微笑,爷爷则毕业于南京国立大学,后在国民党总统府任职,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多次暗中传递了很多重要情报给解放军,后来受到了国家重点保护,历次政治运动几乎未受任何冲击。哑巴是因为幼时高烧发热所致。据说哑巴小时候十分明理,聪明了得。

时间长了,我也时常到杨同学家谈谈玩玩。第一次到杨同学家,其全家人发自内心的真诚、淳朴感人的热情至今历历在目: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杨老爷子热情地邀我上座,而哑巴则飞快地用自己的衣袖将板凳擦净,微笑着对我“啊、啊、啊…”,示意我座下,然后则快速地将茶杯用开水烫了又烫,为我沏上一杯热茶。 稍顿,杨老爷子关切地问起我的学校生活是否方便?并再三叮嘱周六、周日直接来他家吃饭……谈着谈着,哑巴却悄悄地端来了一碗“蛋匹”,作为招待我的晚茶,我实在是不好意思,假说刚刚吃过,哑巴则面露不悦,并“啊、啊、啊…”地说个不停,旁边的杨同学微笑着翻译说:我的哑巴父亲说 “你不吃就是把他们当外人了…”。这么一说,我便吃了两个,留了一个,以了却哑巴的心意并尊重当地礼俗。就这样,以后每次去玩总有一碗热腾腾的“蛋匹”,初算下来,在那里工作6年大概也有几十斤鸡蛋进了我的肚子。农村人的敦厚纯朴的待客之理让我实在动容。
接着发生的接二连三的事让我对哑巴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个周六的中午放假回家,刚走出校园不久,天色突然阴沉,接着便下起了大雨,此时前不着庄,后不靠店,只能在树下避雨,正值焦急无奈之际,猛抬头看见远处忽然有一个穿着雨衣的人拿着雨伞向我这边飞奔过来,并“啊、啊、啊…”地举着雨伞叫个不停,我定眼一看是哑巴,顿觉一惊,哑巴走到我面前迅速把打开的雨伞递给了我,我忽然心头一热,雨水泪水顿时交织在一起,抹了抹脸额连连向哑巴抱拳致谢。后来我与杨同学提及此事,他告诉我他的哑父每周六都要在他的老宅上目送我好远好远。
后来的事更让我对哑巴刮目相看,心中敬意由然而生。

一个初冬的早晨,寒气逼人,我与一位教英语的女老师不约而同地来学校上班,临近学校的小渠上横卧着两块半截楼板作为小桥,两楼板中间有一个四五厘米宽的间隙,因我的车技尚可,一溜烟骑了过去。而女老师胆小,在骑的过程中左右摇晃,车盘一下子卡进了狭缝,女老师急得满头大汗,吓得满脸通红,我赶紧回过来帮助拔车盘,但任凭怎么拔就是拔不上来。正在无计可施之时,见不远处的哑巴正手拿锄头向我们这边走来,他见到此景,头皮皱了一下,不断打着手势比划着,对我们“啊、啊、啊…”地说个不停,示意我们继续向上拔,而他则毫不犹豫地脱掉鞋子卷起裤子爬到冰冷的水中,钻到楼板下用肩膀使劲向上抬起车盘,这样反复了七八次,持续了十多分钟,终于将车盘拨出了狭缝。我们看着哑巴冻得通红的双腿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多么可敬的哑巴,他虽然是个哑巴,但比一般人更为善良,更为勇敢,更为真诚,也更为伟大!
多少年来,这几件事一直成了我永恒的记忆。
再后来听说的一系列事情更令我对哑巴肃然起敬。 据周边群众讲,每逢周六周日哑巴经常到我宿舍把门锁摸摸,看看有没有玩皮的小孩撬过或被人盗窃……也是哑巴经常要求上学的儿子带一些雪菜豆米咸、煮好的菜饺子、肉粽子、咸鸭蛋到学校给我。 在哑巴的心中,他已经把我融为了他的家人 。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后来因工作需要我调到了镇区中心校,临走前,我特地手持一幅石榴画到哑巴家辞行。哑巴知道我要调走,不再啊波,一直沉默不语,眼中也似有泪花,手上不停地摆出“八”字图形……据说后来也经常到我曾经的宿舍前转转,也时常向我常走的那条小路张望,每天总要盯着石榴画看个半天。
而我,虽然离开了向阳中学,也时常梦见哑巴和他的家人,慢慢也悟出了哑巴的“八”字图形手势的含义,是希望我能加入他们兄弟七人的队伍,成为“八大亲兄弟”。

哑巴,虽然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哑巴,上苍没有给予他健全的身体,并让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 但他内心深处根植着真、善、美的种子,他用自己晶莹剔透的善良胸怀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做成了一对隐形的翅膀,带领着他的七个儿子在社会大风暴中不断搏击、奋力翱翔,凭着自己一双勤劳的大手和几亩薄地使七个儿子个个成家立业,孙辈们个个很有建树,重孙辈有出国留学的后生……他的心灵比金子还贵,他的人性比一般势利刁民更为高尚、更为光辉! 勤劳、朴质、善良、宽厚、坚毅的优秀品质铸就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多少年来,我也时常想起哑巴的点点滴滴,内心里早已默默地敬称他为“我的哑叔”。
2022年11月1日于周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