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不再痛苦的时候,也许你超越了,也许你就此平庸了。对于拥有巨大痛苦的人,欢愉是短暂与廉价的,因为真正驱动你变强的,是痛苦。凝聚生活的信心力量
时光美,金秋时节,寒露时光,这是一个快乐、希望、美好和期待的幸福秋日时光。
秋天的时光更清澈,秋天的时光更明了,秋天的时光天高云淡,心清气爽,秋风徐来,风景悠然,秋天的时光更多了一份恬淡、自在、旷达和悠远。
都说生活是一份功课,生活是通向未来的一份信心和抵达,生活是一份努力和跋涉、诚恳和耕耘。
去升华对于自我人生的理解与认知,提升对于生活幸福和美好的信心和力量,凝聚生活那些美好的元素,创造自我人生的幸福未来。
生活的美好是什么?生活的美好在于发现那些积极、明亮、豁达和宽容的元素,化解喧嚣,洞察纷扰,历练坚韧,努力奋斗。
创造自我人生的美好,创造自我人生的智慧,创造自我人生的信心,创造自我人生的丰富、幽默、可爱和活泼。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心地的洞明,幸福是心地的清澈,幸福是心地的风景,幸福是心地的山河。
幸福是伴随岁月时光向前的一种勇敢气概,和呈现生命风采的一份浩然正气。
千里快哉风,一点浩然气,一身正气,一腔情怀,一片风景,一段光阴。培养来自情怀的一份浩然正气,担当起岁月风霜,扛得起命运炎凉,活得出自我风采,走得出一路昂扬。
在这人海茫茫当中,需要更多的合作、更好的呈现、更有力的分享和更有价值的付出和奋斗,提高对于自我人生的幸福指数,擦亮自我内心的生命情怀,点一把幸福的烛火,呈现对于生活的温暖、友善、积极和可爱。
愿生活美好,愿生活有信心,愿更具备希望,在自我人生的生命时空当中,耕耘心地,收获美好。
从仲秋到深秋,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风景,请发现,请出发,请打卡,请热爱。用你幸福的小手去点赞身边的风景、身边的生活、身边的可爱和美好的未来。
幸福是什么,培福、惜福、知福、有福,活出一个与幸福相伴,开拓幸福,珍惜时光过往,且行且珍惜的美好人生。
惜福,一点一滴,一丝一缕,寸寸光阴,无限绵延,未来的目标宏伟,但还有这身边的烟火,未来的梦想璀璨,还有这行走的苍凉、气喘吁吁的汗水和信念接力的攀登。
挖掘生命的信心和力量,凝聚生活的希望和源泉,一直在路上,一直都没有停下探索,一直都是向往着未来,一直都是尊重、把握、感恩、诚恳,知足常乐,创造幸福。
一生经历过无数挫折,但是他并未因此而消极懈怠,而是把挫折与痛苦化为动力,所以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本文汇总了先生对挫折和苦难的认知、态度及应对方式,希望您品读完后,能从中受益:真正驱动你变强的,是挫折和苦难
一、苦难的本质,是考验
艰难困苦正是机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为什么?
因为苦难能够教育人,促进人的成长。相反,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往往容易犯错误。
比如,有不少获得巨大成功的经营者,他们为成功的美酒所陶醉,陷于傲慢,以至于晚节不保,辛苦创建的企业走向衰败,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虽说盛衰荣枯乃世间常态,但是令人心酸的悲剧仍屡屡上演,不正常似乎成了正常。
遭遇失败和苦难的时候,不应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验,坚持努力,一点点积累小小的,然而是确凿的成功,最后将逆境转化为顺境。
在成功和幸运的时候,要不骄不躁,抱着真诚的感谢之心,仍继续坚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长期持续。
我刚松风工业开始研究工作的时候,痛苦的情绪时时袭击我:“为什么我总是连遭不幸呢?我的人生将会怎样呢?”
当时,没有指导我工作的上司,企业里也没有像样的研究设备,每天,就我一个人,一边摸索,一边持续研究开发。那时候,寂寞、孤单、苦恼——各种消极的情绪不断袭来。
夜晚,在宿舍后面小河的河堤边,我常常坐下来仰望天空。
星空满天的时候、月色清朗的时候、天色阴沉的时候、即将下雨天色暗黑的时候,我总是独自一人,仰望天空,静静地思念故乡,思念父母兄弟,吟唱《故乡》等歌曲或者童谣。
看到我的这种状态,宿舍的同事们就议论说:“他又在哭泣了。” 但其实,我是在用我自己的方式治愈我内心的痛苦和创伤,我在激励我自己。
待唱完歌曲时,我痛苦和孤独的感觉已经消失,我的心境豁然开朗。我满怀着对明天的希望和面对未来的勇气走回宿舍。那样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想也许是那些歌曲和童谣给了我力量和勇气。
所谓人生中的苦难,乃是锤炼自己人格的绝佳的机会。所以,无论苦难或成功都是对我们的考验。
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人生无常,该以怎样的人生态度面对苦难?
人生必有沉浮起落。遭遇苦难时,忍耐是必需的。不要怨恨,要一味忍耐。通过这种“忍耐”,人才能成长。
遭遇苦难时,有能够忍耐的人,也有不能忍耐的人,我认为,他们的未来将完全不同。
是直面苦难,还是被苦难击垮;是放弃初衷,妥协了事,还是千方百计,努力克服苦难。
人能否成长,这里就是分水岭。
上天绝不会给我们一个四平八稳的人生,一定会给我们各种各样的考验,让我们在应对考验中度过人生。
如何接受这类考验呢?
有人用开朗、坦诚、善意的心态接受考验,积极乐观,坚韧不拔,不懈努力;有的人以阴暗、悲观、扭曲的心态对待考验。采取哪种态度,人生将会迥然不同。
积极面对考验的人,就能开拓人生,取得进步。相反,消极面对考验的人,就会陷于悲惨的境地。而悲惨的人生又会进一步损耗人的精神,使人更加消极,更加萎靡不振。
重要的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考验。
年轻时受了些挫折,就自暴自弃、糟蹋人生、毁坏人生,那怎么行呢?
不管现在处境如何,在漫长的人生中,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把人生变得美好。
现在正处在不幸旋涡之中的人,应该这么想:
“年纪轻轻就吃这么多苦,遭这样的难,恐怕全日本也少见。这并非不幸,这是上天给我机会,让我体验他人体验不到的经历。”
人生中不管好事还是坏事,一切都是考验,都是上天为了让人成长而赐予的考验。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时候可能会陷入悲观,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希望。但是,一切失败挫折都是上天的有意安排,为的是让我们加速飞跃。
人生中发生的事情,仅用我们人浅薄的头脑,仅用眼前的幸与不幸去判断,那是不行的。应该站在天道的高度观察。
那样的话,我们就能观察到完全不同的景象。
即使现在正遭遇看似无情的灾难,也要认定,这灾难对当事者的将来必有好处,此乃上天赐予自己的“奖品”,必须这么去想。
有时候,人思善了、行善了,但上天仍然会给予严酷无情的考验。能否坚持从正面面对这种苦难,用什么心态来应对这种苦难,将决定自己人生的航向。
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挫折,甚至健康受到影响时,也要告诉自己:“这种逆境是上天赏赐的,目的是让我变得更出色更强大。”
对待困难和考验,就要用这种积极的态度,这是绝对必需的。
三、只有苦难,才能驱动一个人真正蜕变和成长
回顾过去,当父母说“千金难买少年苦”时,年少的我不以为然,反而顶撞道:“我看是千金难卖少年苦吧。”
现在来看,父母所言实为真理。正是艰难困苦能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和伟业。
包括年轻时候在内、从未经历过苦难的人,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这样的人物。
只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的人才能创造伟业。
相反,出身名门,从小到大不知劳苦为何物,却能成就伟业,这样的人几乎没有。
因为他们一旦遭遇苦难,很快就会灰心丧气,自暴自弃。
松下幸之助先生也一样,孩童时代就吃尽苦头,因为家道中落,刚刚九岁、读小学四年级的他,就被迫辍学去当学徒。
但身处这样的逆境,松下先生不气馁、不哀叹,他积极向上、勤奋工作,博得了雇主的喜欢。
这是个不畏逆境、诚恳、开朗、坚忍不拔、拼命工作的少年,就是这个少年,日后创建了驰名全球的“大松下”。
由此可见,逆境是重新审视自己、促使自己成长的难得机会。在逆境和挫折的考验中,不要消极,不要悲叹。
而是把它们看做锤炼意志的良机,拿出勇气,迎难而上。只有通过考验才能坚定志向。
回顾我的人生,我年轻时开发的“U字形绝缘体”成为制造电视机显像管必不可少的部件,因此公司接到了松下电子工业的大量订单。
就是这个产品让摇摇欲坠的公司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全公司的期望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
也正是这时的技术和业绩奠定了日后公司发展的基础。而且这个“最初的成功体验”让我悟到一个重要的道理:
即使在苦难当中,只要拼命努力地去生活、去工作,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
“那家伙真可怜。”那时周围的人都这么说。我想人有一个时期处在这种不幸的境遇里也未必是坏事。
人这一生,如果不体验痛苦和烦恼,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就不会抓住真正的幸福。
我的人生中曾遭遇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恰如奥赛罗棋盘上的黑棋一下子返归白棋一样,困难和挫折后来都变为成功的基础。
现在回顾起来,我感觉到,当初认为痛苦的事情后来全都给我带来了好结果。
这么想来,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正是我人生的起点,或许也正是我最大的“幸运”。
比如,我不幸进入了连年亏损的松风工业公司,同期来的大学生中只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的时候,“真可怜,大学里很用功,成绩这么好,却只能待在那样的破公司里,运气太差,他的人生今后不知会怎样呢。”
朋友们这么评价我,不知是同情还是嘲笑。
看到同事们一个个凭各自的本领开拓进取,自己却无处可去,只能一个人龟缩在这倒霉的公司里——一种绝望感让我几乎精神崩溃。
但是,现在想来,正是这种不幸或考验教我懂得,只有拼命工作,只有主动逼自己做出改变,才能给人生带来好运。
从这个意义上说,苦难和挫折是神赐予我的最好礼物。
一般人眼中的“不幸”,往往是打开命运之门的“幸运”。如果当初在鼎鼎有名的大企业就业,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更不会有京瓷这家公司存在。
现在看来,能在人生的画卷刚刚展开的时遭遇一点苦难,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四、如何在苦难中磨炼自己的心性?
1、始终不忘感谢
对于自己身处的环境,可以采取两种态度。一种是负面消极:卑怯或者憎恨。
另一种是正面积极,把客户提出的苛刻要求看作提升自己的机会。因为选择的态度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
人当下越是痛苦就越会发牢骚,鸣不平。
但是,这种牢骚和不平,其结果都会返回到自己身上,使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所以我认为,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不能忘记感谢之心。
但在现实中,即使强调要持有感谢之心,却总是持有不了。
尽管如此,要告诉自己哪怕勉强,也要说:“谢谢。”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样来把感谢这种行为习惯化。
通过这种哪怕勉强,也要让自己心里想“谢谢”的做法,可以让自己的情绪轻松起来,内心开朗起来。
再进一步,诚恳地将“谢谢您了”这句话说出口,那么,周围听的人也会心情舒畅,整个氛围就会变得和谐。
相反,郁积怨言的糟糕氛围,会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不幸。
不管对于多么细小的事情都要表达感谢,这是优先一切的大事,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感谢是万能药,感谢不仅能把自己引向愉悦的境界,同时,也会让周围的人快乐起来。
不管身处何种境地,都不要发牢骚、鸣不平。对活着,不!对让我活着,时时地、由衷地表示感谢。
这样来培育一颗能够感受到幸福的心,就能把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润泽和圆满。
2、直面考验,不要烦恼,持续努力必将柳暗花明
每个人终会迎来死亡的那一刻,但在迎来死亡的时候,如果有人问我“你在现世干了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呢?
“我创办了公司,把它做成了一个大企业。”这样的答案对于意识体而言没有任何价值,因为肉体已不复存在,哪怕拥有几千亿的财产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么,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人生在世时所塑造的人格、人性、灵魂、意识体。
它不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失。“你一生努力不解,不断提升自己,以至拥有了如此高尚的人格。”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就是说,人生的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人格。
我们在现世的一切体验,都是宇宙造物主为了塑造我们的人格,变着手法,给予我们的考验和锤炼而已。
比如,对于开始创业的人来说,最大的期待莫过于事业走上轨道,公司不断壮大。那么,如果事业失败、公司倒闭,他就是人生的败者吗?我认为不是。
失败乃是造物主为了提升他的心性而给予他的严酷考验,看他能不能在痛苦的深渊中再度崛起。
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是宇宙的造物主给予的考验,造物主正在注视着你,看你如何应对这些考验。
不管成败,都能凭借造物主提供的考验机会塑造自己美好心灵的人,就是真正的胜者。
如上所述,在人的一生中经常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但是我尽力做到了不烦恼,而且也规劝大家“不要烦恼”。
我们需要深思熟虑,但却不需要烦恼。烦恼只会耗费精力和时间,有时甚至会损害健康,没有任何好处。
为了不生烦恼,我会透彻地思考,思考到“不需要再思考为止”,之后就会采取“尽人事、待天命”的态度。这是很必要的。
然而,思考透彻并不等于一切问题都能解决。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有的人就会习惯性地烦恼不已。这样的人重要的是:自己下决心“不要烦恼”。
据我所知,这也烦恼、那也烦恼的人,多数是在确定对策之后,到结果出来之前,总是烦恼不堪:“能顺利吗?会失败吗?”
但是,事情不会因为你烦恼,结果就会变好。既然箭已离弦,接着只能等待,可以做的只有“待天命”而已。
经过彻底的思考拿出的对策,最后是吉还是凶,不得而知。为不得而知的结果而烦,不是很愚蠢吗?这种烦恼没有意义。应该这么去想。
与其担忧损失而一味烦恼,不如着眼于往后的工作,获取新的利益。那么做就不会再烦恼。
结论是不去烦恼,就是摆脱烦恼最佳的方法。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不去烦恼”呢?
第一,如果有空去烦恼、不如去干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第二,要谦虚不要骄傲;第三,要每天反省,反省同烦恼不同;第四,要知足,活着就要感谢;第五,不要老是考虑自己,而要更多地为别人着想,要具备利他之心。
拼命投入工作,以至没有烦恼的余暇,自己对自己说:“活着不就是幸福吗?你还企求什么呢?”这样来培养自己的感谢之心。这么想,烦恼自然会消退。
在人们的情感中,最纠结、最痛的,莫过于要宽恕那些不能宽恕的人和事。
这同时也是最艰难、最重要的修行,或许是比被剥夺财产、名声这类试练更为苛刻的修行。
但是,只要超越这种障碍,就能获得比任何修行都更有效的提升心性的机会。我们的心灵就会因此而进化,我们的灵魂就会充满光辉。
有人说:一个人有多自律,就决定未来你有多自由。
正如先生所言:“人如果战胜了自己,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将一帆风顺。”
先生著作关于“如何自律”的精彩解读,以供大家可以度过一个真正自律而又精彩的人生
一、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
同样,“伟大的事业”乃是“朴实、枯燥工作”的积累。
那些让人惊奇的伟业,实际上,几乎都是极为普通的人兢兢业业、一步一步持续积累的结果。
不管多么伟大的理想,都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孜孜不倦地、持续地努力才能实现。
多年前,在京瓷滋贺县的工厂里,有一位初中学历的工人。他每天双手粘黑,额头流汗,只要是上司布置的工作,总是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认真完成。
在工厂里他毫不显眼,一直默默无闻,但从无牢骚,孜孜不倦地持续从事着单纯而枯燥的工作。
20年后,当我再次与他见面时,我大吃一惊:他居然当上了事业部长。关键是,令我惊奇的不仅是他的职位,而且言谈中我体会到,他已经是一个颇有人格魅力且很有见识的优秀领导。
他看上去毫不起眼,只是认认真真地持续努力工作。但正是这种坚持,使他从“平凡”变成了“非凡”,这就是“持续的力量”,是踏实认真、不骄不躁的结果。
不像豹子那样行动迅猛,而是像牛一样,只是“笨拙”地、持续地专注于一行一业。这样不断努力的结果,不仅会提升个人能力,还会磨炼人格,造就高尚美好的人生。
如果有人哀叹自己没有能耐,只会“认真地做事”,那么,我想对他说,你应该为你的这种“愚拙”感到自豪。
看起来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却能坚韧不拔地去做,坚持不懈地去做,这种“持续的力量”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基石,才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才是真正的能力。
世上被誉为“天才”“名人”的人们,他们毫无例外,都发挥了这种“持续的力量”。长年坚持这种努力,那么,杰出的技能和优秀的人格也会变成你的特质。
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你从“平凡”变为“非凡”,你就会具有强大的力量 。
二、凡事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亲切?是否傲慢?有没有卑怯的举止?有没有自私的言行?
回顾自己的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这样的作业十分必要。
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这个作业过程就是“反省”。
所谓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同情他人,愿他人过得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无耻的贪婪之心就属于“自我”。
回顾今天一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也就是利他心活跃,这样的作业就是“反省”。
在人的心里,“自我”与“真我”同在,“自我”是邪恶、贪欲、利己。而高尚的利他心、美丽的慈悲心、温柔的同情心,就是“真我”。
这样来抑制自我,通过这样的反省,我们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磨炼自己的心志。
为了获得美好的人生,通过每天的反省,来磨炼自己的灵魂和心志是非常重要的。
三、不与心术不正的人交往,也绝不玩弄权术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不管是在商业方面,还是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可以明言:
凡是依据“让对方受益”这一基准所做的判断,都获得了成功。
但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
“优先思考对方的利益当然很好,但如果对方心术不正,我们应该如何是好呢?只要踏入社会,就会遇到很多心怀恶意的人,你用‘利他之心’待他,他却变着法儿把你当作他的猎物。”
有这种担忧的人恐怕很多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意见可能是对的。但我还是认为,就连心怀恶意的人,也都是由我们自己的心灵吸引而来的。
“心不唤物,物不至”这一法则在这里同样适用。身边出现了居心叵测、欺骗别人的人,是因为自己和这种人有同样的心灵。
如果认真磨炼灵魂,心灵变得清澈美好,那么,我们周围人的心灵也同样会变得美好。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必须承认,自己心灵的修行还远远不够。
话虽然这么说,但心术不正的人真的出现了,该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是远离他,不与他发生关系。
如果交往后对他心生疑虑,那就找个理由不再与他见面。如果他想加害于我们,那就坚决断绝关系,一概不再与之交往。
最不应该的是,针对对方的所作所为,我方也考虑这样或那样的对策,为了损害对方而玩弄阴谋诡计。
一旦我们这么做了,我们自己的心灵也会变得与对方一样肮脏,堕落到与他们同样的水准。
经营企业时,有人甜言蜜语,介绍一些似乎可以轻松赚大钱的项目;有人道貌岸然,目的是利用别人,欺骗别人。
这样的人层出不穷。如果我们的内心被欲望蒙蔽,很快就会跌入他们设下的陷阱。
所以,悦耳动听的赚钱建议、投人所好的商业项目,每当有人向我进言,我都视其为“恶魔的耳语”,不理不睬。警惕被这种人玷污自己的心灵。
同样,对于我认真投入的事业,有人无端批判,有人拖后腿。对于这些人,我的态度也一样:不加理睬。
对于那些毫无根据地中伤他人的人,我们只要置之不理,相应的报应自然会落到他们头上。
即使这种人靠近我们,只要我们不去附和他们,也不去对抗他们,他们不久就会静静地离去。
尤其在商战中,对手可能会玩弄权谋......但是我们却不能跟随。
如此,尽管对方是一个坏人,我们也绝不能和他一样,采用相同的方式与之对抗。
假设有个坏人,来到我们这里,花言巧语地想要骗钱。一般来说,大家一见面就会有感觉的。
“这个人有点奇怪吧”,或者是“他好像是想利用我吧”。
如果有这样感觉的话,我们一开始就不要与他交往了,微笑着说:“谢谢,不用了。”不要再继续听他忽悠。
但如果这种时候,我们稍加搭话,对方可是精灵鬼,就会趁机说到轻松赚大钱的话题。
这样的话,我们的投机心理搞不好就会作祟,想要按照他说的试一试。从这里开始,就要出问题了。
因为在这个瞬间,你已经和他一样了。接下来,事情就会不断进展,最后你会哭诉,“我被骗了”。
如果是我的话,一看到这样的人,内心就会大致明白。和这样的人相处,如果我们自己没有防人之心的话,就一定会违反伤害。
为了不被伤害,我们不能不防备。我们可能会中计,为了防备对方,想很多招数。
但是,我们去想这些招数,实际上就是污染自己的内心。
所以,我一定会和这样的人断绝来往,如果对方要求继续见面,我就会说,“不,我很忙,实在抱歉”,最初坚辞。
跟随这种人来往,只会让自己的内心发生动摇,只会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污浊。
但是有太多人都会觉得,“我肯定不会上他的当”,希望从中占点便宜。
因为想着,“这家伙不是好人,想要利用我”,于是想着将计就计,事情就会变得越发复杂。
所以,不能和这种人交往,只要坚持不交往,对方就一定会放弃的。
四、拥有一颗克己之心
中国古典中有“唯谦受福”的说法。意思是傲慢的人得不到幸福,只有拥有谦虚之心的人才能拥有幸福。
不管在社会上有多大的声望,或是成为统领众多部下的大企业、大组织的领导人,他们都能够始终保持谦虚,没有一丝傲慢。
同时,总是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优先考虑他人和社会,并付诸行动。这样能够抑制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拥有克己之心的人,才是人格高尚的人。
刚刚开始的时候,小心谨慎、不失谦虚、拼命努力,也因此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甚至事迹都登到了报纸杂志上。
但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之间,放松了克己的意识,萌生了爱己之心,就是利己心开始膨胀,渐渐地开始自夸自赞起来。
就是说,随着成功的到来,随着名气的提升,自己起了骄傲自大之心。
所谓考验,一般认为是苦难的考验,但我认为不仅如此。对于人来说,辉煌的成功是更大的考验。
看到那些事业成功,获得地位、名誉和财产的人,我们往往会投去羡慕的眼神,觉得“那个人真幸福啊!”但是,那也是上天给予他的严酷考验。
有的人事业取得成功,有钱后,就开始过上奢侈的生活。有的人稍稍出名,就开始傲慢。行为脱轨,匪夷所思。不知不觉中走上歧途,堕入谷底。
可以说,以何种态度度过现役时期,将决定其此后的人生。
有的人觉得“靠自己的才能赚到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于是花天酒地,任性挥霍,最终身败名裂。
而有的人,从现役时期起就做什么都认真踏实。退役后,即便成了普通公司的普通员工,也照样兢兢业业,成为一个出色的员工。
看到这样的事例,我甚至会想,神灵赐予某人优越的条件,是为了测试在这种条件下,此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面对这种考验,应对得好,就会有好的结果;应对不好,就会有坏的结果。
不管是喜逢幸运,还是遭遇灾难,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谦虚,不失自我,这才是重要的。
请大家理解这一点,不忘谦虚,时时反省,兢兢业业,诚实地度过人生。只要采取这种人生态度,我们就一定能实现连自己都无法想象到的幸福人生。
五、人最大的自律,是战胜自己的能力
俗话说,“有情人相会,千里不过一里”,“爱好才能变能手”。
只要喜欢、热爱,热情自然涌出,努力也不在话下,就会进步神速。旁人看来你很辛苦,但你自己根本不觉得苦,反而乐在其中。
实际上,缺乏对工作高度的热爱就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成果。无论哪个领域的成功人士都喜爱甚至迷恋自己的工作。
可以说,彻底地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的方法。
但是,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怎么也喜欢不起来,那又该怎么办呢?姑且一心不乱、拼命投入工作再说。
在这过程中,痛苦会生出喜悦。“喜欢”和“投入”是硬币的正反两面,两者之间是因果循环的关系:
因为喜欢就会投入工作;在投入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喜欢。
所以开始时即使不太情愿,也要在心里反复自我安慰说:“我正在干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从事这项职业是我的幸运”。
这样的话,对工作的看法会自然地发生变化。
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拼命投入就会产生成果,从中会产生快乐和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来干劲,又会产生好的结果。
在这种良性循环过程中,不知不觉你就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
在你讨厌工作,觉得难以忍受时,你还是要多加忍耐,要下决心朝前走,要发奋努力,这将改变你的人生。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战胜自己”,就是抑制利己的欲望,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做不到这一点,任何事情都做不成,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内。
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战胜自己贪图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奋斗,“不能发挥自己天赋之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缺乏发挥自己能力的能力。
在人生这个漫长的大舞台上要演出雄壮的戏剧,要取得卓越的成果,所需要的能力不仅仅是脑细胞的多寡,还包括无论何时都极度认真地工作,从正面迎击困难,不惜与困难直接交锋的态度。
这是成功的唯一方法,也是我们每天都要牢记的原理原则。
诚实地、认真地、拼命地工作——这话听起来平凡无奇,但就在这平凡的语言中隐藏着人生的真理。
六、日复一日的读书,养护自己的心灵
买一本书,并认认真真地将它从头读到尾,一个角落也不放过——有这种阅读体验的人或许已经极为稀少了。
我无论工作多忙,都见缝插针,在工作的间隙读书。不管夜里多晚,哪怕是在和客户喝完酒之后,回到家也一定会读书。
我的枕边堆着许多哲学或中国古代经典的书籍,每日睡前必定要读上几页。
许多人觉得没有时间读书。但是,只要充分利用每天的时间,我们会意外地发现能挤出不少读书的时间。哪怕只读上短短几分钟,我们也能体会到心灵被打动的感觉。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获得有别于平日生活所得的经验和知识。
没有去过的国度,没有听过的语言,2000年以前的岁月……从历史书籍中我们能得到各种各样的前车之鉴。
另外,在平日的实践所带来的体验之外,读书还能提供知识补充,有帮助梳理个人经验的效果。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艾伦将人的心灵比喻为庭园。自己的庭园是杂草丛生,还是开满了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朵,全部取决于对庭园的呵护与修整。
文化的词源是“耕耘心灵”,那么读书也可以说是养护人类心灵的方法。
每个人所能体验的事情有限,但是书籍是知识的宝库,它反映了古今东西不同人们的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通过书籍,我们能够体验别人的经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通过读书,我们的确能够反省自身,和过去的伟人们共同创造出自己别样的人生。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做得到?
因为自律意味着你必须有所放弃,放弃自己的偏好,放弃自己的惰性。
人唯做到以上六件事,才是真正的自律,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明境界。
与各位共勉。
五、结语:所有的苦难都有意义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往往都是独立而统一的,就像自律之于自由,单纯之于成熟,还有痛苦之于幸福。
梁宁曾说,成就最高的那批人,他们还有一个比快乐更重要的天分——痛苦。
巨大的痛苦,让他们无法停下来,当他不再痛苦的时候,也许他超越了,也许他就此平庸了。
所有的痛苦都有意义,我们要做的,只是拆开丑陋的包装,发现里面暗藏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