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柿子红了
文/张乐平
地处北方的陕南山区是常见柿子树的,每当节气更迭,时令进入深秋,到了郊区柿子树触目皆是,随处可见了。 一棵柿子树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熟的柿子高挂在枝头,枝繁叶茂柿子多,红得似火,状如山野、村落、农家一簇簇点亮着的小灯笼,昭示着殷实喜庆红火,这也许是洛南人祖祖辈辈喜欢栽种柿子树的一种美好情怀吧。 我是稀罕柿子的。六七十年代闹饥荒,麦子和五谷杂粮普遍广种薄收,人们缺衣少穿,生活艰难困苦。那时候处于国家计划经济时期,市场没有搞活放开,粮食不允许随便拉运自由销售,买布匹粮油要靠布证和粮票才能购销,生活在农家,日用品凭布证粮票购置那可是全家人的奢望。柿子作为补充食物,成了一大家子人和童年的我苦度饥荒的最爱。 记得我家后院有棵水花柿子,据说是四十年代曾祖父在城外做熟食生意买饺子挣下钱,在出了城门的东寨坡买了这处地基,带着几个儿子奋战几个月修起了张家大院,两道楼门,前院磨坊牲口圈杂物房是生产用房,后院上房六间,带南北对称厦子房各五间是生活用房。用河道里拉回来的顽石铺垫的院子,大院中间精挑细选栽下一棵水花品种的柿子树。柿子树中水花品种是优质的,其柿子呈四方块状,和中秋月饼大小差不多,成熟的柿子红亮亮的,水汁多而无核,皮薄而温润,刚摘下树的柿子涩苦不能食用,经过农家温碱水锅里捂一晚上,吃起来绵软质甜,可充饥亦可解渴,直到九十年代这棵柿子树在我们老张家几代人的岁月流逝中长的枝叶繁茂、老树虬枝,成了风雨沧桑代际赓续的见证。 柿子树的枝干是缺乏韧性的,枝干脆而容易折断,树皮像久经风霜的庄稼汉表皮粗糙干裂。冬季农闲,把柿子树上枯死的枝干搭着梯子打下来,进行适当的剪枝修整,干枝晾晒后堆放在屋檐下随时烧锅取暖。下雪天把院子积雪清扫堆放在柿子树周围,春暖花开雪水化,院子的柿子树经过冬季的休眠,蓄势待发,枯树干枝上一夜之间长出嫩芽,接着就开出柿子花。柿子花很小,时常不引入注目,淡黄色的小花像含羞带怯的小姑娘,在刚长成型的嫩叶间显现。黄褐色的土坯房子,顽石铺就的院子与虬枝高杆催发新芽的柿子树辉映成景,展现着农家大院人勤春早的勃勃朝气。炎热的酷暑,院子有柿子树,枝叶繁茂遮荫一隅,坐在树下摇着扇子纳凉歇息很是惬意。 深秋时节柿子熟了,院子后坡上的老杨树上的黄叶子在秋风中片片飘落,黄亮亮的成了一道风景。院子里的柿子树叶子在寒露刚过就眨眼间由绿变红,淡红的叶子映衬着橘红的柿子,加上屋檐下长椽悬挂的包谷棒子,与穿成长串的线线红辣椒,成了农家小院里最耀眼的光彩。 这时候,南边厦子房里的二婆叫上北边厦子房里的三婆,两个老人拿着夹杆,提着竹笼,缠过的小脚麻利的在树下忙碌,柿子被夹下树,带枝的用麻绳子穿起来挂在屋檐下让吃霜。长在高处的柿子也舍不得丢弃,我二婆很历练,时常搭着梯子,像老猴精一样攀高上树把能勾着的柿子慢慢摘下,只给树顶留几个看守树的柿子喂野雀,然后把摘满柿子的小笼子用麦绳吊下树。那时候我年纪小,树大树高,看着年逾七旬腿脚麻利的祖母在树上摘柿子真是捏着一把汗。 柿子是美食,妇幼老少皆喜食但不宜多用。刚摘下的柿子涩苦不能直接食用,质地硬的柿子被刮掉皮,用硬刺枝条插着挂在院子里等到几场霜冻就通体变得黑红,汁水干了涩苦的柿子变成了甜美的柿饼,成了全院大人孩子的美食。柿子皮晾晒在芦苇编成的席子上,晾干吃霜变甜后,二婆在铁锅下搭了柴火,格力巴拉的炒熟了包谷和黄豆把柿子皮掺和在一起,两个小脚的老人轮换着推着石磨子磨成粉,这就做成了柿子炒面,小时候没有现在孩子们喜欢吃的袋装小食品,也没有拉条子,童年时去学校,把柿子炒面用纸包一点,想吃了舔几下顶的是早餐。有一次,我上课看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就悄悄把柿子炒面舔了一口,正好被转过身的老师发现,吓得一愣,刚吃进口里的干炒面被呛口喷出,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还被当堂罚站了呢。那时候柿子炒面可是孩子们眼里美滋滋的零食。 数九寒冬,一家人围着炭块火炉窝在屋里,温几个吃霜的柿子,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滑腻可口,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这时候娘就会说,娃,吃了一个就行了,可不能多吃,吃多了坏肚子。柿子是寒凉食品不能多吃,吃多了就会肠胃不适。童年的日子,以柿子充饥度日,柿子树成了全院子人眼里的美景美食,伴随着苦日子渐渐好转。 如今,早已告别了缺衣少吃的那个年代,家家户户日子过得滋润红火,柿子充饥早已成为过往。昔日的农家小院也在时代变迁中日新月异,土房子石头院子也被楼房水泥地板所替代,柿子树早已不复存在,永远留存在童年的记忆之中。然而,喜欢柿子且独有情钟依然犹存,每逢深秋之际,都会去乡野山村欣赏柿子,拍下柿子树火红的风采,就会不由自禁的触景生情,回味起童年赖以柿子充饥度日的艰辛。火红的柿子,就是过上火红日子的美好期盼,这种情愫也许只有六七十年代经历过苦日子的人才能真正有所体味。



作者简介:张乐平,陕西洛南人,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洛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有作品在知名刊物、网站刊发。擅长书法,书画作品曾获2018年全国第十届书画艺术大赛优秀奖,剧本《情暖山村》荣获“协和置业杯”陕西省第四届小戏小品大赛剧本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