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见性的时候,你就见到了大宇宙的性相,你就掌握到禅的宗旨,所以,庄子说: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这意思就是说:功夫到家的人,心就像镜子,来、去都不着痕迹,来不着、去不留,不将不迎,不将不迎,就是我们来跟去,[迎]就是迎来;[将]就是送去,没有什么来去。应而不藏,随时来随时应随时起妙用;但是它的本体没有什么增减,没有什么增减。所以,我们如果不知道,要追逐这个假,那就丧失了禅的无相无住的宗旨了。
所以,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回归见性根本大法,佛的宗旨、佛性的宗旨;如果你不这么样子,随照失宗,[照]就是根尘相对,一直攀缘,那么,就失去不二、当下解脱的法门。
——慧律法师
你心不著一切相,唯有佛号,心空,自自然然境就寂,境界自自然然对你没有作用;你的心如果放不下,境界稍微动一下,你就会被它所影响,所以说心若不空,境界就不能静,我们的心若空,我们的境界自然就没有,佛性自当显现!
所以念佛要念到怎样?念到一切境界都无碍,这样你要“了生死”就很快了,要记住:念佛要念到什么程度?师父这句话就是生死的要诀:念佛要念到,一切境界都不能障碍到你,心中充满了慈悲、宽恕的心,不与世间人计较,心中唯有一句佛号而已,不藉任何理由来烦恼自己。因为我们人如果烦恼,都会藉着很多理由来巩固烦恼的原因,不必要!
慧律法师开示
🌺 天下这么大,人在世间,如果不了解人生,无论走到哪里,心情不会每天都好。即使我们搬个家,或者是到哪个环境好的地方去旅游,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的内心如果没有智慧,即使送你到外太空,你的烦恼还是在。我们要了解,最大的旅游之处是我们的内心,它比虚空还大,所以证得佛法的人,会活得很超越、很太平。这个世间,天下无处不纷扰,你想要过得太平,就要先找到自己的清净心、菩提心、随喜心、平等心。只有把这颗心找到了,才有办法安宁。人为什么会痛苦?因为众生都生活在强烈的执着中。碰到事情先想自己,不知道想自己就是痛苦的开始。佛是要把一切的东西都舍出去;我们是要把东西拿进来,这样你怎么能快乐呢?没有牺牲,就不可能有享受。换句话说,享受就是享受你那份牺牲。人要得到快乐,一定要忘掉自己。一定要用大的度量,去处理世间的事情,才有办法活得很超越。我们这一次的讲座,是希望能带给大家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和超越。我们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一一慧律法师巜幸福人生》
《楞伽经》(六)慧律法师主讲(节选)
简单讲,就是你在临命终的时候,看到的阿弥陀佛,是很亮很亮,但是你看得很清楚。毒龙就不一样了,毒龙它也会放光,可是它会刺,刺你的眼睛,会刺坏你的眼睛,所以如果在你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放的光,喔!你看不过去,刺了你的眼睛,那个不是真佛。那个是魔化现的,但是有个重点,说如果人一辈子深信切愿,这个人临命终魔不现,只有佛现,这个经典里面有这样写,如果一个人深信切愿念佛,那么我们常常看到这个阿弥陀佛,观像观想念佛,深信不疑,魔不现,因为魔没有这种功夫,所以往生是现在的事情,现在就要深信切愿。同时要正行,正行就是念佛,助行就是多做善事,只有这个法而已,才能往生净土。
🌹🌹🌹
换另外一个角度说:取舍也没有用,分别也没有用,因为一定会消失,一定会消失。所以,你对这个无常法的,你的生命会消失,你的财产、你的房子、你的亲情、你的爱情,你所拥有的,都会随着时间消失,你明明就知道,这一定会消失的东西,就彻底放下,随缘过日子,就这样子。所以,在诸法上,如果没有取舍、分别,即是诸法如义。就是空不可得,这个就是真正的佛。
有緣相共聞法義,
無緣合掌令歡喜。
一一慧律法师巜金刚经》
生命的伟大在于缘起,
佛陀的伟大在于缘起,
因为缘起才有作用,
要牢牢记住这句话。
你必须珍惜任何的缘起,
任何一个动点,
不要去伤害众生的法身慧命。
伤害众生的法身慧命,
就是会断了你自己的法身慧命,
众生还没有被伤害,
你已经伤害到自己了。
———慧侓法师
千万不要被假相黏住,
黏住就是耿耿于怀,
今天放不下、
一年后放不下、
十年、
二十年后放不下、
一辈子,
死了,
要埋葬了,
兄弟的恩怨还是放不下,
还是放不下啊!
便为物转...
———慧律法师
【伟大】这两个字,
通常都诞生于痛苦之中。
听经很辛苦,但能丰富你的生命。
懒惰的生活等同于死亡。
成长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
成佛就是不断净化的过程。
佛法是心法,
听经闻法就是心灵净化的过程,
要从这个地方下手。
————慧律法师
修行要记得,要修心,才叫做修行,修心才是真正在修行,
不是只在事相当中打转。
修心,什么叫做修心?
内心自在解脱,
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
光是看外表很精进,
这不一定会准。
所以说,若不降伏其心,
依文取证,你无有是处。
你若是没有降伏你的心,
只是一直看经典,
依照经典作文字解,执着文字,
没有这种事情,
你不可能成就,
还是要降伏其心。
意思就是说,
修心,不能在文字上打转。
——慧律法师
菩萨一辈子受到委屈,“刚好喜悦”,为什么?对方造了“地狱因”来消我的业障。所以愈多的人来侮辱你,来攻击你,有时候不是坏事,反而可以灭尽你无量劫来的恶业。世间人碰到逆境就恨、就不满,可是有智慧的人碰到逆境就喜悦、就忍受下来,为什么?这正是“修福”的好机会,这正是机会!你不是要修福吗?要修慧吗?机会来了!现在人家到处这样一直毁谤你、到处一直攻击你、口诛笔伐,你一样如如不动,机会来了,修行就在此时!这一关若拚得过去,胜过你长命百岁。所以,关关难过、关关过!这“听经闻法”,它就是有这个好处,不晓得…哇!原来是如此!从此以后怨恨之心绝对消弭,没有,不敢有犯。在座诸位!心中“无恨”是菩萨行;心中无恨,同时要有喜悦,赞叹别人的喜悦的心。
————慧律法师
所有的观就是放下一切境界,
都是唯心所造.
这是修行最重要的地方!
在境界上强加分别执着就会变成业障,
至于在梦境里面,
你根本连讨论都不需要,
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
有感应闻到香气你也不要执着它,
你只要在意你心思的发展是什么?
务必要保留那个完全清净的心、无所著的心,
就会连根拔起无明,
但是这个需要时间,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
是必须一点一滴累积的,
所以当你碰到逆境的时候,
你要好高兴的接受,
碰到徒弟或同参道友来侮辱、攻击、伤害我们,
我们就觉得这太难得了,
这个机会真是难能可贵.
慧律法师开示[
禅宗里面说:动念即乖。动一个念头就错,因为你认为有相才动念,在这个色声香味触法,动一个念头执著,不对!无法可得嘛!所以,世尊在《阿含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说:一个人追求五欲六尘,想要得到快乐,就象水中捞月。你知道吗?世间人拼命的在追求快乐,唱歌啦、跳舞啦、辣妹啦、帅哥啦,什么展览统统用辣妹,希望得到销售好一点,拼命的想要在色声香味触法里面追求快乐,世尊说:那叫水中捞月,跳到水中里面要把月亮捞起来,一样不可得,这不可能的东西。大智慧的人一看,这个就是生灭的东西,到最后会变坏的,无常就是苦。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跑来跑去,统统在棺材里面,无法可得。一一慧律法师巜金刚经》
愚痴
自以为是
傲慢的人
往往就会造口业毁掉修行
“资粮”就是修行
就像我们要到极乐世界
信、愿、行是三资粮
我们要去爬山
要准备一些资稂
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
也要准备一些资粮
没资粮
怎么到极乐世界呢
愚痴
傲慢的人
就毁掉将来修行的资粮了
南无阿弥陀佛!
———慧律法师开示
心若解脱
道场并没有远跟近
法回归当下,真实的受益
这个人才是真正亲近于佛
不是每天东奔西跑在找道场
不是每天东奔西跑在找善知识
善知识没有远近
就在当下
智慧心就是!
你就找到胜善知识了
——慧律法师《华严经》
[玫瑰][玫瑰][玫瑰]
这个自渡最难度的就是烦恼杂念,放不下自我!
诸位 这个度脱之门
还得补一句【自性自脱】
没有任何人帮得住你
你要自己的本性发出来的智慧
你就度脱
迷时师度 悟时自度
什么都要自己来
所以佛法里面
是要真的看破 真的受益
——慧律法师《楞伽经》讲义
当你听到人家赞叹你
你欢喜
当你遇到逆境的时候起烦恼
那就是你的权利睡着了
什么权利
般若的权利睡着了
如如不动的心性睡着了
你的权利没有用
那一票
可惜!废票!
作用不出来啊
是不是?
一切的顺逆二境来
盖下去!如如不动
要讲志气就是这样
这个才是志气啊!
恭录慧律法师开示
诸位!你若学佛多年,烦恼不见少、脾气没见小、欲望没减少等等…那么!请你要清醒清醒、反思反思自己了…是否没有进入正修行,没有真正的进入心性当中去修炼的,修行的下手处你要知道啊!
外面没有对与错,一切都是自己起心动念之错;外面没有对与错,都是过去自己所造的因果、业力示现的;外面没有对与错,皆是万法唯心所现,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所见所闻所遇的逆境之缘,皆是我们自己,皆应该自己直下承担才是、丝毫没有半点怨天尤人才对啊!
只有这样修行,回光返照、反观自己,才是正修行!扪心自问,如果未入心性修正自己的话,只能是在假相上打转转!
着相离心修行百千劫,见道难矣;离相观心修行刹那间,见道当下!
——慧律法师🙏🙏🙏
我们要清楚,
求生净土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
多善根是好好地听经闻法,好好地念佛;
多福德是有钱有体力尽量地帮助别人;
多因缘要跟众生都结好缘,不可结恶缘。
还要有“一心不乱”的功夫,
把全部的心性都集中在这一句佛号上,
才能往生极乐世界。
——慧律法师
阿弥陀佛!
六时吉祥!
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都是一种方便,任何的法其实都是要会归实相念佛,所谓实相念佛就是无相无不相,无相念佛,佛性是自心做,无不相,不妨害你观想,观像,持名,如果一个人没有体悟到深入的佛法,你不了解实相念佛的意义是什么,就不了解究竟的佛法是什么
慧律法师《楞严经》
(审除细惑)
问:如何念佛才能培养出内心真正的定力?
慧律法师答:念佛必须实相念佛。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在念佛的当下,了解万法都是空无自性的。无相,就是万法唯心,无论是外相,无论是心相,都是能所相,因此,首先必须通达空性的道理,为什么念佛要通达空性的道理呢?通达了空性的道理就没有能念没有所念,这个时候所出来的佛号叫做无为法,就是我们所讲的理一心不乱。
念头就是心中的影子,你想要断除它这一念也是妄想。妄想其实就是一个泡沫,妄想一起来,般若智能,如如不动,妄想就像泡沫,当体即空,一照就破。所以,我们修行方法对了那就不得了,知道妄想空无自性,不要跟影子纠缠不清,直下无心,真心就显露。
——慧律法师《正法眼藏(二)》
只有平静的心境才是最美丽的,才是最安祥的,这个时侯才能说你活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没有人会替我们修行,也没有人使别人开悟,佛陀的觉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佛陀除了指点方法以外,并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谁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呢?你知道吗?你自己。
只有你自己直下承当如来的正法,才能觉悟我们的佛性。
慧律法师《法音演畅》开示
心静就见到自己
心动就见不到自己
这样听得懂吗
所以你看到的境界
其实是你的心
所有的境界
统统都不能引起你的动念
你的心就是静的
如果你认为心 外面的境
引起你内心里面起波动
那是不对的
这是不懂佛法的人
没有境 那有境
境本来就空
是不是
所以修学佛道的人
专门注意我们
这一颗起心动念
那么你就抓到修行的根本
所以遮无外境
没有真实的外境
外境本来就空
你记得
越想见到
自己的真如本来面目
你的心要越宁静
越静的人就越能够
见到自己的本来的面目
~~~慧律法师开示🙏🙏🙏
慧律法师:《88年佛学问答录》
问:念佛要念到什么境界才能称为“实相念佛”?
答:实相念佛叫做理念同时,就是说他证得无生法忍。
在理论上他知道缘起法,但是缘起法当中,他有事相,他在事相当中,他可以分别一清二楚。
可是,虽然分别的意识里面他并没有执着,并没有痛苦,并没有委屈。
所以,在忍辱当中他通达到本性,在本性当中如如不变,他通达到事相。
在事相里面,究竟圆满到他的本性,本性是无形的,事相是有形的。
换句话说,他本身来说,他如如不动,在他的本性来说,他不增不减。
但是虽然不增不减的本性呢,在他的意识里面,在清净散发出来的意识里面,他可以念佛。
照常是这样拜佛、念佛、修行,照常拜佛、念佛、修行当中,他如如不动。
所以说,实相则无相,无不相,实相的意思就是说无相,他虽然他在念佛当中,他是用他的本性在念。
所以说,十方十万亿佛国土,也离不开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里面,就具足极乐世界。
佛力怎么成就的?
佛道就是靠愿力来的,
当你发了这个大愿,
世间只有一种事业,
可以舍身命绝对不后悔的,
就是佛法事业。
护持佛法,
绝对可以用生命下赌注的。
世间,你用生命下赌注,
有什么意义呢?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
法就是每天都要薰习,
久了就变成我们的东西,
为什么要薰习呢?就像吃东西下去,
一下子消化不了,
不过你吃下去经过二个小时,
三个小时、四个小时就会消化,
佛法也是一样,
今天听完了消化不了没关系,
明天再来,听了再消化一点点,
半年之后再继续听,
一直听、听、一年、二年、三年,
它就会慢慢消化,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听法就是如此,和吃饭在消化一样,
慢慢来、慢慢来,今天听一句消化一点,
明天再听再消化一点,
慢慢就化为自己的心境,
慢慢由类似而相似,
后来就是自己的功夫,
后来就变成自己的功夫,法药就是如此。
——慧律法师开示
什么叫做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是,我真的没有开悟见性,那我就一心持戒、一心念佛,行十善业照样能够往生,这个是进入事一心不乱。那么如果理一心不乱的话,开悟见性,那么实相无相无不相,所有的念佛,无相念佛。无相念佛,可是无不相,可以在一切的缘起法里面,达到空性,即心就是佛,我的心就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所有的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心性,这个就是实相念佛。虽信愿行到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离当下这颗心性,去的话上品上生。为什么?实相念佛嘛!所以听经闻法,是可以帮助你念佛的,不能搞错了,把它切成两段,像在切蛋糕一样。对不对?这是净土的,切开,这是禅的,那就是不懂法。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共一颗佛性,如是理解佛才是正确的。
一一慧律法师巜楞伽经》🙏 🙏 🙏
什么叫根本法轮?就是世尊在初成道华严之会,为菩萨说一因一果,一因,不生不灭的因,不生不灭的果,这个法门称为根本教,单刀直入地讲自性法门,就是《华严经》所说的一乘教,就是唯一乘,就是佛乘,这个叫做根本法轮,就是《法华经》所讲的实相教,实相。
一佛乘,一乘就是一佛乘,单刀直入地叫你成佛;可是,很多人听不懂,听不懂没办法,要讲比较次第的——枝末法轮,第二个叫做枝末法轮,福报很薄的,根器很钝的,不堪听一因跟一果的,一因一果的一乘教,所以,在一佛乘以外,分别说是三乘教,分一个小乘四谛法、中乘十二因缘、大乘六度,还分开来讲;可是,无论是小乘、中乘、大乘,佛到最后还是希望他们能够成佛,其实还是一乘教。
所以,方便在一佛乘外,分别说三乘教,这个叫做枝末法轮,因为众生的根性是不够的。最后一个叫做摄末归本法轮,一直到《法华经》的时候,机缘已经成熟了,再为小乘、中乘、大乘这三乘人,把他摄归一乘,叫做摄末归本,这个“末”就是有次第、有阶位的,种种的方便;“本”就是没有方便,单刀直入的根本,称为摄末归本法轮,在《法华经》叫做会三归一,会三乘归一乘,就是一佛乘。
——慧律法师
你悟了这个圆理,当然要开始修行了,要磨掉习气了。你悟了不生不灭理,可是,你跟事相有落差,你还是会有种种的情绪变化啊!还是会有微细的贪瞋痴,心还是定不下来。所以,悟了不生不灭的理,要好好的调伏自己的习气。这个“修”就是除掉习气的意思,虽然你悟到圆理,没有用,力量不大。你要起修,就是彻底除掉粗的习气、微细的习气统统要断!
慧律法师开示
这个发大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很重要的,所以无论出家在家,如果碰到了佛法,就作如是发愿:我这一辈子绝不再相信外道,我这一辈子绝不入外道,我这一辈子一定修学佛道。这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唯一,没有路可以走,这一条路就是大觉悟,大解脱,大自在,当然这个还要有善根。很多人发发愿而已,发发愿而已。为什么呢?一刚开始的时候,念佛一年,佛在眼前,念佛三年,佛在西天,念佛十年,化为云烟,什么统统看不到,所以这个需要坚固的无上的大菩提心。
————慧律法师楞伽经
有的人,宿世有善根,听闻了正法,哪怕是一年,善根大大地发现,自觉、觉他。有的人,虽然接触到佛法,可是若有似无,好像有那么一点点佛法,可是又好像没有,就比较差一点,根器不够利。
那么根器不够利呢,学佛法就不会那么地坚定。
所以人生有两个“若”,你必须去遵守,佛弟子有两个“若”,一、求法若渴,二、大智若愚。也就是佛弟子这两个“若”一定要遵守,也就是求法若渴,“渴”就是口很渴,需要喝水,那么法是我们心灵的甘露。一个道场没有法,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所以佛弟子应以法为主导,才能够究竟觉悟和圆满人生。
一一慧律法师《楞伽经》讲义世间人说
无债一身轻
佛法不是这样讲
佛法是:
没有烦恼样样轻
只要你没有烦恼
你样样都没有负担
烦恼就是债务
你起一念烦恼
就是要还
要付出痛苦
我们今天起心动念
都是负债累累
只有佛赚大钱
文的、武的都行
拿到钱笑得合不拢嘴
佛就是最会赚钱的人
他赚了无量无边的智慧之财
佛在一念之间
就具足一切财富
为什么?他不缺嘛!
世间什么人最富有?
不缺的人最富有
对不对?
你说:我很富有
我每天追求
这样你就是有缺
有缺就是穷
知足的人不缺
我就是世间最富有的人
所以说:我很富有
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
而是因为我要求得很少
我们如果要求的少
就是世间最富有的人。
——————慧律法师《圆觉经》
◆世间万事莫非对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则是一切虚幻不实,有既非有亦;然而不无幻显现,非有而有也。故既超乎其表,是为不着,不如是不能证绝对之性体,此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不如是不能救轮回之众生,此大悲也。
◆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慧律法师《佛心禅话》[合十]
修福:要懂得分享,布施。
修慧:要有般若智慧。
修养:从身口意方面修,要宽恕别人。
修德:大慈,大悲,大舍,大喜。
心中有阳光,别人才会接近你。
修行:如实证得第一谛,要六度万行,
万缘放下,无量的善巧方便。
——慧律法师
成功的唯一条件,
就是勤奋、就是精进。
古人为了世间的功名利禄,
就有废寝忘食的精神;
何况我们出世间法,
要成就佛道,
能贪睡眠?
能爱闲聊?
一生无所事事吗?
不行!
要精进、要勤奋!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宁静致远
◎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
◎ 烛定则明,摇则昏,而况心乎?
◎ 简默沉静者,大用有余;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
◎ 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 心静而本体现;水清而月影明。
◎ 浓处味短;淡中趣长。
◎ 鄙俗不及风雅;淡泊反胜浓厚。
◎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此心常在安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 生命的美不在它的绚烂,而在它的平和;
生命的动人不在它的激情,而在它的平静。
◎ 在纷乱危急之时,静心是唯一的依靠。
◎ 让你的心如一座稳固的桥,而不是像桥下浮沉不定的水。
◎ 只有在静水中,东西反射而不变形。只有在宁静心灵中,才能对世界有适当的领悟。
◎ 能够平静且积极的过人生,是一种天赋。
◎ 安静吧!真正丰富的生命内涵蕴藏于安静中。
◎ 寂静是形成一切伟大事业的基本要素。
◎ 人只有在心灵极静的状态下,才能产生大智慧。
◎ 任何人都可以建一栋砖瓦木造的房子,但它是世俗的家,会随着世俗的方式改变。内心的平静,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
◎ 以静制动。
◎ 假使我们能够学习使心平静下来,这将是对世间最大的贡献。
◎ 平静就是烦恼止息。
◎ 把内心摆平就天下太平。
◎ 如果心没有停下来,你就无法清楚地看到感官对象的真实面目。
◎ 学者万病,只一个“静”字治得。
◎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机括:弩上发箭的机件,引申为治事的权柄。)惟静者能看得透。
◎ 静有二道:一曰不入是非之场,一曰不入势力之场。
◎ 学须静,静可以一心志,凝思虑;不静则学或骛外,不能向里。
◎ 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
◎ 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 人们不会在流动的水面上,去映照自己的形相,只有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才可看清自己的容颜,也只有平静才可平息躁动的心绪。
◎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 人忙心不盲即有定力。
◎ 凡事能从容不迫,思想和判断力会加倍的迅速、正确。
◎ 让我们的心灵每天保持纯净,让我们每天尽心尽力履行义务,让我们把和平带到内在的世界。
◎ 天下事千头万绪,一个人处在其中,必须心平气和,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 性急的人成功率最小,规律而镇定的精神,可让你避免在许多极平常的事情上失败。
◎ 深思熟虑,培养自己定静的性格,才能有所担当。
◎ 心若混浊不清,你将看不到自己真正的面目。
◎ 凡事心存和乐,而不厌烦暴躁。
◎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 保持秒秒安详,是一种高级的观念。
◎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 瓜熟自然蒂落。等待成熟,有时候是一种享受,不必急于一时。
◎ 想借大吃大嚼来摄取更多滋养,有时候反而伤害胃肠。
◎ 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 内在的寂静不是理想化,也不是哲学化的幻境。它是实实在在可以感受出来的,它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
◎ 人生尽管犹若一注浊水,让它定下来,总会澄清的。
◎ 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这个定火。
◎ 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 意粗生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 宁静就是永恒。
◎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知众止。
◎ 心以收敛而精细,气以收敛而恬静,于身于家皆有益。
众生十病
什麼是佛法?
就是要讓你徹底的幸福,
徹底的安詳,
徹底的快樂,
而且用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佛法的偉大
就是在這個地方,
既現實又超越,
既超越又現實。
2014.2.2
修行的重点在降伏其心
有开始就有圆满的结束,这个是世法的常态,没有一个例外。但是每一个佛弟子来到这里,都有殷切的期盼,也就是对法上的需求,每一个人来都希望法喜充满、满载而归,不但拜佛、念佛充满着庄严,也要对佛教的解理上去契入。
今天早上义工问:开悟是不是明心见性?
开悟跟证悟是不一样的。
开悟是在解理上了解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他说得到,但是还是做不到。因为有种子跟习气。
在《成唯识论》里面讲:种子跟习气太微细、太难断了,必须到八地菩萨以上才有办法,太难!
所以说,开悟是见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是理上。
但是要完全落实到行,所谓的知行合一、解行并重,唯佛一人。
什么是佛?什么是证悟?
证悟就是说得到就做得到。说不贪财色名食睡,他是真的不贪。
开悟不行!开悟是了解这个解理,说不要去贪财色名食睡,他看到好吃的东西,还是会想吃两口。所以开悟只是「知」,在「行」的部分还是没办法。证就不一样了。
这个证悟又有两种:
小乘的证悟,极致是到阿罗汉果,证一切法无生。
大乘的证悟是究竟极致,那么就是自觉圣智达到圆满,自利利他,利行圆满。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唯佛一人,只有佛有办法。
所以这个是有一点分别。
你们只要好好地闻法,接受师父的教导,就省下四十年的时间。
我从大一到今天,整整四十年,历经种种的辛苦,阅读种种的经教,或者是体悟,把这四十年的心得,用最短的时间跟大家汇报一下。
修行的重点在于降伏其心。这个伏,要人字部的「伏」,这样才符合佛的意思,不是服从的服。降伏其心要用「伏」。伏,就是整个压下来。意思就是说,修行的重点在降伏我们的心。
由于众生没有办法一下子降伏其心,所以念佛、拜佛、礼佛、敬佛、敬法、敬僧,一步一步来。
这些相的东西,都是一种方便。既然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些佛事当然也是水中月,梦中的花,一样的道理。
但是,如果能够体悟圣道,这个水中月的道场,就变成如来藏、清净的道场。妄心则妄用,真心则真用。所以,万法不在相的论断,而在心性上的体悟。因此,修行人首重降伏其心。
当我们能够降伏这颗心的时候,就了解如何不再过痛苦的日子。如何不再过自己煎熬的日子。如何不会再折磨自己。所以,佛陀不会折磨自己,也不会煎熬自己。更不会过痛苦的日子。能够降伏其心,内在充满着幸福感跟安详、佛心、真心跟佛性,是真正找到了生命的平衡,也找到了幸福的感觉。
众生皆有病
如果没有学佛,不管你拥有什么,都不可能有幸福的感觉,因为,时时刻刻有一颗无明的心、没有智慧的心,抱着这个遗憾的妄心、分裂的妄心,怎么能够过幸福的日子?拥有再多的财产,也没有办法过快乐、幸福的日子。
什么是佛法?
就是要让你彻底的幸福,彻底的安详,彻底的快乐,而且用在每一分每一秒,用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佛法的伟大就是在这个地方,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问题是:要降伏其心很难。具体而言:心有病就不能成佛。所以佛陀在经典里面讲:全世界每一个人的心都有病,不是重病就是中等的病,要不就是轻病,或轻微的病,只要卡到小小一层、微少的无明,统统叫做病。
佛陀说,整个宇宙的众生,没有一个心是没有病的,只是重病跟轻病而已。心灵既然有病,所以我们要降伏其心。因此,修行的重点,就是如何来降伏自己的心,而不是降伏外面哦!
外面这个是相的东西,他怎么样都不可能圆满。你今天做到死,还是有人批评你。因为它是相的东西。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相是有缺陷的,它是对立的,有能所的。唯有我们圆满的清净自性,才有办法离开这个能所,离开这个缺陷。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大家为了生存尔虞我诈,你骗我,我骗你。大家戴着一个假面具互相欺骗,这个就是人类!
但是学佛不可以这样子,要用真心、本性,来面对一切众生。所以,真正开悟的人,这一回就来真的。众生都是来假的,他的心都是妄心(就是无明)。但是大悟见性,他是来真的。真如本性时时刻刻现前,秒秒安详。
我们既然降伏其心,要了解心的病,是什么病使我们没有办法成佛、解脱,没有办法让我们过快乐的日子?
底下是简略的分类,如果你有以下这些毛病,只要有其中一项,你负面心情的能量、情绪就无法控制,成佛就没有任何的希望。
由于在座学佛深浅不一, 要讲得更具体一点,大家比较容易听得懂。如果你的心有这十种心病,就不可能成佛,你过的日子是一种负担、煎熬,内心里面给自己压力,钻牛角尖、观念错误、情绪失控、失眠,要吃药,最后得忧郁症,忧郁症又没有办法治疗,到最后就会跳楼自杀,逼死自己。
因此佛法不只是解救人类的心灵,还解救人类的肉体。我们的医学多么发达,发明了这么多的药,但你认为能够治疗一切的病吗?不可能。
要是能治疗一切病苦,医院为什么愈开愈大?这就表示病患越来越多。
换句话说,医院开得那么大,能解决生命的迷茫吗?没办法。能够解决生命、肉体真正的痛苦吗?没有办法的。
有一个治疗忧郁症的医院院长,每天都安慰这些忧郁症的患者:「哎呀!一切都好,放下,放下。」最后这个院长自己跑到顶楼去跳下来。
专门在帮助忧郁症的人,帮助不了自己,因为他没听到佛法。
有十种病症,都是负面的能量,对你的人生不但没有帮忙,而且夹杂着痛苦,会混淆你心灵的阳光,会混淆你的情绪,让你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