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参赛好诗沈俊杰之
《题画母投怀照》
江山携手
沈俊杰先生原诗:
题画母投怀照
望断天涯痛断肠,
可怜孤苦小儿郎。
经年不近娘亲味,
画母投怀梦亦香。
点评:
母爱是阳光,母爱是甘泉,即使画饼充饥,也要让母爱的阳光温暖一颗孤独的心,让母爱的甘泉滋养一株弱小的苗,这诗,相信是噙着泪水写出来的,就这么感人。
浅析:
画母投怀照,记得那是一幅反映中东战火背景下失去母爱的孤儿渴望母爱的照片。在冰冷色调的地板上,画着一个戴着头巾、面带微笑的母亲,一个小孩脱掉鞋子,蜷缩着躺在“妈妈”怀里安静沉睡。照片十分震撼人心。沈俊杰先生这一首题图诗,可以说,抓住了这幅照片最震撼人心的情感灵魂,用文字拓展了照片所要表达的主题,颂扬了母爱的伟大与温馨,也从无字处抨击了那些造成儿童失去母爱的人世间种种罪恶,诸如战争、灾祸,乃至社会分配不公致严重贫富分化部分家庭陷入困境年轻妈妈长年打工在外留守儿童得不到母爱也只能在梦想中索取亲情等等。
题画诗,题照片诗,通常有二种写法。一种是贴近画面、照片里的内容,准确地把握住画作或照片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将其挖深、讲透。另一种是剪取所需,借题发挥,拾取画面上或照片上的景物,作另一番解说,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沈俊杰先生这一首题图诗,属于前一种,忠实于照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但凭借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将其深化、意象化。
首先是用一个叠用“断”字的描述句子来刻画照片里“小儿郎”的悲凉景象。“望断”和“痛断”,两个“断”字的叠加使用非常给力,既显示身世及遭遇的极度可悲,也有悲怆气氛逐层添加愈来愈浓的意味,惆怅与无奈把一个幼小的生命抛弃在痛苦的深渊。正是因为“望断天涯”,终于到了无论如何也没有奇迹出现的时候,这时的“痛断肠”便是真真正正的绝望了。次句承接下来,叙写这“望断天涯痛断肠”的竟然是一个“可怜孤苦小儿郎”。原照片里,似乎是一个小女孩,但用“小儿郎”把画中人物普及化、不胶着独一角色便更有普遍意义(但这里把“可怜孤苦”点明出来似乎过于直白浅露,让读者自己获得这一感觉要好得多,是以陈述句“可怜孤苦小儿郎”不如改用设问句“谁家有此小儿郎”)。这二句是贴近照片画面来写的,到了第三句时,诗笔一转,凌空宕出,离开了照片画面:“经年不近娘亲味”。这一句是专为结句而铺设的,带有想象的成分。因为结句“画母投怀梦亦香”是这照片也是这诗最震撼人心的地方,要让这一层内容这一层含义能让所有的读者都能理解都能接受都能信服,第三句如何铺垫,最关紧要,作者在这里采取的铺垫手法是“给个理由”。有了一个无可置疑的理由,就象作者手里握住了一把坚硬的弓,结句之箭便可以有力地发射出去。因为前面的“望断天涯痛断肠”和“可怜孤苦小儿郎”都没有直接挑明“缺失母爱”这一情节,所以,第三句以合理想象的文笔给以补充说明,然后结句点题唱出全诗最强音,这诗的脉络便一气通畅了。
“梦亦香”三字也是诗人的合理想象。尽管是画饼充饥式的一种甜蜜,但毕竟可以通过梦境慰藉一颗无所归附的孤独心灵,可以通过梦境宽解一份永远实现不了的渴望。但这种哀情出以乐笔,读来便倍加苦涩难堪,这正是催人泪下的笔法。
这首七绝,是传统的起承转合最常见写法。所谓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承句稳健,上下相生;转折要轻悠不着力,善于蓄势;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些,作者基本是如法炮制,所以诗作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言语浅白,通俗易懂,加之诗里有诗人一份悲悯情怀的融入,读起来便更加亲切感人。
诗作者简介:
沈俊杰,字圣通,湖北孝感人,汉族,中共党员,咸宁市商务局副处级退休干部。曾任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华诗词网》执行坛主兼联版首席版主十年;咸宁报业集团所属咸宁论坛之“咸宁诗联”版首席版主十年。2020年(含)前,先后担任《咸宁诗词》《咸宁诗联》《潜山诗词》《潜山诗联》主编。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咸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咸宁市潜山诗社社长;咸宁市老年大学诗词班教师;《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有《联言对语》《以言集》《以言又集》《以言再集》《漫谈对联艺术的诸多讲究》《赋体入门指要》《散曲概述》等专著面世。还曾参与《鄂东南女子诗词选》《古今诗人咏咸宁》《咸宁市对联集成》《诗咏香城泉都系列丛书》的编纂工作。并主编《庚子壮歌》《风雨同舟》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