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文化馆 2022-04-20 11:26
喜鹊,头、颈、背、双翅、及尾为黑色,项下腹底为白色,尾远较翅长,雌雄色相一同,喜鹊还叫喜虫,又名喜神。喜鹊自古以来深受中国民俗文化的钟情与偏爱,从而寓意呈祥,内涵丰富,更有神奇。俗语说“五喜不请自来,家中能人辈出”,这其中一喜说的就是喜鹊,喜鹊是爱憎分明的化身,善恶有知的神雀,预祥通吉的“报喜鸟”。喜鹊离不开村庄,喜欢在庄头村尾的高杨上垒窝架巢,常在墙头屋面落脚。喜鹊风度翩翩,形神俊美,以与美好情景相连和神话传说与生俱来,更以情高义广构成传统意识形态上的主流价值,深植于民族情感和文化心灵。深沉厚重的中国人文情节赋予喜鹊丰富的想象和精神张扬,是国人深明大义,忠贞爱情,维护家庭稳定和婚姻完好的真谛。喜鹊不似燕子,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更无嫌贫爱富之好,喜鹊无畏酷暑严寒,不惧风雪雨霜。
驻村帮扶的2018年秋后,镇上会后集聚的大院子里,白杨树上叽叽喳喳热叫不停,我急忙再看究竟,三四只喜鹊正在热欢热叫。周末回家,第二天早晨喝茶,我正给母亲叙说着见到喜鹊的欣喜愉悦,忽来“嘎嘎,嘎嘎嘎”的叫声,我急身快步院子里,正是一只喜鹊飞过院顶,我兴奋的高喊“喜鹊”。好个喜鹊,家里正逢大喜,大龄青年的侄子说成了媳妇,要送礼去呢,我满怀惊喜的给母亲再表喜鹊刚过头顶的喜庆兆头。可母亲心里明镜似的,“好的很,这门亲事好的很。今天你们去了,大吉大利,顺当的很。”
往后常见两只喜鹊在路沿场口扑叫翻飞,冬天树叶落尽,蓦然发现高杨上两只喜鹊已在垒巢安窝。2020年农历四月,四只黑白分明,惹人眼目的小喜鹊出窝落地,那个亲亲喔喔,相互嬉戏的“热乎劲”可够热闹,这一家子,连同父母要六个呢!庄上一下子平添了几十年少有的生气儿。知冷善热的庄户人,都在为这难得“稀罕物”的再现,神奇雀儿的安家留后而百感交集,欣喜叹然,喜鹊一去往返就是三十年啊!可年轻人们哪里知道,这“吉祥鸟”淡出我们视线的当中,渭源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生存危机。
1995年全县大小河流全面干枯,连旱三年,合抱之木竟有枯死,到处荒山秃岭,不成景象。庄稼连年欠收,北部干旱乡镇不时绝收,开春有时无法下籽播种。许多水草丰美之地,成了鼠祸相闹,争夺地盘的堡垒,那可真恶人眼目。曾经的清流满目之处,竟然人畜饮水发生严重困难,灌溉区没水可灌,两座水库有时见底,由此导致的民生问题和严重困惑,戳人心窝。震惊当时的“121”雨水集流工程,正在这时由甘肃省委省政府以集资募捐的形式发起。在我县连峰路园等地,农户外出逃荒不是稀奇事,年景不好,乘早上武威“要馍馍”,不时耳闻。
春天“沙尘暴”,更有“龙卷风”,夏日炎炎,酷暑难当,秋天二十四个“秋老虎”多有光顾,冬天不见个“雪花”,河滩难见个“冰渣”。渭河上游一直沿袭传承着“腊月八打冰”的习俗,给厅屋各处献放冰块,以示降祥纳瑞的期许,这一人老五辈的“老习惯”,最终因连年打不到“一块冰”而无奈放弃。儿时七十年代,父亲给我钉有冰车,大冬天的星期日就是最快乐的时光,从“后河亭”庄里握着冰车,一直去了禹河湾,开心的时常忘记了吃午饭。一切都成了美好记忆,随以败兴的同时,真感后怕慌恐。所有的败象都是不祥之兆,自然界里许多集聚着美好意义和文化意蕴的现象,一同枯萎消失。
这种惊人的变化,有如一场不堪回首的浩劫,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严重挫伤人们的生活信心,可谓“惶惶不可终日”。晚间中央1台新闻播报,陕西西安发生人饮水困难,遭遇到了几十年未遇的夏秋特大干旱,人们排着长队提着水桶和塑料大桶等待打水。渭水是陕西水源的主流泾脉,上游全面断流,可以想见下游情势堪忧。有关专家更是语出惊人,对大气变化的预言和断言耸人听闻,可言之凿凿,有关气象的各种数据累计日益复加,人们疑惑纳闷,这天地不会崩坏,上苍不会绝人吧!
绝不可让这种恶劣天气继续肆掠横行,绝不能让自然环境持续恶化败退。县委县政府铁心丹丹“生态立县”,全社会决意诚诚“生态保护”成为声势浩大的集中行动。坚持“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集中造林,包片成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封山禁牧”,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进行面山绿化,保证树木“成活率”,大旱死苗,死了重载。想尽一切办法,必须栽成栽活。先打“水平沟”,再挖“树坑窝”,背水上山,浇水覆膜,定期浇水补水,栽种一片,成活一片,缺苗补栽补种,秋季补植补造。每年春秋两季造林任务十分艰巨,植树就是压倒一切的工作任务。挥锹轮锨,背苗背水,比拼显风采,造林写风流。干部群众齐上阵,工商学农抖精神,城乡处处党旗飘,各个山头人攒动。
严密步骤,注重细节,从集中挖苗拉运到栽进坑窝,要严格缩短时间,保护树根马虎不得,得用草绳扎紧。加强造林管护,加大偷盗砍伐森林树木和破坏林草的一切行为。实行严格的森林草原防火制度。
不信青山不回头,誓叫山河换新颜。天随人愿,自然又发生了悄悄的变化,许多久违的现象近年渐渐回归,雨水逐年增多。奇迹出现了,山山现绿荫,处处有变化,各种稀奇的鸟儿相继出现。春夏之日的黎明,早晨五点左右,鸟儿说学逗唱,把你会从熟睡的梦里唤醒叫起。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导思想和基础定位,在赢得未来的前景规划中,渭源已经拥有了一批属于自己的主打项目和“拳头产品”,以文化旅游项目为引擎,“渭河源”大景区为龙头,斥巨资精心打造渭河“风情线”,建成以“灞陵桥”公园为“名片”,老君山释、儒、道宗教文化活动场所,弘扬“道法自然”的县城观光景观,更以国家级森林公园莲峰山,高山仰止首阳山,白云仙居太白山,松风波涛秀峰山,十里一线天井峡,深谷幽景网子场,形成了“名山秀水迎远客,文化领舞推盛宴”的基本格局。
会川罗家磨被省城大专院校绘画写生的师生青睐相中,县上紧盯旅宿需求,积极引导扶持当地群众改善提升家庭条件,创造经济实惠的农家服务,增加经济收入,培育壮大基地。由此绘画采风,摄影休闲,成为以师生暑假,节庆长假为稳定客源,靓点突出的精神领地,情感的家园驿站。
南往黄香沟,万亩青年林雄宏,自然灌木林恢复盎然,森林和草原相互依偎,豁人眼目的自然风光,夺神心魄。这里盛夏透凉,金秋硕人,212国道深穿过境,时有车停十余里,意畅分水岭的热目景象,这里成了悦人心灵的长廊,免费的风景大餐。深景入闺去,双门踩浪来,你若还兴致不减,可登上前去,去找廋骨嶙峋“敢问天”盘古论世,这是三州五县的“盖主”,它会给你登高望远人入云,群峦尽在万壑间的高瞻,给你超世拔俗,意悠远上的不凡。峡城亦有水碧天,洮河流珠在渭源。
渭源以资源为依托,历史为根基,文化为统揽的支柱产业,成为日趋成熟的文化旅游事业,尤以其厚织人文情怀,力伸文韵根脉,突显大渭文化而先声夺人,占据精神高地。在已经完全熟化的旅游市场中牢牢的扎稳了自己的脚跟,实现了经济成倍增长,旅宿门票和相关链条收入节节攀升的局面。
欣看盛世,胜揽春秋。渭源生态环境的良好转化和历史轮回,只是定西市历经沧桑而不改磐石之志,艰辛卓绝却使山河改颜换色,在自然环境迅速衰退,生态恶劣变化的严重危机当中,打了一场跨世纪“阻击战”的一个真实缩影。
“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在今天五竹寺山脚下,曾发生过一件惊世骇俗,言说至今还扼腕痛惜的不堪。是说1958年,约十来个人用了半月的时间,将一棵四五人合围的松树砍倒、锯板、拉运,当成了一座二楼的楼板。
自古以来,农民烧柴火“在山靠山”,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方水土似乎已经养活不了一方人,自然的循环赶不上人们大肆砍伐和竭尽抛掘的速度。今天渭河源“大景区”除却人工栽植的部分云杉,以及下游五竹国有林场,方圆几十里山头全被剃成了“光头”。
今天的“生态文明”成果来之实属不易,“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毫不动摇的推进“生态文明”战略进程,以实现永续发展的美好远景。
大江南北,神州神韵无处不在,天南地北林海茫茫,高原海子,湿地湖泊,尽在碧波荡漾,各种珍禽鸟类种群逐年增多,欢歌起舞在相聚的天堂,给国人带来无尽的追畅和情感的放样。
作者侯自成: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应急管理局干部,关爱生态环境,关注生态环境变化。以当地绿色发展为依托,畅想“美丽中国”,大江南北铺展盛世画卷,渭源必将成为甘肃旅游名县。县委县政府强力实施文旅融合品牌战略,精心培育支柱产业发展,渭水一方情怀梦寐,必将为盛世中国填上一颗陇上明珠,绽放它应有的耀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