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 蒋瑞华
主编: 徐庆生 李晓红 武汉军 蒋瑞华 李新萍
刘建朝
收集: 刘建朝
制作: 武汉军
柳韵诗社每日古诗诵读(51)
【导语】
我们已经读过了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知道他一生遭遇过数次贬谪。其中有两次都是和裴郎中一起被贬。《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这首诗就写在第二次同和裴郎中被贬谪之后,我们来分享。
【原文】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译文】
傍晚在江边送行的人散尽猿啼阵阵,
我独自伤心江水只是无语东流,
一同遭贬你将去的地方更加偏远,
青山万里绵延只有一叶孤舟远去。
【鉴赏】
这首诗诗人写给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裴郎中,情真意切。
第一、二句“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猿啼”是一种凄哀的声音。在郭茂清的民歌中有两句:“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由此可见猿声的凄楚了。在这种令人黯然神伤的环境下,诗人接着写到:流水依旧,不为谁的牵挂谁的担忧而停止或放缓,人却不能抑制伤心。诗中用两个“自”,以水之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第三、四句“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诗人与朋友同处困境,而裴郎中将去往更远的贬谪之地,此时自己的苦楚跟朋友的相比已经不足道了。他更担忧友人的安危,顾虑友人日后的孤寂生活。诗人的感情扩展到深处、广处,那种深刻、丰富、同病相怜的不舍之情自然流露。
全诗写景、写声、写情,虚实相生,衔接自然,有如白话,却情挚意深,的确是佳作。

上榜诗人
李新萍,孙树桃,徐庆生,苏万贵,武汉军,朱云,吴殿尧,贾晓春,李玉珍,赵志祥,于恩生,王铁英,王书成,徐建云,胡光阳,鞠代运,王淑舫,王大博,刘建朝,宇平,李晓红,李广涛
步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韵,诗友习作
一、李新萍
1)冬
枯枝败叶满山头,河水成冰不再流。
喜鹊登梅欢峻岭,工人伐木造新舟。
2)春韵
李新萍
黄鹂翠鸟落枝头,山涧清溪静静流。
歌曲动听传遍野,姑娘俊俏荡轻舟。
二、孙树桃
送友
春花月夜别江头,人面模糊泪己流。
此去何年君再见,千山万水隔行舟。
三、徐庆生
1)过长江三峡
万里长江有尽头,向东一路朝海流。
途经三峡无猿叫,江面寥廓好行舟。
2)谢广涛兄连题五诗
广涛诗海引潮头,文笔超群自一流。
但得君兄题雅唱,扬帆荡桨走轻舟。
四、苏万贵
晚眺
夕照秋风叶满头,长河望断水长流。
暑尽寒来归雁去,怡情垂钓有扁舟。
五、武汉军
春韵
阳春布谷落枝头,俯瞰微波水自流。
竹笛声声惊倦鸟,渔翁惬意荡轻舟。
六、朱云
1)不忘先烈歌颂党
学习先烈不低头,解放民族热血流。
饮水思源焉忘本,千秋万代颂红舟。
2)首次乘船出海
不知深浅站前头,激动欢呼顶水流。
大浪袭来趴一片,多时走路像摇舟。
七、吴殿尧
1)快意晚年
乘车迎日过桥头,凌水宛如脚下流。
丝乐萦迴何惧远,人生快意有扁舟。
2)诗韵晚年
搜腸索句在心头,晚岁欣然入雅流。
目染耳闻无近远,吟诗赏读坐欢舟。
八、贾晓春
送女儿上大学
分开情景永心头,掩面衿伤双泪流。
此去南方求学路,漂零好似一孤舟。
九、李玉珍
初别父母
初离父毌不回头,独自伤心把泪流。
远去求知千里路,长江渡口坐行舟。
十、赵志祥
游京杭大运河
运河远去望无头,白鹭翩飞水自流。
两岸柳稠栖唱鸟,碧波含笑衬行舟。
十一、于恩生
别友
江水低吟搅心头,难别挚友泪暗流。
今朝散去重聚远,朋踪淼淼似孤舟。
十二、王铁英
游武汉长江大桥
站在龟山望下头,烟波浩渺水平流。
江桥雄伟两山跨,游者拍完乘小舟。
十三、王书成
寒食节祭扫
寒风祭奠上坟头,儿自伤心泪自流,
往日音容犹在耳,一壶老酒送仙舟。
十四、徐建云
桂落何方
吐芳老桂压枝头,疾雨扫过随水流。
欲问君行何处去?思亲远走赶车舟。
十五、胡光阳
大海归渔
摇波奋桨立潮头,大海渔家泛激流。
起伏涛中西照近,金光银烁满归舟。
十六、鞠代运
登山
晨曦踏雾上山头,鸟瞰蜿蜒壑水流。
借问农家何処有?药童指向一青舟!
十七、王淑舫
送儿参军
送子参军未转头,衣衿掩面泪偷流。
分离此去何时见,万里征程一叶舟。
十八、王大博
渔期解禁
江河解禁抢潮头,网捕漁虾奔激流。
散尽商声如万福,收来海味满千舟。
十九、刘建朝
1)黄河
黄河东去不回头,一路喧嚣入海流。
浊浪欢腾常毁岸,浑波浩荡欲倾舟。
2)作别
桥边作别几回头,愁似滔滔渭水流。
眼望南天飞独雁,心随白浪逐孤舟。
二十、宇平
勤学
学诗作对上心头,相互研磨意识流。
有路书山勤是径,无涯学海乐行舟。
二十一、李晓红
夕阳梦
几许银丝染额头,时光犹似水奔流。
慕唐循古夕阳梦,诗海徜徉驾逸舟。
二十二、李广涛
1)与老妻
人生哪得再从头,逝去年华逐水流。
幸有老妻终不弃,伴吾风雨共同舟。
2)游河口
掠空鸟浪过桥头,潮涌辽河入海流。
情不自禁吟钓雪,烟波掩映打鱼舟。
3)读李清照一剪梅
痴情牵挂在心头,花也香残水也流。
无计消除留恋意,奈何独自上兰舟。
4)三峡
骇浪惊涛拍岸头,青山如壁大江流。
今朝虽是猿声住,仍有观光载客舟。
5)达摩渡江处
六合长芦刻石头,达摩一苇渡江流。
探亲旧岁经过此,曾坐津途摆渡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