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寸之间有诗意
王晓军
有幸得一方歙砚石,石色乌黑,石质坚韧,润密,成山水状,九分天然,一分人工。置于案几之上,观赏之,顿觉方寸之间似有人涉足,抒怀踏歌,沉醉其中。
纵观之,其石犹如李白所见天门山之壮观和长江之水浩荡奔流之情景。水至此,豁开雄峰 成山门之状,夹江东流又成回旋之势,夕阳紫霞,隐约可见李白在山的对面眺望,两峰对峙,隙间有一孤帆自西而来,意境天成,李白脱口而岀: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岀,
孤帆一片日边来”。
此时此景,被李白定格在这“望天门山”歙砚石中,流传至今,我得之,能不幸乎。
此歙砚石若置于眼前俯看,则又是另一番诗意。半山腰间似有十里桃花坞,山根下,砚池宛如一潭碧水,微波不澜,一帆载一人欲行将行,似在遗憾怅惘中,曙光微雾,忽听岸边半山处传来熟悉的声音,哇,正是期盼中的声音把遗憾消解弥补,邀请自己来皖南泾县游玩的朋友汪伦来为我送行了,真是喜岀望外。乘船欲行的正是唐朝诗人李白,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船首尾揖手额拜,感慨道: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镜头切换角度, 你瞧那汪伦,急步高歌,情之真切,手挥臂舞,不止于挽留。此歙砚石的山景水意又把当年汪伦和李白的友情刻录下来,如瘦金之镂,传世之作。今我得之,岂不美哉。
此山不言,知李白涉足其间,我在看:当年李白他立于哪峰之巅望天门?天门之下水激流,波澜壮阔成一景。天门险,水之湧,夕阳远眺,渐渐一帆舟。
此山不语,知王伦踏歌送行,我在寻:哪坞桃花引客来?哪个万家酒楼有酒煮?那个李白真痴情,汪伦邀他他就来,汪伦不送他不走,一缕明月照谁心?一段佳话传千秋。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的这句诗就是这方歙砚石的写照。它让我天马行空,与古人诗意相逢在山水之间,在方寸之中畅想遨游。
美哉,实在是太美啦。

作者简介:王晓军,微名,晓军,山东济南人,现已退休。热爱文学,退休后拿起笔来练习写作。

诵者
任然:播音主持资格教师,喜文学,爱朗诵,痴禅音。在文字间游走涂写,阅他人,观自心,不惊不扰。愿以真诚之声,传递大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