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天堂也有你的书房
作者:张世启
朗诵:相逢一笑

“我知道,他们将要去的那个遥远的地方,既艰苦而又充满了风险。我虽然本人因身残而留城,但我的心里却始终对他们有着深切地同情与牵挂。”这是王文升在《十月十三日,北去的知青专列》散文里的一段话,没想到他用这篇文章与我们永诀。
看过散文,我兴奋地写下留言,还与文升通了电话。而在转天晚上,刘士友打来电话,告诉我原塘沽一中六六届初三一班同学圈的讣告:王文升因突发性心脏病,于10月14日下午3时与世长辞,享年72岁。噩耗传来,我一下子陷入悲痛之中。我拿着手机,对着文升微信的头像,悲痛地用语音来诉说:“你答应的帮我把样书校正完,怎么半截就撂挑子呢……”
我和文升因文相识,由文生情。

1991年初,我在塘沽区委宣传部工作时认识了塘沽化工厂的党务干部、高级政工师王文升。他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思路开阔,文笔过人,常有论文发表,是塘沽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我还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这个全国有影响的刊物上看过他发表的论文。
1993年4月,我调到天津开发区工作,和文升缺少了联系,偶尔去塘沽残联看看他。我记得送给他一套天津开发区文联主席李东辉主编的《滨海新锐作家文集》。
庚子鼠年的初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武汉。我被逆行而上的白衣战士所感动,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创作了诗歌《你是老百姓心中的一座山》,受到读者的好评。我翻看读者的留言,一个熟悉的老面孔浮现在面前,这就是多年没有见的王文升。见字如面,我急于和老朋友联系,于是从菊英大姐那要来王文升的电话号码,和他通了话,并建立了微信。

2020年4月,我把散文《故乡往事三则》发给文升,请他提些意见。文升不仅在文字上认真把关,还从网上搜来三幅图片,作为文章的插图,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我们相互切磋,定稿后再发给塘沽论坛(现为滨城文汇)周秉耘总编辑。
文升给了我创作的热情。在文升的激励下,一篇篇散文、随笔、诗歌发往《海的女儿艺苑》》《滨城文汇》《远方诗歌文化传媒》和《中老年时报》等媒体,三年来就发表了三四十篇,广受读者和听众的好评。
文升为我的文集倾注了的大量心血。汇集多年,特别是近三年的文学作品,我有了再出一本文集的想法,在第一次去文升家里时,我提出请他作责任编辑的要求。文升可能考虑到自己身体不好,推脱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

文集的书名我定为《幸福的感觉》,这是书中一篇随笔的题目,文升也赞同。这部文集篇目总计72篇(取我今年本命年72岁的数字),其中散文35篇,随笔17篇,诗歌20首,我按作品的体裁分别发给他。文升作为责任编辑,他在语法修辞和遣词造句上下了一番推敲锤炼的苦功。在我与九州诗词社的合同定下来以后,文升婉拒了别人要他修改文章请求,专心校正我这部文集。有一次,他用手机版一连发来修改后的7篇文章,我看到发来最后一篇文章的时间是凌晨3点,吓了一跳,自语道:“这老兄真是不要命了!”我怕他身体吃不消,打电话劝他。后来我从别人那里得知,他由于连续超负荷的工作病倒了,在家输液,我听后既感动,又内疚。一个年过七旬的残疾人,只为了文友的一声相托,你信守诺言,不分昼夜地抠文字,这种高尚的品德怎么不令人感动!我身体也不好,出行不便,没有到他家去看望,只是从微信里给他转了一些钱,表示一点心意。

中秋节前,中国文化发展出版社给我寄来《幸福的感觉》的样书,封面庄重大气,题字端庄秀丽,吸人眼球。这个封面也是文升多方比选设计的。样书拿到手,我就想第一个送给王文升。我和士友一同去中建幸福城文升的家,我把文集递给坐在轮椅上的文升,他端详着书的封面,又仔细翻看书的内容和插图,连声说印刷质量好。我请他对样书进一步校正,他答应了。临别时,我附在轮椅上,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没想到,这个拥抱竟成为两个挚友的永诀。
文升,你走了,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那个地方是仙境,叫天堂。那里没有战争,没有病毒,没有痛苦,没有风险,却是祥云缭绕,鸟语花香。你爱学习,那里也有你的书房,品茗博览书籍,挥笔续写华章,好不惬意!你不会寂寞,也不会孤独,爱你的人,牵挂你的人,就是精神的力量 ……
2022年10月16日 于雅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