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 蒋瑞华
主编: 徐庆生 李晓红 武汉军 蒋瑞华 李新萍
刘建朝
收集: 刘建朝
制作: 武汉军
柳韵诗社每日古诗诵读(49)
【导语】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历来为后人推崇,今天我们读他的《从军行》(其四)
【原文】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长云:层层浓云。
2.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
【译文】
青海上空战云弥漫雪山无光,
一座孤独屹立的城池遥对着玉门关。
将士们身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铠甲,
不打败进犯之敌决不返回家乡。
【鉴赏】
这首诗是乐府诗中描写从军生活的代表作。
第一、二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写出各个不同方位的要塞,我们感觉到了战区之大。战云笼罩下的青海湖,湖的北边是绵长的祁连山。过了祁连雪山,一座孤城耸立于河西走廊的无边荒漠,从孤城西行可达玉门关,这些都是当时戍边官兵生活战斗的场所。短短两句就对整个西北边疆千里广阔地域进行了简略概述,战争之惨烈景象更由一个“暗”字得以体现。
第三、四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是西北战场的特点,“百战”方能“穿金甲”这令人们想象战争之惨烈严酷:将士们与强悍的敌军斗,与恶劣的环境斗,在那种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将士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无畏的精神可歌可泣。
这首诗以汉喻唐,表现了戍边官兵力退敌军的必胜信心,赞扬了将士们在恶劣条件下敢于浴血奋战、为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上榜诗人
苏万贵,徐庆生,李新萍,刘建朝,李玉珍,武汉军,朱云,王铁英,王书成,王聪颖,于恩生,李晓红,王淑舫,鞠代运,胡光阳,王大博,吴殿尧,孙树桃,宇平,贾晓春
一、苏万贵
庆祝党的二十大
复振中华万仞山,雄心何惧百重关。
今朝盛会筹新策,不捣黄龙誓不还。
二、徐庆生
1)长征
草地横穿过雪山,英雄越险万重关。
共和大厦奠基者,血洒疆场几度还。
2)长城
万里蜿蜒越险山,雁门嘉峪数重关。
初时御寇今迎客,登此方为好汉还。
三、李新萍
逛韶关
城外丹枫飘漫山,带亲携友逛韶关。
心情愉快赏风景,红日偏西不舍还。
四、刘建朝
夜走蓝关
夜走终南玉顺山,遮天大雾锁蓝关。
峰高路陡森林密,驴友纷纷打马还。
五、李玉珍
送志愿军骨灰回国
抗美援朝战雪山,枪淋弹雨鬼门关。
牺牲将士留遗骨,送到家乡把国还。
六、武汉军
1)岳飞
铁骨铮铮气若山,忠贞雪耻戍边关。
惊天撼月长车驾,策马挥枪志未还。
2)辽河
武汉军
辽河源自老图山,日夜奔腾越险关。
孕育家乡田万顷,蒹葭茂密自然还。
七、朱云
游威海乳山
翁妪环游大乳山,玻璃栈道是难关。
天然景美堪称甲,乐不思蜀也得还。
八、王铁英
登梵净山
世界公园梵净山,贵阳名胜最难关。
登临路窄天梯陡,脚下接头终顶还。
九、王书成
登山望宁远城
燕岭东来连首山,烽台西望落宁关。
当年战守城垣在,今日犹闻鼓角还。
十、王聪颖
期盼
母爱慈祥父爱山,骄儿艰难过重关。
辞别一去万千里,期盼不知几度还。
十一、于恩生
圆梦
华夏复兴似搬山,众志成城闯难关。
前赴后继圆国梦,巨龙腾飞奏凯还。
十二、李晓红
1)偶悟
人生犹似上高山,心地豁然须闯关。
一世芳华弹指过,光阴谁见再回还。
2)营口情
幼年故里是唐山,地震逃生出梓关。
热土多情迎难客,如今眷恋不思还。
十三、王淑舫
游长城
长城伟岸似龙山,步履居庸入口关。
不到巅峰非好汉,凌空俯瞰美忘还。
十四、鞠代运
回乡
学业艰难如泰山,攀登就是过难关。
钻研刻苦无言累,回到家乡报效还。
十五、胡光阳
营口创城
展臂东西牵海山,多情双水胜千关。
人灵地杰雄心更,不摘金冠誓不还。
十六、王大博
登山
孤身逐日拜仙山,十里追风跨界关。
不到长城非好汉,终成夙愿把家还。
十七、吴殿尧
赞钢铁长城
钢铁长城似泰山,巍峨屹立守边关。
忠诚将士超金甲,卫国保家奏凯还。
十八、孙树桃
颂毛公
北去湘江绕万山,英明领袖出韶关。
高瞻远瞩乾坤朗,不救中华誓不还。
十九、宇平
思念(新韵)
母爱江河父爱山,艰难困苦过重关。
辞别一去天堂远,欲见只能梦里还。
二十、贾晓春
挖野菜
挖菜采芹登后山,提篮握铲过城关。
眼观手到无停歇,不久时辰满载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