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 蒋瑞华
主编: 徐庆生 李晓红 武汉军 蒋瑞华 李新萍
刘建朝
收集: 刘建朝
制作: 武汉军
柳韵诗社每日古诗诵读(46)
【导语】
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因上书得罪朝中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赴任途中,他想到先于自己遭贬的好友元稹,于是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他借着灯光品读元稹的诗卷,写下了《舟中读元九诗》,我们一起分享。
【原文】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译文】
拿着你的诗卷在灯前认真品读,
诗读完了灯快燃尽天还没有亮。
我看诗看得眼睛发疼吹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
只听得逆风吹着波浪不断拍打小船。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读君诗,忆斯人,对当时的情景刻画得细致入微,抒发了心中的种种感慨。
在诗的前三句,每句都有一个“灯”字。第一个“灯”字是掌灯阅读,从中可见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迫切;第二个“灯”字是诗人读到灯残时分,时间之久正表明思念之久;第三个“灯”字是灭灯暗坐,此刻体现出的思念是深和苦。诗人对好友的思念,由迫切到久再到深和苦,感情程度层层加深,这正是三个“灯”字连用的妙处所在。
诗人犹暗坐不就寝,面对江中不断掀起的狂风巨浪,诗人自然想到当时身边险恶的政治环境,在他心头眼底自然形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一内涵深藏的画面。在他的激愤中,既有为公的正义之情,又有于私的不平之意,满腔的汹涌澎湃,令读者沉思。
这首诗诗人以“灯”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连用三个“灯”字,句句紧密相连,读来毫无重复之感,细细咀嚼诗人句句在蓄势,最后一句感情闸门打开,曲终意犹未尽。

上榜诗人
徐庆生,苏万贵,王书成,于恩生,武汉军,李玉珍,王大博,王铁英,李晓红,咏杰,朱云,吴殿尧,鞠代运,王淑舫,宇平,刘建朝,贾晓春
步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韵诗友习作
一、徐庆生
二十大开幕
庄严报告台前读,发展方针路指明。
万众一心齐踊跃,复兴圆梦遍呼声。
二、苏万贵
1)庆祝二十大开幕
人间盛会开新宇,日朗旗扬天更明。
报告赢来雷掌动,听来字字是心声。
2)夏夜备课
诗海遨游无昼夜,灯前备课近天明。
星稀月落晨风起,遥听雄鸡报晓声。
三、王书成
秋晚行舟
夕阳尽染秋风色,野水秋波冷月明。
古寺千秋燃烛影,孤舟两岸送歌声。
四、于恩生
不忘初心
主席报告细研读,读后眼亮心也明。
不忘初心跟党走,复兴中华民呼声。
五、武汉军
庆二十大胜利召开
金秋盛会神州喜,大政方针路指明。
百姓无忧安乐业,江山遍响国歌声。
六、李玉珍
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央盛会在京城,大政方针路更明。
百姓欢歌齐庆祝,复兴路上唱高声。
七、王大博
盛会之音
京城试卷春秋读,破解周期路已明。
只有安民谋世事,才能富国验心声。
八、王铁英
二十大开幕报告感怀
盛会空前开幕喜,方针政策更鲜明。
江山就是人为本,崛起复兴传政声。
九、李晓红
1)祝贺盛会召开
民心即是江山守,立党为公方略明。
开拓创新重起步,国歌嘹亮荡回声。
2)赞紫娟
天生贤德善良淑,侍主忧愁心内明。
镇日周旋单护黛,伤悲挚姊泣无声。
十、咏杰
楞严秋苑
叶落寒塘飘月影,佛灯火树寺园明。
凄清小径枯英满,幽远泠泠暮鼓声。
十一、朱云
听二十大报告
倾听报告再复读,政策方针格外明。
使命初心终不改,人民致富是心声。
十二、吴殿尧
诗群乐
美诗佳句群中读,眼界拓宽心更明。
讨论切磋开讲座,宛如大学遍书声。
十三、鞠代运
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金秋决议在京读,大政方针路线明。
发展民生人为本,传来内外赞扬声。
十四、王淑舫
学习二十大报告有感
初心不忘多勤政,立党为公志向明。
国富民强中国梦,江山守护是民声。
十五、宇平
庆二十大胜利召开
诗群柳韵红歌唱,政策方针方向明。
喜庆二十大会议,耳边擂响进军声。
十六、刘建朝
大唐不夜城
不夜城中灯未灭,晴空万里月还明。
大唐盛世今犹在,且听晨钟暮鼓声。
十七、贾晓春
听二十大报告感赋
聆听主席章篇读,举措方针前路明。
金句频频中国梦,人心提振记宏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