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摄影家温华文
作者/黄纯斌
今年五月间,摄影家温华文约我小聚。老友相见,其乐融融。
见面时老温的第一句话:“老兄,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见你吗?”“因为今天是5月20日,我爱你。”我还来不及反应,他自问自答。说完他笑了,憨态可掬。一向文质彬彬的他,如今成了老顽童了。
老温将一袋沉甸甸的东西递给我。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他装帧精美的摄影作品集。我自然很高兴。我也涉猎过摄影,何况这是老朋友的艺术结晶,物珍情重。
老温的摄影作品全套六集,分别为《乡梦》《荷语》《山羊安泰》《金丝猴》《金鸡吉祥》和《野兰》。他长期在深圳海关处级领导岗位上,摄影仅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其现在的摄影创作已达到了如此高的境界,真是让人佩服。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比赛的重要奖项,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中国花卉协会会员、广东省动物学会会员等等。
老温的摄影作品,均取于人们熟悉且普通的素材,初看并没有惊人之处,但作者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将每一幅普通的画面赋予艺术灵魂。老温说,他的摄影创作就是要力求通过景物抓住作品的灵魂。魂是无形的,寓于有形的景物之中,没有艺术的眼光是无法做到的,这也是摄影家与摄影师的区别之处。老温的每一本专集都有很高的立意和整体的艺术构思及系统设计,有点有线有面,把艺术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我曾收到过不少摄友送的作品集,其大多数的通病就是罗列堆积照片,无法给人留下印象。老温的摄影集则不一样,有艺术的光晕!
在老温的这几本摄影集中,我对《乡梦》情有独钟。我认为《乡梦》是用摄影艺术表现乡愁的佳作。作者以留下自己童年足印的家乡梅县石坑镇为采景点,选择以洪秀全祖屋为代表的客家民居、曾经熟悉的山川河流和富有特色的风土人情,通过摄影家的视觉,表现丰富多彩的客家风情,内涵丰富,且有艺术冲击力。每一幅画面都看不到作者的脸孔,但其中都有作者的影子,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有人说,乡愁如一杯陈年的酒,让游子醉在异方;有人说,乡愁是一种特殊的记忆,那里珍藏着童年的故事;有人说,乡愁如一缕阳光,它照耀着游子的人生征程。而我说,《乡梦》犹如乡愁的艺术盛宴,能使人如醉如痴。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在他有形的身躯和无形的思想情感中都充满客家基因,否则他无法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老温是我梅州同乡。他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回梅州当地大学任教,并担任团委书记。他长得帅气,举止文雅,是出类拔萃的青年。当时我在梅州日报工作,跟他时有交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调到深圳海关工作,把守国门。千禧年间,我在深圳海关所在的街道任主要领导。一次,街道文化站摄影沙龙举办名家讲座,我和老温不期而遇,这时我才知道老温已成了摄影发烧友。摄友们时而叫他温关长,时而叫他温老师,似乎都叫得挺熟悉,挺自然。摄友们的职业五花八门,素质参差不齐。老温与摄友的交流总是谦虚、低调,富亲和力。
记得2003年春节期间,沙龙八位摄友自行结伴到云南采风,回程经过广西百色地区时发生车祸,全部人员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汇报情况的人说,随行人员中有一位我的同乡。我的第一反应是:“不会是老温吧?”后来沙龙的摄友开玩笑说:“摄影也不是轻松的行当,说不定还要流血牺牲啊!”

前些年,深圳一批文友和收藏爱好者发起成立多元收藏协会,拟任会长老田推荐老温担任副会长,并介绍说老温是其摄影老师。我了解老温,当然非常赞同。况且我也有摄影情结,记得我曾经发表的第一首小诗名就是“照相机”:“胸怀,能容万水千山;理想,创造美的世界。你是历史的证人;你是时代的画师。然而,除了工作,你从来没有开口。”我征求老温意见时,他微笑着说:“我的份量不够,还是考虑安排给其他名流吧。“他婉言谢绝了。但以后协会的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后来理事会决定聘请他为顾问。
老温平时闲话不多,但聊起摄影创作时他满怀激情,什么构图、色彩、景深、用光,娓娓道来,俨然是一位学者。他从小就有摄影梦。上小学四年级时,学校组织秋游,他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举目群山连绵,林木青翠,山坑里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天空中一朵朵梦幻般的云彩,美轮美奂,他第一次感到家乡如此之美。他想,如果会摄影的话,把家乡美景摄影下来该多好啊!工作后,有了经济条件,他便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摄影技术,从此摄影伴随他的人生。
现代职场有句名言:“你要成为名家,最好的途径就是与名家为伍。”老温到深圳工作后,视野宽了,资源也多了。他善于利用机会向行家学习,拜名家为师,营造一个层次高、范围广的摄影圈子。他吸取名家的经验,严格要求自己,在摄影创作时坚持用正片,尽管正片价格高,成本重,技术要求高,但可促使作者提高技术水平,珍惜胶卷,且作品质量好,又方便印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老温的摄影作品集,得到了行内名家的高度赞扬,现已被国内众多知名图书馆收藏。他被母校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请上了讲台,为本专业学生传授摄影创作经验。

老温告诉我,他原计划出版10本专集,但如今的认知有所变化,不追数量,重在质量,宁精勿滥。聊起摄影创作的甘苦,他说摄影创作虽然辛苦,但其中的快乐也是行外人无法知道的,行内人更多的是享受快乐。说完,他笑了,笑得很甜,还带有几分童真。




金牌主播简介
刘俊韬,笔名春晨,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拥有25年军龄,上校军衔,正团职军队转业干部。出版刘俊韬军旅文集3部——《春风化雨润冰心》《兵心兵语》《和新战友一起成长》。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工作之余常年坚持做公益,是济南市“网红”志愿者,被济南市委市政府等11部门联合授予2017年度“最美志愿者”,“最美红十字志愿者”,“最美创城好市民”荣誉称号。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文学公众号【俊韬在线】,履行一名作家的社会责任,义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编辑制作推送文学作品,2019年3月第一本俊韬在线优秀文集《遇见》顺利出版。创作发表近300首歌词,有近百首被谱曲唱响,原创音乐作品散见于“学习强国”“人民视频”“5sing音乐网”等平台,深受好评。
座右铭: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成人之美。
初心使命:用文字传播真善美,用声音传递正能量,用大爱奉献全社会。

《九江文学社》微刊编委会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杨成贵 丘新梅 余斯文 傅塘根 沈志昂 许峰 丘国华 陈新良 李延录 倪金茂 张晓元 刘长江(通辽) 丘昭骏 李小燕 郭仁炳 徐和勇
顾问:刘长江(四平),易顺天 张升 马艳峰 吴生泉 王述成 王勤 王长顺 徐明 郭洪森 王楼 叶新华 王立田 萧海玉 杨成宝 尹连荣
微刊主编:洪新爱
微刊副主编: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微刊编委:洪新爱 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吴生泉 肖海玉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胡杨 徐明 尹连荣 张丽贤 朱德天 张安敏 石慧
组稿:放飞 石慧
编辑制作:杨柳风 一束暖阳
《九江文学社》平台主播
六妹 姜军良 刘俊韬 慧贤 叶子 传奇 紫薇 杨成宝 董琦 郭俞君 星辰 玉兰 曹钧 上善若水 扬帆起航 虹霞 阳光 楚楚 虹 小丫 春 鸿雁 云丽 细雨 王文盛
九江文学社
微刊编辑委员会
2022 年 3月执行
于2022 年9月6日更新
组稿:放飞 石慧
编辑制作:一束暖阳
图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