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李象群院长领衔鲁迅美术学院集体创作的《追梦》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成钢教授领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集体创作的《伟业》,以汉白玉材质立于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室外。
近日宇达青铜文化公司受李象群院长和曾成钢教授委托,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将两组雕塑缩小至长3米由青铜铸造,并陈列于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追梦》 长3米
鲁迅美术学院李象群院长领衔
鲁迅美术学院集体创作
陈列于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

《伟业》 长3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成钢教授领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集体创作
陈列于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
《追 梦》
鲁迅美术学院李象群院长领衔鲁迅美术学院集体创作的《追梦》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进取、不断追求,向着一个又一个高峰迈进的昂扬精神风貌。
大型雕塑《追梦》重点表现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满怀对建设美好国家、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在百年接续奋斗历程中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毅前行的豪迈气概。它以“团块结构”作为主体造型语言,73个人物形象融入主体之中,形成团结一致、阔步前行的恢宏阵势。
作品中,56个人物形象代表了56个民族,将各民族的生活场景、民族风情进行了诗意化表现。14个职业人物代表涵盖农民、工人、新经济工作者、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军人、科学家、法官、医生、教师等,此外还有4个儿童形象。其中,汉族设计为农民形象,也就是说,这一个人物身上有双重形象。整体加起来一共就是73个人物。
“追梦,我们一定要奋斗,要不懈地努力。”谈及创作感想,李象群说,“中国共产党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彪炳史册,新时期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隽美画卷正待继续描绘。《追梦》必将以其强烈的感染力、感召力和审美意义,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和催人奋进的力量,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伟 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成钢教授领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集体创作的《伟业》时间跨度自20世纪40年代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作品集中展示这段历史时期内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宏大场景,其中,新时代以来各行业群众的精神面貌是表现的重中之重。
雕塑最终表现65位人物形象,全身像31人,半身像34人,男性47位,女性18位。人物身份定位包括:台胞回大陆、农村改革、工人、维和部队官兵、港澳人士代表、艺术家、高铁乘务员、解放军战士、作家、解放军战士、农民、工程师、个体服务业代表、党政干部。
雕塑通过微小人物与微小事件案例,凸显新时代建设过程中的典型成就。如“大学生村官”“扶贫攻坚”“邮政快递”“援外维和”“体育精神”“台胞归国”“建设绿水青山”等,每个人物都昂首挺胸露出微笑,内心的自豪溢于言表;所有人抬头向前,双眼微眯眺望前方,象征对伟大复兴的希冀与憧憬。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上矗立的《信仰》《伟业》《攻坚》《追梦》四组大型雕塑,分别对应“四个伟大”主题,276个人物与583块汉白玉融为一体,讲述着中国共产党100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

《追梦》
顾问:贺中令;领衔主创:李象群;
主创:洪涛、李遂、朱光宇、吴彤、沙泉、商占祥、张伟
雕塑艺术学院集体完成
汉白玉雕塑
2021年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伟业》
领衔主创:曾成钢;
清华美院的教师、博士和硕士集体完成
汉白玉雕塑
2021年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