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之神州涌丰泽 代有鸿鹄展鲲鹏
||侯自成原创 文艺作家 2021-06-18 05
【阅读点亮渭源】征文一等奖作品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胸怀天下者以苍生福祉为志,历经艰辛卓绝;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为旨,初心永志从未改变。“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赢得了更多惊奇和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羡艳,国人无不深沉思考,追溯民族复兴的崛起之力,回望建党百年奋斗历程。从苦难到辉煌,以千疮百孔之破败,满目疮痍之怵目,百废待兴之困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艰难困苦中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勇于变革,改革开放以奋起直追和全面领跑的速度实现经济“跨越式”的发展,从而使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精神“世界观”发生巨大飞跃,民族自尊性空前高涨。
“人民有信仰”,全社会越来越清晰的认知和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要绝对的优越于资本主义。中国制度的“罗盘指针”穿云破雾,党的行动指南和前进方向引领民族复兴势不可挡,爱国主义的思想建设在全民心中根深万丈,红色阵地和党的堡垒作用形成强大气场,全国“一百多处”红色基地人如潮涌,深感岁月静好的人们由衷的缅怀英灵,今天的盛世中国正如先烈们为之抗争和付诸生命的遗志所愿,人们情深意切声声表达祝福,祖国母亲吉祥!九千多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斩钉截铁齐声共呼“忠于人民,忠诚于党”。
科技强国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共同理想,激情和梦想碰撞,追逐与奋斗飞翔,个人价值将完全服从祖国发展需要,以“青春之我”书写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的勇于担当,“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和备受摧残,积贫积弱,贫病交加。东方故国的海岸炮台和国防城池一次次被西方列强用海舰大炮轰于坍塌,夷为平地;进以一次次惨绝人寰的屠杀屠城,强盗和野兽横行,大肆蹂躏和侵害荼毒之能。中国人倔丧悲哀之时,似乎以此陷入了“群体性”的神情麻木,一蹶不振的样子。孙中山先生为此痛心疾首:“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中华民族真的就此要坍塌沉沦下去吗?历史的回答是“不会的”。
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东方大国是一头“雄狮”,它只是在人类文明漫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稍许“打了个盹”而已。民众的懦弱迷茫,则需要灵魂的再塑和精神的再次构架,点燃民族希望需要英明的主张和卓越的领导者。
复兴之光 穿透世纪耀华夏
“凤凰涅槃,复兴之光 穿透世纪耀华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1917年,一位24岁的青年写下了一篇《心之力》,何为心之力?该篇以“中华复兴之力,民族崛起之力”的铿锵誓言,心血澎湃于中国,精神桀骜张扬于世界。他的老师学界名流杨昌济先生给这篇作文100分还仍觉不够,再加5分,105分。这篇作文的作者就是青年毛润之。“人民领袖不是神人却胜似神人”,革命有“理”而“得胜”,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作为党的核心领导,他光辉的思想和英明的主张指导和引领了中国革命的成功,领导和实践了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党的第二代核心领导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他卓越的领导能力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历经百年风雨,穿越世纪的苍茫;他以无与伦比的才情和非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华夏儿女的全力拥护。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毛泽东思想的结晶,是毛泽东巨大的历史贡献,也是党的思想精髓。坚持毫不动摇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一代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重要方略和不变的精神砝码。今天党史学习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学的就是毛泽东思想。
望功追远,福祉千秋。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幸福所做出艰辛卓绝的努力,留下深重的脚步已经成为穿透历史的足音,有如激越奔流,遂成铭刻心灵的记忆,使国人坠入难忘的深邃。
2018年6月,笔者由我单位水务局派出,县委组织部下派到我县祁家庙镇郭家山村驻村帮扶,而今山乡化茧成蝶般的蜕变,巷道硬化串户项目的开展,已经是山连着山,川连着山。太阳能灯“豁亮”人心,人们言说不尽的是心里的舒坦。“农产品”随时外卖拉运早已不成问题,不少农户已有小汽车,有些牌子有点锃亮“豁眼”。新建的幼儿园一点不比城里差,必备的设施和开心的玩具一应齐全。群众老远就和驻村干部打招呼,干部们最欣喜的就是这种“善缘”,千千万万干部“下基层”,丰富了人生履历,增长了工作才干,一同升华着忘我的情感。三年脱贫“攻坚战”,一户一策精准发力。对照致贫原因把脉开方,“两不愁”强神固本,“三保障”力给劲伸贫困。项目引领集聚种植养殖,小额贴息贷款上门服务。公益岗位家门就业,集体经济入股分红。技术培训无偿开展,焊工驾证最受热捧。劳务输转补助晋渭务工,扶贫车间扎根家门情意融融。大豆洋芋种植进行奖补,药材扩面尤显腰包外鼓。“小规模”养殖见效最快,“8+1”多胎羊增栏最是喜人。特色种植声名远播,香菇种植俏走多城。房屋改造立足补助,易地搬迁插花安置最是幸甚。破解疑难总有千方百计,兜底保障紧贴孤寡残疾。打击村霸惩恶治乱群众拍手称快,整治优亲厚友正风肃纪,生态宜居推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尽在“美好向往”的全力推升。村医诊疗室,小病不出村。村务一事一议,党组织阵地活动凝神铸魂”。精神文明花开烂漫,民俗活动精彩纷呈。
心怀北斗 情有万千写砰动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人从“吃不饱”到吃饱肚子,再到一举攻破贫穷的最后顽固堡垒,经历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还有生死输赢的斗争,才有了今天的这般风清气正,朗朗乾坤。人心思齐,国运昌盛。原来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更“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与核心作用。星空璀璨的夜晚,乡下的小院里笔者思绪畅然,揣怀踱步,意悠出神。主宰了中国命运的毛主席啊!您可不就是民族精神的魂魄,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吗!星空最亮的北斗,仰望再叩首,天耀中华。然而居心叵测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挖空心思企图抹杀伟人的历史功绩,诋毁您老人家在人民心中的绝对威望。可真是“蚍蜉撼树”,也不看看天安门广场每天排队瞻仰拜遏主席的长龙,从祖国四面八方每天潮水般赶往“韶山冲”感恩铭怀的群众。
任何零敲碎打和旁敲侧击伟人,污蔑英灵的人和行为,都是极其危险的;这些鬼魅就是将要捉拿的“孽障”,人民的敌人。
任何恶意损害革命烈士名誉和玷污攻击英雄主义的行为,都是狂妄无知之徒,要依法严厉打击和惩处,“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这一论断,是独具法眼的交底,对后世的肿肿告诫。
回望历史 岁月弥坚显昭彰
作为60后,怎能忘记,普遍不能温饱的农业社里,翻年开春青黄不接,三年两头要吃“返销粮”,不时吃到“救济粮”直至八十年代。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人民共和国最困难的时候,从北大校园回来没有吃饱肚子的毛泽东之女李娜,打算在家里来填饱肚子,可从厨房里出来一脸悻悻无奈。而此时已经吃过晚饭的毛主席竟然装作没有看见,着意用报纸堵住了自己的脸面;他还主动连降自己工资三级,就连建国后最爱吃的一口“红烧肉”都在“厨房叫停”,一个大国的领袖,竟然对自己约束苛刻到了这种地步。国人明白,全国人民“吃不饱”肚子,您老人家也吃不下去啊!我不禁热泪横流,身心疼痛,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人民无比崇敬和爱戴的领袖,在“三年自然灾害”面前,以超常的坚韧和高超的风范,同样与贫困做了一场决以输赢的斗争。
日月无悔,天地钟灵。而此时远在延安梁家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当今总书记习近平,同样吃不饱,一样的吃糠咽菜,可什么活都得干,挑粪除草,拉煤砸夯,有些农活不会干,就得虚心向父老乡亲们学习。一二百斤重的麦捆,挑起十来里路不敢歇息,放下就怕撞掉麦穗上的颗粒,换肩挑担磨破了肩膀,只能咬紧牙关。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一块来的知青通过各种途径,招工、当兵、提干都走了,这些好事没他的份,他是“黑帮子弟”。就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他依然嗜书如命,博览群书,有个“针缝儿”的时间也要看书学习,他更喜爱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论十大关系》等光辉名篇,尤为更甚的是诗词,情不自禁之时在窑洞内外放声高读朗诵。
“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有的艰辛并不影响他对党的至诚崇敬和对组织的渴盼向往,青年习近平先后向党组织递交入团申请书8份、入党申请书10份,他的入团入党,就是这样要比别人“难上加难”。习近平被群众推选当上了大队书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办沼气、打井、办铁业社、缝纫社;开代销店、开磨坊;种烤烟,还搞河桥治理,可这种大胆的举动,在当时不知要冒多大的风险。在国家“以粮为纲”的政治要求下,他带领群众打坝修梯田。《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在延安梁家河实现了人生的触底,这是对我国农村基层社会深层的探底。
7年艰辛努力,劳动实践和勇于担当创造丰富成果,给一代领袖人物的成长凝成一条清晰的深重脉络。革命圣地,中国革命胜利的摇篮,延安老区为共和国孕育了“新时代”的领路人。
气贯长虹 丹心永志照乾坤
习近平在梁家河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带领乡亲们打井,大冬天钻进刺骨的冰水里,以至落下腿上的毛病。这使我想到了小学课文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1934年4月,毛主席在江西瑞金沙洲坝,一天傍晚,他办完公事从外面回来,看见乡亲们从塘里挑的水很脏,这“不干净”的塘水会影响人体健康,他决定要让乡情们吃上干净清洁的井水”,便亲自勘察水源和选择井位,挽起衣袖,卷起裤腿,带领乡情们挖成清澈甘甜的井水。当地人饮水思源,在井旁树起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德泽永世,英贤一脉。胸怀天下者情系苍生,伟人功德九重,润之神州涌丰泽,代有鸿鹄展鲲鹏。
泰山巍巍,昆仑莽莽,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如日中天。2012年11月29日上午,“十八大”上刚刚获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带领新的十八届政治局常委一班人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只见他情势如虹,思绪纷飞。深情的亦用毛泽东的“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充分表达砥砺奋进的豪迈和家国情怀。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实地考察引洮“圆梦工程”,走进田家河乡元古堆村马岗老汉家里,从水缸里舀起一瓢水,尝了一口说道:“这水味道不错”。山欢水笑之时,人们奔走相告,陇原沸腾。
渭源县是国务院扶贫办重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同属“六盘山”扶贫开发片区,各民族人民闻讯无不欣喜欢颜。这天是农历小年,他给相亲们带来了过年的年货。村里447户人家,每家2袋面、2桶油、20斤猪肉、1床棉被、4副春联、3斤水果糖、3斤大板瓜子,给每个学生娃娃发放书包、文具盒、词典各1个,这是习近平给村民送的年货。敦厚的渭源人由此揣到了自古未有过的酣畅。
千折百回,世纪苍茫。曾经的驻村扶贫者情开波澜,心神高昂。“脱贫攻坚”破除小康之路上最后的顽固壁垒,消灭贫穷,实现人类社会最大的公平。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古往圣贤想象,人仁志士不懈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发展的农村贫困问题,全力补还了“历史的欠账”。
“道路自信”的领路人引吭高亢,“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文化自信”的意气风发,砥砺国人精神飞张,让我们激情奔流,积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以“人民美好向往为奋斗目标”的百年大党,而今正如青年拔俊,踌躇满志,背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的美好向往”,踏上历史“新征程”,迈开追远“新步伐”,其事业永无止境,初心永志坚若磐石,神州四海安泰祥和,福泽永驻九州万方。
渭源县应急管理局 侯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