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把件趣谈
王晓军
我有一块玉石同体的手把件,伴随我有十年了,我习惯置于枕下,早晚把握几下,一是练练手劲,二是看看抚摸长了,是不是会有包浆出现,让它也添加些岁月感。
这块玉石同体,外形像一条鱼,工匠稍加雕刻,鱼嘴,鱼脊,鱼尾,就呈现出来了,胖敦敦,憨呼呼,甚是可爱。
它并不值钱,可我却喜欢。玉面透着油光,温润可手,石覆掩着玉的边缘,像画面,如乱石堆砌,显得嶙峋。
它给你一种神秘感,它从哪里来?它为何玉石同壁?它是怎么演变成这样子的?再过几万年或上亿年,它会通体为玉吗?
玉对着太阳,它能透光,石却不能。但你不知道,这石的表面下,可能就包含着玉,但你也不敢说,经历琢磨后,它表层下面就是玉。它给你思考的空间,如人性的多样性,多面性,复杂性,在这块玉石同体的手把件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更有趣的是这块玉石的鱼腹面,像是两幅立体的山水画。
一面是环山围绕的港湾,与底部岛屿有一石堤相连,上接黄山碧水,下与半岛毗岸;另一面,山石堆顶,璧立千仞,下临深渊,碧水清潭。水从山根绕行,或有浪花拥挤,似有水雾侵岸。天地之气魄,山水之壮观,集一玉石之间,可谓神工鬼力。非人工巧匠所能为。
有人说,玉不琢不成器。玉石合体应该怎么琢?这玉不附石无以成器,这石不依玉也难登大雅之堂。感谢匠人独具慧眼,让玉石同在,留一块赏石在人间。
石包玉透着温润,玉含石知其根基。石知玉价值不菲而不离左右,玉知石不离不弃而抬其身价。经过匠人一番琢磨,虽是手中把玩之件,也给人以生命的启迪。
或许人生的价值或知遇大都如此,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优与劣,强与弱之间的平衡,成就了一个个风流人物,是非泾渭,留身后若干话题,尽管让世人评说。 
所以,它会让你从它身上看到自己,你或有冰清如玉的品质,也或有顽石般的个性,但顽石比玉坚硬,而玉一定比顽石温润。
但是我想说,它给我的启示是,做人要如美玉在世,冰清玉洁,不染一尘;做事要如磐石坚定,扎实稳定,信仰不移。

作者简介:王晓军,微名,晓军,山东济南人,现已退休。热爱文学,退休后拿起笔来练习写作。

诵者
任然:播音主持资格教师,喜文学,爱朗诵,痴禅音。在文字间游走涂写,阅他人,观自心,不惊不扰。愿以真诚之声,传递大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