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乡 村 的 炊 烟 》
作 者:于 家 荣
那一年,大舅家表妹结婚,应邀去参加婚礼,在农村小住几日。那几天,大舅家好吃好喝好招待自不必说,许是新换环境的原因,每天早晨睡不实诚,便早早起来,到村子里走走。
农村的空气就是好,湿漉漉的,细品,在凉爽的感觉中仿佛有一点甜味儿。村子里的水泥路也都被雾气打湿,没有一丝灰尘,像我们城市的马路上刚刚被洒水车洒过水一样。往远看,村外的树林被雾气笼罩着,朦朦胧胧,像是隔着一层白纱,很好看。

毕竟是农村,各方面环境还显得非常凌乱,几乎全都是平房,大街小巷都不很干净。农村人勤快,大概惦记着起来后要干一些农活,所以天刚放亮家家生火做饭了,于是家家户户房顶上就飘起来炊烟,有很多家庭养着鸡、猪、狗、羊等各种生灵,于是早晨空气中还散发着潮湿的牲口粪便气味,街巷里的公鸡懒懒地啼着,狗在房舍的台阶下缩成一团睡觉,老母鸡蹲在屋旁树的枝桠上也在睡觉。就是这样的清晨,家家户户的烟囱里,有炊烟弥漫着,清晨的雾气就显得格外重……

带着审美的眼光去看,清晨的炊烟是最美的,这景象在我们城市里几乎已经消失了。淡淡的蓝蓝的炊烟,在农家小院里的房舍上、绿树上弥漫,让人联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待晨风吹来,村庄便脱去轻纱迷雾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时,拍翅的鸡,蹒跚的牛,乱窜的猪,屋顶的炊烟,无不显示着生气盎然,醉人眼目。尤其是公鸡们拍着花哨的翅膀飞到墙垣竹篱上自豪地叫过之后,往往要缠住看上的母鸡嘻戏一番,更是渲染着乡村清晨的气氛。这样的早晨,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愉悦。

吃过早饭后,除去到地里干活的人,村子里在家的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外加几条好事的狗,都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地方闲聊。老者们脸上一律皱纹密布,那皱纹最深的差不多就是村子里最老的老者了,不时地给旁边的晚辈讲出个关于村子从前的故事……
这时的太阳是懒懒的却是一副乐融融的样子。
黄昏的炊烟,从高矮不一的房顶袅袅升起,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那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越发显得古朴、恬静、美丽动人。烟缕渲染着黄昏的景色,田野里的人们在炊烟的呼唤下,开着蹦蹦车的,背着锄的顺着村道走回来。顿时,牛的哞哞声,蹦蹦车的隆隆声,狗咬声,鸡叫声,人们说话嚷叫声……将炊烟下村庄的黄昏变得充实起来。

夜幕就像块黑布似的以看得见的速度从西面走来。使得小村里的炊烟正在缓缓地融入夜幕,被无边的夜幕同化。接下来,吃过晚饭的人们带着炊烟的乐趣,陆陆续续地来到村中心的一处小广场,围在一起一顿天南地北的海谈。常有些不知深浅的女人们前来围观,这时调皮些的男人免不了会说几句荤话让大家笑笑……
不知道这里的炊烟在他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但对我来说,却很有感触,即便是我们的城市生活已经没有了这种炊烟,但这景象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曾经有过,那是我们的城市好似一个“大屯子”,早晨也有炊烟飘渺,也有鸡鸣狗叫,所以我依然固执地思恋着当初故乡的炊烟,感觉那氤氲在心中的情结,无法用其它再美丽的东西所能取代。

我在大舅家忽而觉得,炊烟是乡村自然的表现,更是生命的音乐。它谱写的是盘中丰盛的餐,歌唱的是丰收的礼赞。只要炊烟一起,大舅妈的手就忙成了一对翻飞的蝴蝶,摘了地里的菜,舀了缸里的米,洗净,淘清。或蒸,或煮,或炒,或炖,那白菜、萝卜、辣椒、茄子、豆腐等等,忙到一桌子饭菜端上来,大家就张开大小不一的嘴,开始集体大行动——吃。那摆着的即是丰盛的菜品,也是亮晶晶的亲情、热情和幸福。那嘴里咀嚼的、畅饮的,则是光灿灿的勤劳、美味、盛情和甘甜。而生活的手,又是永不停息的水车,不停地转动,抚弄乡村的四季,盘动日月星辰,那栏里散欢的猪、圈里养着的鸡、河里游动的鸭、塘里欢快的鱼,坡里放牧的羊、仓里装满的粮,就成了生命的五线谱,乡村不老的歌,保证炊烟连绵不绝。只要人间烟火不断,生命就生生不息,生活就滔滔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