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到了大同,很顺利就找到了李天铭的姑夫秦孝文。对部队上的人李天铭早已不再是陌生和恐惧,他而是大大方方的被伯母蒋翠花领到姑父面前。秦孝文笑呵呵的面容令李天铭心里升起几分敬意。蒋翠花让李天铭叫人,“叫啊,还害羞是吧,”蒋翠花这时候对李天铭已经心生好感,她对秦孝文说,“孩子他姑父,你看这孩子行吗。”
秦孝文说:“怎么不行,我看行。”这时候,李天铭冲着秦孝文大声地喊了一声,“姑父!”秦孝文说:“免了。我听说你从前在机枪连干过。”李天铭立正向姑父说道,“报告姑父,小的是在机枪连干过。”秦孝文马上纠正道,“什么小的大的,我这儿可没这个规矩,这样吧,要不要把你的四伯父也一块叫来。”蒋翠花问,“怎么,老四也在你们这里。”秦孝文说:“天铭的四伯父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中尉排长。”李天铭心里挺乐,他想,原来到这个部队上,家里的亲人有好几个啊,真是太有意思了。
秦孝文一看李天铭有点滑稽的表情,心里马上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他说:“天铭你这小子可给我记住,在部队上讲的就是纪律,你如果有违反军纪的时候,我照样六亲不认。”这番话倒是把李天铭一棍子拍醒了。他对自己过去在部队上的表现有点欠意,毕竟当逃兵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情,那么现在在司令部当上尉参谋的姑父面前,还没有谁把李天铭的短处说出来,在秦孝文的眼睛里,李天铭目前还涉世未深,有些事情实在是有些怪不得他,比如当逃兵,这件事情说起来虽然有些忌讳,但是,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孩子还小,还得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
秦孝文站在一边不停地和蒋翠花两个人谈论着事情,还是有几句话传到了李天铭的耳朵里,比如孩子这两个字是他们两个人说的最多的字。李天铭也不是傻瓜,他已经从孩子这两个字上面品出了家里人对自己的关怀和寄托,包括伯母蒋翠花对自己的信任。说句实话,蒋翠花已经把李家后来者居上的希望完全放在李天铭身上,就像押宝似的。如果仔细回想起来,李天铭的爷爷李宗法养了四个儿子、三个姑娘。在四个儿子当中数李子直最熊,但是到了李天铭这一辈上,应该说有可能出现转机,就是好钢的话也得需要慢慢锤打呀,所谓千锤百炼就是如此。
不多一会,李天铭的四伯父李子兵到了。秦孝文说:“现在咱一家人在这兵营里团聚了,有啥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李天铭仿佛觉得出现在自己眼前的这一切挺新鲜。家里和家外,里外总有别嘛,或许是这一回李天铭跑对了地方,现在暂时还看不出来,说穿了,家里的亲戚你要是总麻烦他们的话,他们是不是以后也会嫌烦。怎么不会。会的。李天铭现在好像积累了一点社会经验,这些经验在他没出来当兵前是一无所知。
在李天铭面前,一个是上尉参谋的姑父,另一个是中尉排长的伯父,像这种情况,至少没有人再欺负他李天铭。这个保护伞使得李天铭在心里平静不少,他拉稀屎的病也好了。其实人在某种情况下的心理紧张也会使人出此洋相,从前有人说某某人吓出一堆狗屎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秦孝文说:“天铭,如今你到我这里来,心里就不用怕了,我和你伯父会根据你的情况,给你安排一个适当的工作。”只见秦孝文把伯父叫到房外,悄悄地跟他嘀咕一番,然后又看见秦孝文朝司令部走去,约摸过了抽一支烟的工夫,秦孝文便面带微笑地跑到李天铭跟前,说:“至于你的工作,我已经和司令部里的人商量好了,你暂时先到司令部的野战医院去当看护兵,先在那里干一段日子。”
过了一些日子,正好赶上1937年7月,遇上芦沟桥事变,当时,29军军长宋哲元已经发展到4个师,一共有3万多人的兵力,便在北平的宛平县和日寇激战,晋绥军所有的部队都出动了,这时候,野战医院也向绥远方向移动,先到丰镇,后来又到了集宁,收容伤病员的工作也不轻巧,李天铭不仅要把自己一方的伤员送到医院,他还要把被晋绥军俘虏的敌伪军伤员,也要一起送入医院。李天铭一面看护伤病员,一面还要学医,他每天都在为伤病员包扎伤口、换药,给他们送饭送水。
在那一年的7月底,日本军队陆续从自己国内和我国的东北等地增调了第五、六、十、二十师团;独立混成第一、十一旅团到平津地区,再加上原来的天津驻屯军,他们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十几万人。
到了1937年9月中旬,李天铭所在部队的野战医院又转移到绥远省的政府院内,他们在那里住了大约有一个月,便开始将伤病员送到山西的后方医院。到了那一年10月,野战医院除少部分医官随部队从杀虎口进入到山西的左玉县,李天铭也随医院从包头南海子黄河渡口坐船顺着黄河下游来到山西的河曲县住了半个月,然后又到保德县的硕口镇住上一个月,接着又来到军渡渡口,对岸就是陕北吴堡县的文家川。
这一天,八路军359旅留守处的一艘木船靠岸,从船上跳下来几个人,他们来到高处眺望了一下,然后朝晋绥军的野战医院走来,医院领导赶紧迎上去,两双手握在一起,只听院领导吩咐李天铭和几个人一块坐船到对岸去,那里有几个病人,你们先去看看,然后再多带一些药品和食品过去。李天铭随船来到对岸,这么一来二去就熟了。
又一天,八路军留守处的领导将李天铭喊住,“小李子,你过来一下。”李天铭应声过去。“来,坐下,今年多大了。“十八。“想不想到我们这里来啊。”“这。”“是不是没想好啊。”“嗯。”“我说嘛,我看你工作很努力。”“那是我爷爷让这么做的。”“你爷爷呢。”“去世了。”“来,喝点水,唉呀,我看你小伙不错,将来肯定有出息,不过,哎,不说了,你回去再想一想,愿意不愿意来我这里,八路军369旅,哈哈,好,你回去想好了再说。”
八路军的部队就在吴堡县文家川一带驻防,,时常有小船来往两岸运输物资。李天铭所在的野战医院在绥德和吴堡两地,除了给八路军战士看病,并且还将一些药物送给八路军。
那一天,八路军留守处想让李天铭留在他们部队。李天铭回到野战医院却遭到院领导拒绝,“最近几天,部队要有行动,我们野战医院也将随部队一起行动,在这个关键时候,你提出这个要求,看来不合时宜,再说,我听别人说,你们的亲戚都在我们这边,你去那边干什么,你还是放弃这个念头吧。”
作者:王荣根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