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李天铭到了应县的南山峪口,正好遇上晋绥军73师193旅393团3营机枪连在招兵。李天铭走到穿军装的人面前,人家问他多大时,他竟然回答,“十八岁,因为家里穷,没得吃的,所以就想出来讨口饭吃。”好像没费什么口舌,李天铭就被部队留下了,后来,李天铭才知道,部队当时招兵是根据自己需要出发,可以自己到各地去补充兵员,李天铭被分配到机枪连。
晋绥军73师当时驻扎在南山繁峙县城,繁峙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北靠“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它和应县、浑源县相接;南依“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东邻灵丘县和河北省的阜平县、西界是代县。繁峙县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是一个狭长的滹沱河谷地,它也属于是忻定盆地的一个边缘部分。3营机枪连就驻扎应县的南山峪口,当时正在修筑内长城工事,防御日寇入侵。
李天铭从老兵嘴里知道了长城的军事意义,它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它又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后侧纵深配备的机动部队,它可以适应战事,但是长城还不是唯一防御的最前线,它是一条攻击的起跑线和交通线;在古代,游牧骑兵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但是对于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因此长城的修建,的确能够有效的抵御日寇的侵扰。
又过了一段日子,李天铭所在的3营被调至山西和河北交界的灵邱县境内,继续修建长城国防工事,(灵邱县现属山西大同市管辖)。“李天铭!”老兵刘大向厉声地吼着,“你眼睛瞎了是不是,你把土往那儿扬,”说完,刘大向走到李天铭跟前,朝着他的屁股就是一脚,“你个软蛋,你这个又会吃又会拉的怂包,看我老子不打你,你白天扬我土面,晚上又拉裤兜,你想咋地?”李天铭当时只顾埋头弯腰撅着屁股在用锹搓土,他不知道有一锹怎么就扬在了老兵刘大向的身上,当时刘大向正从上面经过。
刘大向又踢了李天铭一脚,说:“我打死你这个吃干饭的。”几乎是一阵暴打,李天铭心里至少是这样认为,到了晚上,这不争气的肚子又开始想拉稀了。李天铭在被窝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么这里没有他所想象的好人呢,比如像学校的语文老师郑居之,还有董尚品这样的人,至少现在还没遇到过。
李天铭在睡梦中,好像记得爷爷李宗法曾经跟他说起过的那个孙子兵法的最后一个计策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如果在这里被老兵欺负打死的话,自己宁可愿挨饿逃回家去。一个新兵如果逃回家之后被部队抓回来的话,等着的将是严厉的惩罚,当然打骂是避免不了的。李天铭闭上眼睛,他在三思,然后逐渐进入梦乡,在梦里爷爷好像给他指引了一条出逃的路线,先是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然后又要渡过一条不算太宽的河流。梦里的情景就这样非常清晰地提示着李天铭,要跑就现在跑。李天铭悄悄下床,他装着出外上厕所的样子。爷爷啊爷爷,我可是继承了你的遗传基因多一些,而不是继承我父亲的,父亲有癫痫病,谁像他就得倒霉死了。
李天铭趁着夜色朦胧,拔腿就跑,如果自己身上挨了枪子,那也是活该,命里该着哇!这句话爷爷从前经常在自己面前提起过,或许当年爷爷不留意说过这些话,可是这些话一旦从李天铭的耳朵里听进之后就绝对不会忘。他一边弓着腰跑,一边还在想自己长大了肯定会像爷爷李宗法那样有本事,甚至家业要比爷爷开的加工米面行还要大。李天铭参加部队就是要行军打仗的,他一看部队吃的也是玉米面,这才知道当时的部队生活也非常艰苦。
这么说来,李天铭是因为在部队上吃不好就当逃兵了?还不止是这些,李天铭心里明知道自己到部队上去是想要啥的,首先是吃饱穿暖,然后就是能把他当人看待,不要动不动就对自己拳打脚踢,如果偶尔打几回踢几回也就得了,还打起来踢起来老是没完,这可就伤了李天铭的自尊心。
李天铭蹲在草丛里发现没人追上来,前面营房依然是一片漆黑。看来爷爷讲给自己听的那本“孙子兵法”起作用了。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如果一味责怪父亲李子直的话,是不是过于没良心,有点。李天铭从家里逃出来当兵的那天,李子直还躺在床上直犯迷糊,伺候父亲的那个人肯定是母亲。无意中,李天铭从心里涌起几份酸楚,他觉得自己不应该跑出来当兵,而是要留在家里帮母亲一起好好伺候父亲。
李天铭一边翻山越岭,一边在心里偷偷后悔,可是眼下的李天铭他知道,自己已经在部队上挂上了号,上了部队的花名册,这可由不得自己了。李天铭好像在这个时候也想到了当逃兵的后果。但是逃都逃出来了,还想什么后果,如果知道后果的话那就不跑了。
作者:王荣根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