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柴草诗潘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云不是云,看海不是海,雾里看花,雾非雾,花非花。用禅意之顿悟看山看水看雾看白云,只要心自有风,那眼前将是另一番天地。有风你便是那翻腾的云海,无风你便是那远山的黑黛。
蓝宝石般充盈了水的龙脊山光水色逐渐退去,墨绿色山体呈现眼前。薄雾、轻烟悄悄填满大山的沟沟壑壑,但与云端之上又被一层玻璃色空间隔开,云端之上似万马奔腾,鸦色幡旗密布成列,猎猎振动。站在山顶观龙脊,我一向是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区分云与雾的。
我阅读过许多有关研究龙脊气候的文章。壮美的龙脊梯田是风云雨露雕刻形成的,无疑这成了重要论述。龙脊梯田的形成既有气候因素,也有地理因素。南方的梯田多种水稻,无水之地就不纳为田。一方面,龙脊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其中山区独特的小气候发挥了关键作用,海拔高低落差形成了独特的立体气候。山脚或低山区的较高气温将河水、溪流等水系大幅度蒸发,大量水蒸气随着热气团逐层上升,在高山区受到冷气团的压迫和冷却,形成了终年缭绕的云雾,经再度冷却凝聚成雨,降落在高海拔山区的树林中,被树木吸收贮存,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式沿山坡流至山脚,为梯田的灌溉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水源条件。千层万级的梯田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云与雾的结合可以说是上天赐给龙脊最美的礼物,风雨是龙脊的灵魂,云雾是龙脊的点缀,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你看,山的尖端被云雾缭绕,山好似冲入云霄之中,这景致比画更有灵气,比诗更具诗意,看上去略带朦胧,置身其中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其实乌云早就在另一山头蓄积,久久不动,直到天色暗下来,才见大雾漫起,看那来势汹汹的风,定是大雨来临的前奏。游人纷纷逃离,我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也消失在遁逃的脚步声中。
我所在的观景台,是一个被我命名为云端之上的E米阳台,背靠悬崖,悬崖边上建有一栋民宿,民宿的侧面连着一条羊肠小道,穿过林带之后就不再设护栏了,真叫一个“高处不胜寒”。真想把设计师臭骂一顿,来时需小心翼翼,唯恐人仰马翻;现已是满头大汗,后背不由又生出一丝飕飕凉意。

雾,里三层外三层将山峦裹住,龙脊般的山隐隐潜藏在层层放下的帷幔里。仔细去看好似八抬大轿里的新娘,窗纱不经意被风掀开,露出动人的脸庞。
雷鸣电闪,狅风肆虐,天地吹响冲锋的号角,在我抵达民宿的刹那,大雨已是倾盆。窗外连天接地的白茫茫,像一块流动的瀑布。风铆足了劲将乌雨云吹向另一个山头。雨好像跟我有仇似的,断断续续直到天明。
明早看日出的计划想必要成泡影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天快亮时,风停了,雨也停了。
天上的云排列依然很浓很厚,雪白的云团像海浪一样在空中翻滚着,碰撞着,拥抱着,虽然没有海的蔚蓝,但它有海的浩瀚、海的气势,临于云海之滨,寻一处“观海”佳地,看波涛汹涌,看此起彼伏,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云以山为体,山以云为衣的绝美画作。日还未出,东方染红了一角,风与云在较着劲,眨眼间,云的破缝处泻下一缕阳光,帷幕随流云变化缓缓扩大;白色的晨雾从山谷轻轻上扬,曼妙地划过村庄、农田、丛林。云与雾表现出来的动态美,大大丰富了山水风景的表情和神采,同时还衍生出了日出文化。龙脊神奇之处不仅仅凭借秀甲天下的梯田征服观众,还有那瞬息万变的云海和那飘移不定的薄雾更让人着迷。它给龙脊增添了一层诱人的艺术魅力。

有诗词《思南国》为证:晨雾天山水相融,梯田层叠砌云间;朝阳初放映春色,绿笠棕衣耕万里;稻花香飘蛙声闹,吟诗欢颂南国情。来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桂林龙脊梯田,我劝你多住上一段时间,不然你体会不到龙脊的真正风采。梯田灌水时节,雾气迷漫,益于观日出云海;插秧时节,田里的水倒映着蓝天,一条条水路像甩出去的水袖,人牵着牛、牛拖着犁缓缓耕来,身后便扬起阵阵水波;秋收时节,雾锁金色大地,丰收的歌谣唱醒大山。
给自己腾出点时间,我踏上了继续书写龙脊的征程,不为捉风捕影,不为出彩点赞,只为等风等云等你等日出;觅一处清凉安谧之地,用禅意之心静观日出云海。原来云端之上别有洞天,有蝶飞凤舞,有群龙戏水;那么云端之下呢,隐隐藏着锦绣龙脊河山。很多人去龙脊明明看到的是山,而我看到的是海;很多人去龙脊明明看到的是云,而我看到的是影;很多人去龙脊明明看到的是田,而我看到的是水;很多人去龙脊明明看到的是雾,而我看到的是花。
听摄影好友说,桂林龙脊景区开放之初当地还是挺原生态的,连公路都没通,到达龙脊需徒步翻山越岭,由于路况不好,雨天时崎岖泥泞的小路成了考验他们毅力的绊脚石,为了能拍摄到好作品,连日下来,脚都磨出了厚厚一层茧。
摄影好友的经验告诫我,苦尽一定会甘来。所以徒步旅行自然而然地成了锻炼自我的一门必修课,所以每到一座山,徒步登顶成了日常。因为徒步旅行,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由于天空突然放晴,户外活动的人多了起来,透过落地窗的玻璃看去,那云端之上的E米阳台已被游人挤得水泄不通。环顾四周,云端之上白云翻滚,排山倒海,气势磅礴,群山之间,薄雾弥漫如轻纱一般,微风掠过,薄雾轻盈飘逸,让人心旷神怡。云雾中的龙脊一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
雨过晴天,带上一家老小或约上三五好友往山间小路走一走,寻找童年的记忆也挺有趣的。路是泥铺就的,脚往路面走,泥一踩就会往两侧隆起,泥将鞋底包裹住,由于吸收水分后的泥具有粘黏性,你往前走得越急越是觉得有人在身后拖后腿,人走过处留下一排参差不齐的脚印,释放出一股乡野的味道,泥土略腥却莫名抚慰人心。
云游龙脊,人们只顾寻求视觉上的刺激,大多来去匆匆。我建议你别走太快,慢下来,用心去体会。雨后踏青,借泥的粘黏性,我稳稳站在斜坡上,从一排低矮树林的间隙看去,云雾飘带缠绕着墨绿色的山体。这山高大挺拔,山峰披白戴绿,看起来十分清秀,准确地说更像是一位极具灵气的乡间女孩,我敢断定她就是常在龙脊金江踢踏清水的背篓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