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松五 徐淑霞
一、风趣
“趣”老头,说的是阎兴业老师。趣,可组成:风趣,童趣,乐趣。咱先聊一聊阎老师的“有趣”。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阎老师趣解他的微信号“二毛羔”仨字。他一本正经地说:二毛,在古汉语中,特指老年人。由黑发到白发,黑白参差,故称“二毛”。“羔”,小羊羔,昭示着生动活泼,生机勃发的现状。自己年龄大了,但童趣未泯。你看,有诗书果腹的人,连微信名都与众不同,显得调皮捣蛋,又传播了知识。此时,现场掌声一片。你说,这老头有趣不?
二、童趣
今天聊一聊阎老师的“童趣”。
一次,文暖流年外出采风,在野外遇见一棵大树,不高,树杈较多。于是,“趣”老头童心大发,“噌噌噌”几下子,就爬上了树,端坐在树杈上,洋洋得意,风光无限。爬树的经历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其他文友见状,树上爬的爬,树下站的站,瞬间变成了永恒。你说,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还像年轻时候的样子,一言一行都散发着好奇的童趣,真是服了。
有人说,趣是一种智慧,是才华横溢的表现。这话说得真好。

三、乐趣
今天聊一聊阎老师的“乐趣”。
阎老师的家在大峪沟,一所农家小院里,有一片空地,茂盛鲜嫩的蔬菜把田地遮得严严实实,由贤妻操持。种的辣椒,红的像火。挺拔的大葱,昂扬向上。细长的丝瓜,把架子压弯了腰。还有几棵挂满了枝头的石榴、柿子等,在风中飘荡,向客人们点头微笑。一辈子拿笔杆写字,端坐读书的人,最伤眼睛。阎老师看书累了,写字乏了,就到室外的菜地里,走走转转,或遥望天空,欣赏白云蓝天;或近看枝头,听小鸟鸣唱;亦或拔棵小草,给爱妻减少点劳作。来个角色转换,顿感眼睛明亮,心胸舒畅,倦意全消。这种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态度,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啊。
有人说:智者则在自己身旁培养快乐。
浮世万幻,悠然自得,这种老人生活,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四、赠书乐
记得老舍先生写过一篇短文,讲述自己养菊的过程,减缓了读书写作的疲倦,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漂移,收效甚好。他还把自己养育的菊苗,赠予友人,感到乐趣无穷。
阎兴业老师给文友赠送,慷慨大方,一生著作颇丰,藏书也多。他的“诗乡”三部曲,很受文友们的追捧。但凡到农舍的访客,他都慷慨地赠予书本,勉励大家把书作为终生伴侣,养成阅读习惯,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有人问他:你自己掏钱印书,费心劳神,出力流汗,跑路花钱,却印书送人,图的啥?阎老师回答:不图啥,因为我是共产党员,要感恩国家,回报社会。
他用心血熬油,点亮了知识明灯,去照亮身边的人前进的方向,蜡炬成灰的无私付出,让人从心底里油然而生敬意。

五、书香之家
2018年,被授予全国“书香之家”的阎兴业老师,将匾额高悬在门庭,昭示家人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在他多年浓郁书香的熏染下,全家人的文化素养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老伴连高小都没有上完,现在已达高中毕业的水平,她总能说出一些时新成语典故,让人耳目一新。
现在全家人都会用电脑、上网、玩微信,都爱买书、藏书、读书,养成了学习习惯,形成了交流研讨的风气。如2011年时,小孙女上小学五年级,平时成绩总分名列前茅。期末语文考试后,她妈妈问考得怎样,她说有一道题很含糊,便引起了全家人的讨论。这种研讨、交流的学习氛围,阎家早已成了寻常。
他的两则家训,引起了我们注意。
一则是“从政”:
【西江月·从政】
民是衣食父母,岂能怠慢轻薄?
清廉勤政创福多,民我同忧共乐。
造化钟情我辈,天时地利人和。
鞠躬尽瘁勇拼搏,业绩当标史册。
另一则是“持家”
【西江月·持家】:
历代艰辛创业,福荫我辈良多?
丹心一片报家国,科海技峰求索。
敬祖尊亲尽孝,书香造就人和。
仁心布善广积德,名利浮云看破。
家风,⼜称门风,是⼀个家庭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承载着全家的⽣活⽅式、⽣活态度、⽂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观等,这些建构成⼀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
一家人同心合意,何愁万事不兴隆。
六、各愿贻子孙,永为后世资
阎兴业和王德普二位老师,合编了一部情景剧《杜甫回乡记》。你能想到,阎老师还领衔主演了杜甫先生。助演的是一群小学生和青年人。年近耄耋之年的老者,在七分多钟的舞台演绎过程中,一边表演,一边将烂熟于心的台词 呈现出来,在我们看来,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可是他,从容淡定,沉稳冷静,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拿捏得恰到好处。真真的叫人瞠目结舌,大开眼界。
在谈及此事时,阎老师说,我们是杜甫故乡人,学习领会杜甫精神,传承发扬杜甫文化 ,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杜甫的作品时至今日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命力,杜甫精神对后世滋养深远,是启迪我们忧国忧民的重要精神资源。根据杜甫文学经典,改编成情景剧,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可以促进人们对杜甫作品的阅读和了解,何乐而不为呢!
阎老师拒绝别人称他为文化学者,然而他通过社区,学校,企业等渠道,宣传杜甫文化,传播爱国主义思想 ,不愧是青年们的精神导师。
不求立名声,所贵去瑕玼。各愿贻子孙,永为后世资。唐朝诗人王建的诗,赞颂的就是阎兴业老师。

作者简介:王松五,75岁,中共党员,退休教师,巩义作协会员;徐淑霞,67岁,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巩义作协会员。夫妻两人曾经在《巩义报》、《河南电力报》、《郑州晚报》、《光明日报》等,发表过报告文学,散文等。
来源:巩义文暖流年(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