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佩君,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作。诗、散文和小说均在《文学报》等报刊发表。2003年由北京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行囊》。2008年获上海市“五一文化“散文金奖,2008年获北京文学文学散文三等奖。2017年长篇小说《弄堂深处有人家》由丹飞传媒有限公司签订改编电视剧的合同。2016年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诗集《魔都咖啡》。2018年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无法刹车》。2020年获得上海苏州河公共艺术奖,并将获奖的诗镌刻于苏州河公共空间。2021年一首《永不消失电波》的诗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推送。如今仍以创作为业余生活。

祁峰所经历的都是在用毅力和意志硬扛(之七)
今音(雍赓)评论:
这时,《人生无预言》小说已经发展到了第50章。发现姜红宇还在追求祁峰。小说把姜和米糠家宴请老二,由于其为公司挽回损失答谢的章节分别写,一个是兼顾到小说人物分量的轻重平衡,比如,姜与米各自的分量略同,所以用章节也表示出这个特征。
没有想到的是米糠的哥哥米粮,他的女友却是考上财经大学的姚妤婷,而姚和祁峰是有矛盾的。在米家的答谢宴上,姚知道了老二就是祁峰的姐姐之后,于是,新的矛盾又开始了。同时,姚对老二当众贬毁祁峰也心生警觉。这样的人不可用。常宝庆跑到米粮那里去借钱。把一个无赖之势逐渐发挥出水平,比如第一次他向姜红宇跪下求钱也被给钱打发。这一次因为米糠将会成为他的连襟而沾沾自喜便跑来诈钱。
在小说第52章,小说又把常宝庆伪善的一面展现出来,说他在厨房炒菜向祁璐示好。这个炒菜的细节重复使用在后面章节他突然倒地送医。这个不是雷同,而是在刻画人物性格复杂和游移的趋善一面。小说在第53章却写到了老二被米粮辞退。突如其来,打了个祁璐措手不及。其中有姚妤婷从中挑唆的影子在作怪。同时也暴露出祁璐在做人方面的缺失让姚感到不快。毕竟同胞手足,老二不该当着姚的面贬毁妹妹祁峰。这是商场上的禁忌和忌讳。而祁峰继续在那里上班,虽然没签正式合同。无意中也造成了祁峰在挤兑老二的假象。
小说这时候又开始用跳空写法,写三年后的祁峰以达顺公司名义,去帮其它单位培训内训师时遇见了米糠。早在第54章的151页,还写到了祁峰在大学里住校。这种拼接手法是电影蒙太奇镜头在小说中的使用。用得好,会使小说的结构更加凝练,尤其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中更加看重的除了人物刻画还有结构部分。这是和长篇故事的根本区别。故事不重刻画,重于叙述如流水一样。
祁峰遇到挫折时欢喜跑到达顺公司门口来排泄心情,小说于是写到了姜红宇也会出现在那里的情景。这种写法是寄人物以希望,就像人在黑暗里看到光明一样的感觉,有生暖的效果。暖小说,暖人物,暖社会,暖人心。
祁峰读的是物流贸易专业。第56章写到祁父退休了。而第60章写到祁母积劳成疾住院了。小说似乎对祁母这个人物怀着有始有终的写法轨迹,非常清晰的贯穿着一条生老病死的常识之路。期间也有许多细节都可以装在这个篮子里,让读者去自由发挥。
其中,第167页写到老大祁玮和沈伟离婚自己拖着箱子回娘家。祁母也诊断出胃癌。祸不单行。接着,老二通过麻将搭子的朋友介绍沈志强和老大认识。常宝庆以介绍人之由,又跑到沈志强那里敲了2千元竹杠。这是常第三次诈骗成功。但第四次栽在了祁峰的老板钱栗谷手里,被钱打了一通。小说写出了事不过三的玄意。但是,常被打住院,但也在思考用法律手段,如何讲钱扳倒。这是后话。
小说从第61章写到了老大祁玮的第二次婚姻。也写到了常宝庆被人打伤后住在医院里的情景。小说在第184页写到祁母死亡,祁父被女婿常宝庆用啤酒瓶砸伤送医院救治。祁峰赶到家,看到老大手里拿着一本账本在哭。小说在写各个人物的心酸、戾气和责任,综合在一起就是以人物的行为动作来体现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
实质上让人们理解的是,社会具有更加残酷的一面,社会并不是花好桃好,而是充满险恶的一次又一次的挖坑和跳坑。这是小说的本质要求,写相悖义,而不是顺从着写。这也是受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不同的作者的经济基础不同,没有经历风雨而收入不菲的人,写出来的小说,在生命层面上无法提升的事实有目共睹。而生活在底层,相对苦难比较多的人,写出来的作品血肉丰满,但这些作者的经济状况都不如体制内那些作家的收入高。这是矛盾,也是事实,很难调和。

作者:陈佩君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雍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