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过:“若要小孩长得赞, 要带几分饥与寒。”从前乡下农夫耕作时,就把一、两岁的小孩带出去,放在田埂上,让他受风吹、日晒,将来才能长得强壮。你看贫穷人家的子弟,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但身体很强壮。
富贵人家的儿女就娇生惯养的,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享受是享受,身体却很差,禁不得风、耐不得热、受不得冷。其实八、九点的太阳应该要晒的,人绝对需要阳光,英国人对阳光最宝贵,时候一到就出去晒太阳。
年纪轻的人应该把骨头磨炼磨炼,以后才禁得起考验。最好晚课到吃药石前,每人下去扛二捆柴上来,遍身都流了汗再吃晚饭、洗澡。否则身体禁不得劳累,将来受苦难时怎么办?中日战争时,城市的小姐、少爷到了乡下就没办法生活,乡下长大的人则生活得安乐,跑东跑西的。
到了灵岩山,早课下来就是要“跑山。”跑步是炼锻体能与健康最基本的运动,如练国术的、当军人的,其第一课也是跑步,凡是动的竞争,都是以跑步为强健身体的基础,这点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
又像打篮球、踢足球,从始至终都是在场内离圈子,比赛到了最后,往往都是在校量健康与耐力。哪一队身体强、耐力强,最后就能胜利。精神、体能差的,一拖了时间,就准备等着输吧!这都是普通的知识。
一般都说生命第一,我是强调健康第一,没有健康的身体,即使你活一百岁也是在活受苦。以我来说,我宁可早日生西方,也不要在这苦世间长命不健康。一般人都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办事,何况我们修行人,办生死大事,更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充足的体能与精神才能精进办道。
身体要炼得像铜墙铁壁一样,健康是一切事业、学问、道德的基础。有业障不健康的身体,禁不得劳动就糟糕了!自己好好地训练、磨炼自己!
要想健康,生活起居、性情都要注意。这话怎么说?记得几年前我到临济寺去探问,因为我们曾到人家寺里打扰过。我和那时的住持——明田老法师、当家师谈谈,谈得很欢喜。我问老法师贵庚,他说:“我今年八十四岁了。”他比我大十三岁,面孔看起来像小孩子一样红润、好看。
问他怎样保养的?他说:“容易得很,不要发牌气,时时要欢喜。”肝属于木,一发火就把肝烧坏了,爱发脾气的人最容易得肝病,好发怪脾气的人要当心肝病!
有肝病的人要注意,你看弥勒菩萨为什么胖胖的?因为他什么事都欢喜容受。他说:“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力气,我也没烦恼。”有暴跳如雷的性情,一件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就暴跳起来,会把肝都烧坏的。
做事保持性情平和,寿命才长、身体才健康,虚云老和尚的寿命就是从禅定中得来的。
佛法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做事情谁没有烦恼呢?但是烦恼能克服就是菩提,克服不了,烦恼就是罪障,障碍道业。大家对这些要能奉行!生活奉行得好,佛法才能行得好,行好了,哪会不成佛?
有些佛教徒常生病,当然有病就要看病,“假病”也要“假药”来医治。
《金刚经》也提到: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也是讲缘生缘灭;所以生病也要药物来医治。但有些病苦吃了药也治不好,那就不要再浪费金钱与精神了,这是业障病。
诸位若是有病治不好就要发大惭愧心,虔诚的礼拜观世音菩萨。
我在香港就见到有位法师受到病苦,药也治不了,最后发心拜观世音菩萨、大悲忏。初一、二天,刚拜下去就倒地爬不起来,但他又挣扎起来再拜;这时他生大惭愧。
跪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痛哭流涕,忏悔无始劫来所造恶业,致得如此重病。他一天天至诚不间断的拜佛、求忏悔,直到最后,什么病都没有了。
在台北也有一位女信徒,她得到一种病,到台大医院检查的结果,诊断出仅剩三个月的寿命。当她听到自己只剩下三个月的寿命判决时,就一切万缘放下,同时交代她先生,在最后三个月内,她要留在楼上佛堂。
因为她本身是佛教徒,家中有佛堂,希望在三个月内,专心礼拜阿弥陀佛,祈求阿弥陀佛接引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说真话,她就是等死;所以她也不接见任何人,连儿女也不见面,就自己一个人,一心忏悔礼拜阿弥陀佛。到三个月后,她不但没死,而且身体还比以往好。
她先生觉得很奇怪,不放心,又带她到医院检查;医生一检查证实没病,也觉得奇怪,怎么三个月的命没死,而且没病了?这是一件确确实实的事情,这个人现在还住在台北。
佛法说:“一切唯心造”,善业是你心所造,恶业也是你自己心所造的;既然是你心所造,那要克服这些病业,这就好像你要和敌人战斗一样,就看哪边的力量强,哪边就胜了。
如果你的心力较弱,你就会被敌人降伏;如果你的心力较强,你就有能力来降伏敌人,消除恶业。所以如果你有病苦无法医治,这时你要和这些敌人战斗,你就一定要咬紧牙根,打起精神来,打破牙和血吞。
你若有这种精神,哪有业障不消的道理呢?因为一切皆是自己造的啊!是你自己所做,那就自己好好忏悔啊!
诸位!听到这里,要好好听清楚!你自己所造的,你就自己好好来忏悔,用你的心力好好战胜过来。
《黄帝内经》讲:“百病生于气也。”
情绪是健康的指挥棒。如果一个人整天焦躁发怒,往往给身体埋下疾病隐患。
分享一个南怀瑾大师不生气的秘诀。
每当预感自己快要生气时,立马张开嘴巴,先吐一口气,然后再用鼻子吸口气,咽下去之后,再问问自己要不要发脾气。
人在生气时,是有一口气憋着的,把嘴一张,把气一咽,气就跑了。
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人不能沦为情绪的俘虏,而是要做情绪的主人。
这里,我只谈身体的基本调和之道,并且,是总结三位高僧与三位大德的经验作出的。
福建省有位妙智长老,专修消灾延寿药师佛法门,2003年去世,世寿106岁,数年后开缸,成就肉身舍利。本人有幸为之安座。他105岁时,还赴六省朝圣。他倡导:
1、三勤:脑勤、手勤、脚勤。
2、三静:静心、静气、静行。
3、三淡:看淡权力、看淡金钱、淡忘年龄。
4、三乐:乐于助人、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虚云大师是近现代最传奇的僧人,他自撰联曰: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虚云大师承袭禅门五宗法脉,为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之一,荣任名誉会长,1959年去世,世寿120岁。他倡导:三不足!
其完整的开示如下:
古人曰:修行有三不足。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睡。不足食,食取止饥,不宜过饱,更不能求美味。不足衣,衣取御寒,宜服粪扫衣,更不能贪求美备。不足睡,睡取调倦,不宜久睡。盖久睡长愚痴,多衣增挂虑,过饱不便用功!
本焕长老,2012年去世,世寿106岁!生前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长老强调:“要想身体好,顿顿八分饱”,“粗茶淡饭有益健康,大荤大肉有损寿命”。别有特色的是长老的规律生活作息。他说:“我早晨4点18分起床,中午12点休息,午后1点48分起床,晚上9点睡觉,这就是一天的生活,坚持几十年了。”
赵朴初,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佛学家。2000年离世,享年93岁。92岁时,赵朴初写了篇《宽心谣》,曰: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赵朴初还信奉一条:身体不求无病,无病则骄奢淫逸;做事不求无难,无难则以为世事易成。这是蕅益禅师《灵峰宗论》上的观点。所以,他曾诗曰:十年同渡风波恶,梦里寻甘病得闲。以此描述那十年的困难时期。前人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与此意暗合。
南怀瑾,2012年去世,享年95岁,中国传统文化巨匠,禅学大师。他的养生之道,以他的话说:
1、微薄清淡,少吃多餐。
2、白天正午时要睡,夜晚正子时要睡。
3、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血畅则病消。
4、所谓吃素、吃斋,就是斋心、素心。
5、忘掉身体,忘掉自己,忘掉寿命,忘记时空,越刻意求寿,越把身体搞糟。
梁漱溟,1988年去世,享年95岁,为佛学大师。自言前生是和尚。他的延生秘诀则是:
1、少吃多动。
2、无我为大,有本不穷。
3、情贵淡,气贵和。
为此,有位何止米撰文,解析僧人高寿十秘,谓之:
1、慈悲为怀——以善立世的人生理念。
2、素食文化——低热量的清淡饮食。
3、禅茶一味——清火降脂的益寿饮品。
4、农禅并举——一张一弛的禅院生活。
5、晨钟暮鼓——有规律的作息制度。
6、六和共住——和谐的生活圈子。
7、深山古寺——优良的居住环境。
8、人天师表——受人尊重的高尚职业。
9、心无挂碍——与世无争的空灵心性。
10、习书作画——养神静气的业余爱好。
我想,何文所析,不无道理。
佛教的养生之道,就如佛教的法门,八万四千也,岂此短文可以叙完。在此,我要写的最末一句,便是:我们应记住——诸佛之中,有尊消灾延寿药师佛。健康欠佳时,念念吧!健康时,不妨也念念吧。
原文: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著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预知,况出模乎。
近世人情,多不知此。故一班有天姿子弟,多分狂悖。无天姿者,复归顽劣。以于幼时失其范围。如熔金倾入坏模,则成坏器。金固一也,而器则天渊悬殊矣。惜哉。
佛以无我为教。今人每每稍有知见,便目视云汉。是以知文字义理为佛法,而不知以修身净心,灭除我相,力修定慧,以期断惑证真为佛法也。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白话译文:
教育子女应当从根本上著手。所谓根本,就是孝顺双亲,慈济众人,能够忍辱,脚踏实地做事。以身行为教育,以道德为模范。如熔化金铜,倒入模具中。模具直,金铜就直,模具弯曲,金铜就弯曲。大小厚薄,没有倒入模具之前,已经可以预先知道了,何况倒出模具之后呢?
近来世间的人情,都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一些有天姿的子弟,大部分都是狂妄悖逆。没有天姿的,又归于顽劣。由于小时候的教育,失去了轨则范围。如同熔化金子倒入坏的模具中,就成了一个坏的器物。金子是一样的,而器具就有天渊的差别悬殊了。可惜啊!
佛陀以“无我”为教育。现在的人稍稍有点知见,就眼睛看到九重天上去了。所以只知道以文字义理为佛法,而不知道修养自身,净化心灵,灭除我执,努力修习戒定慧,期望断惑证真,才是真正的佛法啊!
托马斯 ·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他受儿子委托给其孙儿的一封信中,提出日常生活十诫:
1.今日能做的事决不要推至明日。
2.自己能做的事决不要麻烦别人。
3.决不要花费还未曾到手的钱。
4.决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你并不需要的东西,这对你反而昂贵。
5.决不要骄傲,骄傲比饥饿、干渴、寒冷更有害。
6.不要贪食,吃得过少是不会使人懊悔的。
7.不要做勉强的事情,只有心甘情愿才能精益求精,不厌其烦。
8.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决不要庸人自扰。
9.凡事要讲究方式方法。
10.当你气恼时,先数到十然后再说话,假如怒火中烧,那就数到一百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與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讲解中医经典名句讲解。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的是《黄帝内经》的一段话。“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不轻易地用力劳动,不是特别疲劳,特别累。我们看到有好多人,现在是要么就是久坐不动,要么就是运动过量,这都是什么?起居无常。那么过劳,运动有点过分,没有规律,所以说这些都应该是杜绝,应该是“不妄作劳”。所以说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因此他们能够使形体和精神相协调,活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寿数,到一百岁以后才去世。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他的状态“游行天地之间”,这并不是说这个人就像神仙似的,好像在天地之间飞来飞去,不是这个意思,它指的是精神与天地自然相呼应、相往来,达到这种“天人合一”的状态。那么他“视听八达之外”,视听极远,耳聪目明,所以说他的寿命就延长,身体就强壮,因此也归于“真人”这种状态“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與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而今时之人不然也”。就是说现在的人不这样,把酒当作饮料,“以酒为浆”。酒在古代来讲是用来干嘛(干什么的)呢?是用来通行血脉,同时喝完之后让人能够快意,精神愉快,这样一种东西。
那么酒里边有乙醇,乙醇这种物质喝得太多,对什么有损伤?对我们的肝脏,对我们的肝脏和肠胃都有损伤。那么酒喝多了对肝脏对肠胃有损伤,那么肝脏和肠胃损伤时间长了,肝脏就会变成脂肪肝,甚至变成肝硬化。那么胃(损伤)时间长了就会变成胃溃疡。(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所以说饮酒过多,伤身体,那么他讲的是现在的人不懂得养生,把酒当做饮料。我们看到有好多人现在的病都是因为喝酒过量导致的。除了肝硬化、肝癌,还容易喝出胃病,如胃溃疡、胃癌,还有的人喝酒还会导致中风、高血压,甚至痛风,那么这些病都是“以酒为浆”导致。
“以妄为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起居没有节制,而当作生活之常事。“妄”就是没有节制的意思,把没有节制的生活当做正常的生活。那么我们都知道正常的起居应该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那么“以妄为常”的意思正好反映了现代人每天晚上睡觉睡得很晚,玩手机、刷朋友圈刷到一两点钟,第二天早上班的时候挣扎着起来,浑身乏力没有劲。那么好不容易上了班之后,精神不振,那么工作没有热情也没有动力,工作了一天又很疲劳,下班之后匆匆吃完晚饭,又开始夜生活,又开始熬夜, 那就是“以妄为常”。(请关注微信:那么这样一来的话就会怎么样?把这种起居没有节制的当作生活之常事,对身体非常不好。同时“醉以入房”,趁着酒兴纵欲房事,那么这就是伤肾。我以前专门讲过“伤精与养精康复之道”。那么伤肾,尤其是喝完酒之后,全身的血脉开张,然后行房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把肾精消耗,肾精一消耗,这个人就容易早衰,就会出现头发脱落、牙齿松动,头发变白、脱落、牙齿松动、腰酸、腰困背痛、记忆力下降、手脚冰凉、腰膝酸软、浑身乏力、没有劲,那么这都是肾虚的一些典型表现。
那么对大脑的损伤,就是记忆力会下降,这种身体内在的这种斗志,这种向上的这种能量缺乏,每天人就非常消极,萎靡不振,这都是肾虚的表现。那么我刚才这样一形容,大家就会有感觉是什么样的人?是老人才这样,尤其是伤了肾之后,还会耳鸣、耳聋、眼花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其实都是伤肾导致,中医所谓的肾虚。那么肾中藏什么?肾中藏精,这个人要是精虚了之后,跟肾虚的它是一个概念。所以说这里面所讲的“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竭”指的是耗竭的意思,因为色欲而把精气给损伤,到“以耗散其真”,造成真阳元气的耗散。
那么这样的人不懂得保持精力充沛,“不知持满”。“持满”这个词在《道德经》里边出现过,持满是什么意思呢?就相当于你持的一个水杯,这水杯里边装着满满的一杯水,你走路的时候应该小心翼翼的,生怕洒出来一点,这就叫持满,保持满盈的状态。我们身体也要经常保持满盈的状态,身体疲劳了就要好好休息,就像一辆车,跑的时间长了就应该好好的保养一下,那么我们身体也是一样,太疲劳了,就应该好好休息,放松,睡眠,尤其是进入深度睡眠,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的身体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请关注微信:那么饿了之后好好吃饭,渴了好好喝水,累了好好休息,这就是什么?这就是持满。而反过来,我们现在有很多人饿了不吃饭,挺着,吃一顿就暴饮暴食,那么累了也不休息,硬挺着玩游戏,看手机,那么困劲过去了之后再睡觉,睡不着了,梦还多。所以说我们就看到现在好多人年纪轻轻的,二三十岁长白头发,女生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甚至就月经不调,甚至绝经,脸色黄、色斑,那么这些情况都是什么?都是早衰。
什么原因导致的?就是刚才所说的叫做“以妄为常,不知持满”,不知道保持身体的充盈的一种状态。
“不时御神”,不时御神是什么意思?不善于统摄自己的精神。不善于统摄自己的精神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的精神状态要保持安静、祥和、平和的状态。那么反过来我们现在看到现在人的精神状态都是什么?有的时候会亢奋,有的时候会消沉,有的时候会低迷。那么他就不平和、不宁静,精神状态不祥和,那么身体的五脏就会不安定。我们都知道五脏对应的五种情绪,肝对应的怒,那么脾对应的忧思,心对应的喜,或者恨,肺对应的是恼,或者悲,肾对应的是恐,或者烦。那么我们的情绪过激,没有好好调整好心态的时候,不平和的时候,那么这个怨、恨、恼、怒、烦,喜、怒、忧、思、悲、恐、惊就会导致我们的精神出现紊乱,那么进而导致我们的五脏有不协调的地方。时间长了,我以前经常讲,就会制造疾病,最后把疾病制造出来。那么“不时御神”,不善于统摄自己的精神,“务快其心”,贪图一时的快意快乐。“逆于生乐”,逆于生乐是什么意思呢?(请关注微信就是违背了或者背弃了养生的这种乐趣。“起居无节”,起居没有节制,因此“半百而衰也”。 到了五十岁就特别衰老了。那么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人可能不到五十岁,身体就开始衰弱,什么表现?我们看到,三十多岁的人得糖尿病,三十多岁的人甚至还有中风的,得高血压的。女性脸上色斑,大概是从三十五岁开始。那么脱发、白头发、牙齿松动,无论男和女三十多岁,牙齿松动、掉牙,还有一些是身体的症状,比如说疲劳乏力、脸色发黄、浑身乏力、没有劲、记忆力下降等等的,浑身酸沉、上楼腿特别沉、走一段路腰就酸了,等等的。睡觉睡不踏实,梦特别多,有的人睡到一半醒了,半夜一两点钟醒了,醒了之后再睡觉睡不着了,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我刚才讲的心、肝、脾、肺、肾的精气衰微导致的。
那么这些内容都是《黄帝内经》里边讲的,“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所以说这里边,就是这小节这段话,《黄帝内经》这段话教会我们什么?一定要怎么样?一定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祝所有的朋友们都能“尽终天年”,活到自己应该活到的岁数,多大年龄?叫做“度百岁乃去”,都能活到一百岁。 谢谢大家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精神“恬淡虚无”。“恬”指的是宁静,“淡”指的是淡泊,“虚无”指的是空灵、放松、放空,人的心情能时常保持空、虚、宁静、空灵的状态,这个时候身体的元气就会慢慢地充盈、柔顺、通畅,叫做“真气从之”。(请关注微信:所谓的“真气”指的是身体的元气,也就是能量。我们知道如果生了病,身体通过休息,自己能慢慢恢复,这个能力叫做自愈能力,这个能力的能量的来源就是中医学所说的真气,也叫元气。所以说一个人“真气从之”,就是真气充沛而且又通畅的前提下,很多病就能自愈。
那么第二句话,“精神内守”是什么意思?“精神”指的是我们的精、气、神,不往外散,不再往外消耗、亏散。所谓的“内守”就是不外求。名、色、财、食、睡,酒、色、财、气,五欲、六尘,这都是外求,求的越多,你的消耗就越大,精神的外散就越多,精神外散越多,你的身体就越差,病就容易来,就不容易治好。(请关注微信:那么反过来,精神内守,精神不为外物所动,用佛家的话讲叫做“如如不动”,心态如如不动、安稳了之后,我们的精、气、神就充沛,气血充足,五脏气血平衡、调达,这种情况下,疾病就不容易来,叫做“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誌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而不危也。”——《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其表现就是像《黄帝内经》里边所讲的,“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那么现代人嗜欲也能劳其目,淫邪也能惑其心,眼睛一天到晚的看手机、电脑这种各种各样的信息,诱惑非常多,心就不容易摆正。因为在诱惑面前心不容易摆正,这欲望太多就容易伤及身体的脾胃、伤肾,这种情况就会出现。所以说为什么古人能“皆年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就是百岁老人动作依旧很敏捷,身体很健康,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人家最重要的是把心修好了,心怎么修好呢?叫做“恬淡虚无”。这样的话才能遵道而行,所以说“德全而不危”,遵道而行他的德是全的,因此没有疾病的危害,所以说能活到百岁,到达天年“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發鬢斑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腎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發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因此“五脏盛乃能泻”,他把五脏六腑的精华收藏进来,那么五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五脏六腑的精气充盛,就会把这个精气储藏于肾中,有供养先天之精气,那么五脏充盛了之后,“乃能泻”。所谓的泻,就指的有“泻精”这种情况,那么现在“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现在五脏到了六十四岁的时候都衰弱了,筋骨也“解堕”,筋骨也松散没有劲了,“天癸尽”,那么先天的肾水不足了,因此“发鬓斑白”,头发鬓角斑白,身体沉重。我们看到过了六十多岁老年人,身体就不像年轻人那么轻便灵巧有劲了,身体沉重,行步不正,走路呢?我们可以做实验,很多人你让他闭上眼睛往前走,你会发现走着走着他就走歪了。为什么呢?是因为身体的气也不正了,身体的气不正了之后行步不正,因此“而无子耳”,因此就没有小孩,生不了小孩。这段话的整体的含义就回答了人为什么年老无子,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是因为天数,不是因为老天爷的这种“限数”,实际上就是说明了人体的一种生、长、壮、老、已的一个过程。